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唐诗宋词凄美的意境里,总少不了清明的影子,它传承着传统风俗,流传千古,成就古今。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户外春意寒,凭栏远眺,山水一色,万物一春,潇潇雨声。微微寒意拂面而来,这雨大概是那看不见的灵魂,看不清,却真实的掠过我们的皮肤,如梦如幻,如泣如诉。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都说听风听雨过清明,听的是风雨,念的又何尝不是故人?清明雨,在诗人杜牧眼里注定是哀伤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淅淅沥沥的雨,缠绵悱恻,带着些许的朦胧,仿佛诉说着丝丝缕缕的牵挂。“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雨小心翼翼地下着,撩动人的心田,不是煽情,不是渲染,而是以它特有的方式提醒着世人缅怀故人。正所谓“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这清明的雨,来得如此安静,如此缠绵,又如此的怜人。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恍惚中,我听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哀叹;听到了“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寂寥,听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痛,生死别离的背后总隐藏着太多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似那屋檐下不舍滑落的情思,奈何相思苦,远近空无人。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的这首《清明日对酒》,写出了中国人传统祭祀的血脉相承。我们也如诗中的孩童一样,从懵懵懂懂步入成熟,孩时不理解大人的悲伤,等到懂时竟是刻苦铭心的怀念。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首是诗人白居易的名篇。在外漂泊的游子,清明时节更感怀思乡之情。想着曾经的亲人与世长辞,埋在深深的土地里,再也听不到我们的哭声,坟前一把心酸泪,阴阳永相隔。除了轻轻触摸碑文上的名字,怎么也换不回亲人的音容笑貌。我们缅怀已故的亲人,有问候,有思念,或许还有叹息,有懊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更是表达了无数人的憾缺和愧疚,人生不过一场梦,奈何来去太匆匆!当我们为生活忙碌奔波,总想着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不曾想,一转身就成了永远的遗憾。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季羡林老先生在《怀念母亲》中提到,原想大学毕业后好好照顾妈妈,可惜妈妈却去世了,这让他寝食难安,无法释怀。不久前,高亚麟在接受采访说的一句话引起无数人深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不在,我们失去了这道保护屏障,直接面对死神。经历过人生百态,当自己也为人父母时,才能理解史铁生在文章中所写的“儿女的痛苦,在父母那里永远是双倍的”的那份隐忍和担当,才能真正体会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的深意。忆古思今,愿我们常怀感恩之心,莫待清明空悼念,惜守恩情在眼前。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相对于往年,今年的清明节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庚子鼠年初,举国笼罩在新冠病毒肺炎的恐怖蔓延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可敬的白衣天使、警务人员、基层党干部以极大的牺牲和代价为全国人民换来了平安。2020年4月4日,是2020年庚子鼠年的清明节,也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的日子,在“抗疫”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默默地融入黑色的泥土,举国哀悼的日子,我们将永远铭记。

梨花风起正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

料峭春风,雨渐歇,天渐明。遥望山头,斜阳相照,来时的路或许泥泞不堪,归去的路却越发明朗。一层春雨一层暖,洗刷着过去的混沌和尘埃。我们的世界不会一直处在阴霾和浑浊中,没有散不去的硝烟。人间三月芳菲始,大地春和景明,万物吐旧纳新。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的生活将焕然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