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1853年,日本发生了“黑船来航”事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将军率领舰队于1853年和1854年两度叩关,在洋人的坚船利炮威逼下,因“锁国”政策而封闭了两百余年的日本国门被打开了,德川幕府被迫与列强签署了《神奈川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日本国门被打开后,价廉物美的西方工业产品纷涌而入,日本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而幕府为了抵御洋人的军事威胁和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拼命增加军备,于是对百姓横征暴敛,人民生活陷入了困苦中。日本普通民众认为,是洋人的到来,才陷他们于水深火热,因此,“攘夷”的呼声四起。

遭遇民族危机的日本,各种矛盾交织,社会出现动荡。与“攘夷”声浪相对的是一群有识之士的“开国”呼吁,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坚持日本文化的基础上,主动拥抱西方文明,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技,才能找到出路,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但他们却遭到“攘夷”派的打压,许多“开国”派甚至被“天诛”。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控制日本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在面对洋人时无能和软弱,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强烈不满,幕府威望大跌,“倒幕”浪潮渐起。为了维护统治,幕府掀起“安政大狱”,残酷镇压“倒幕”派,杀害了启蒙思想家吉田松阴。这些举动使幕府进一步失去了人心,一些有野心的大名趁机行动,削弱幕府的权力。他们提出“公武合体”的主张,就是要求以天皇为代表的公家来分享将军统领的武家权力,让被架空数百年的天皇重新参与日本政治。

当时的孝明天皇强烈支持“攘夷”,要求幕府出兵打击洋人,幕府明知打不过洋人,又不能公开拒绝“攘夷”,就只能虚与委蛇。

为了表达对天皇的支持,西南强藩中实力雄厚的萨摩藩开始行动了,萨摩藩主的父亲岛津久光于1862年4月率兵进入京都,向天皇面呈施行“公武合体”和“尊王攘夷”的请求。

天皇立刻同意了岛津久光的请求,并派七百名萨摩兵护送他的代表去江户,催促德川家茂将军前去京都商讨攘夷之策。

将军在天皇和萨摩藩的压力下,被迫同意进行“文久的改革”,答应在1863年5月10正式开始攘夷。

1862年8月,达到了目的的岛津久光,得意洋洋地率领人马护送着天皇的使者大原重德返回京都复命,但途中却发生了震惊日本的“生麦”事件。

英国人理查森是个商人,他在上海经商多年,因生意不景气,于1862年关闭公司回国。理查森有个朋友克拉克,在他离开上海前,被派往日本横滨新成立的分公司工作,理查森打算在回国途中去日本看望克拉克,顺便游览日本,了解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由于开国比较晚,西方对日本这个看起来既像中国又像朝鲜的国家很感兴趣,所以很愿意去那里旅游。

理查森来到横滨后,不仅见到了克拉克,还在他家结识了丝绸商人马歇尔,以及马歇尔的妻妹伯拉黛尔夫人。

1862年9月14日,理查森他们一行四人,三男一女,骑马离开横滨港,外出观光。

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一路来到生麦村时,与岛津久光的队伍相遇。看到岛津的队伍仪仗威武,理查森知道这是一位贵族,又看到他们的旗帜上画着十字,这些英国人更以为这是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切支丹”大名,便生出了一份莫名的亲近感,出于英国人尊重贵族的传统,他们想上前致意。

然而他们不知道,岛津旗帜上的十字根本不代表基督教,而是岛津家的家纹“丸之十字”。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按日本的规矩,百姓见大名的队伍要立刻回避,来不及回避的要在路边跪下,连头都不能抬,否则将被当场斩杀。可是洋人不懂这些规矩,他们策马迎面上前,对日本人来说,这就是大不敬,但因忌惮对方是洋人,护卫的武士们没有立即拔刀,而是出言喝止,但双方语言不通,就发生了对峙。这时伯拉黛尔夫人的马突然受惊,冲进了队伍,护卫们忍无可忍了,武士奈良原喜、海江田信义等人立即拔刀,对洋人们展开“无礼讨”。结果理查森被砍死,克拉克和马歇尔被砍伤,武士们对女性还算容情,只砍掉了她的帽子。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生麦事件发生后,日本人振奋无比,觉得出了一口恶气,于是各地武士纷纷仿效,大肆“攘夷”。长州蕃的武士高杉晋作和久坂玄瑞认为,洋人被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牵制,暂时顾不上日本,一旦他们解决了太平天国,马上会全力针对日本,因此要抓住时机掀起“攘夷”高潮,一举将洋人赶出去。于是他们联合一帮人组成“御楯组”,于1863年1月31日突袭了英国公使馆,将还在建造中的公使馆一把火烧为灰烬。

长州蕃主毛利敬亲下令下关炮台封锁马关海峡,对经过的外国船只一律开炮攻击。

5月10日是幕府定下的“攘夷”正式开始的日子,久坂玄瑞赶到下关,要求守将攻击停泊在那里的美国商船澎布洛克号,见守将犹豫不决,久坂玄瑞竟然擅自下令开炮,澎布洛克号被轰得遍体鳞伤逃走了。天皇闻讯大喜,颁旨嘉奖,长州蕃的“攘夷”劲头更足了。

5月26号,荷兰军舰杜梅莎号从长崎经马关海峡前往横滨。荷兰舰长认为荷兰与日本有两百多年交情,“攘夷”不会攘到他们头上,于是淡定地指挥军舰驶向海峡。

原来早在1639年,幕府颁发了最严厉的第五次锁国令,规定日本全国只有长崎一处口岸允许通商,除中国和荷兰的船只外,其他国家的船只一律禁止在日本经商。两百年来,荷兰是日本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科技的唯一窗口,日本涌现了一大批学习荷兰语,研究荷兰文化的学者,并形成一门学问,称为“兰学”。有此渊源,荷兰人当然可以自信不会遭到攻击。

可是没想到,杜梅莎号刚进入海峡就遭到劈头盖脑的炮火袭击,荷兰人仓促还击,一番激战后,4名水手阵亡,杜梅莎号几乎被击沉,勉强逃了出去。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日本的“攘夷”激怒了列强,他们决定报复。6月1日,美国军舰怀俄明号驶入海峡,在炮台射程外炫耀武力。长州派出任戌丸、庚申丸、葵亥丸三艘军舰前来驱逐,结果因得不到炮台火力支援,被装备先进的怀俄明号击沉两艘,重创一艘。

6月5日,法国朱李斯海军准将率两艘军舰来到下关,先猛烈炮击,再派陆战队登陆,击败长州武士,将炮台夷为平地。

但长州蕃没有屈服,很快在海峡两岸修起新的炮台,对海峡实施了更严密的封锁。

1864年7月,英、美、法、荷四国集中17艘军舰和5000军队,在英国海军中将库柏率领下杀入海峡,轰平炮台,攻陷马关,长州蕃被迫求和,签下了《马关条约》。这个条约与30年后,在同一个地点与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一样,也是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不同的是,日本人在第一个《马关条约》中是战败者,而在后一个《马关条约》中是胜利者。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岛津久光斩杀英国人后,表面上气壮如牛,其实却惴惴不安,他知道英国人一定会报复。1863年8月11日,英国人来了!

7艘英国军舰在库柏中将率领下气势汹汹地来到鹿儿岛城外海面上,英国人提出两个要求:一、严惩凶手,二、赔偿2.5万英镑抚恤金。当时担任翻译的就是如今头像印在日元上的福泽谕吉,可是他的翻译出现了严重错误,把“请萨摩藩主逮捕并严惩肇事者”译成了“逮捕并严惩肇事者萨摩藩主”。日本人当然不能答应,于是双方的谈判于7月1日破裂,英国舰队正式下达战书。

考虑到鹿儿岛城在英舰炮火射程内,岛津久光把大本营设在了远处的千眼寺中。

7月2日凌晨,英国舰队发起奇袭,在港口一举抓扣了萨摩藩视为珍宝的三艘蒸汽军舰白凤丸、天佑丸、青鹰丸,萨摩的海上机动力量被横扫。英国人认为萨摩藩已无力抵抗,服软是时间问题,因而笃定地等着日本人接受条件。

当天中午,海上突起暴风雨,英舰忙着避风,可这时,日本守军猛然发起炮击,萨摩藩的80门岸防大炮将英国人打得措手不及,直到14点,英军的100门舰炮才开始还击。萨摩藩的炮火凶猛,命中率很高,英国旗舰尤里亚勒斯号被炮弹重创,舰长和大副阵亡,另有两艘舰也不同程度受损,13名英国水兵被打死,50人受伤,这是英国海军进入远东后遭受的最大损失。库柏眼看一时难以取胜,便下令烧毁三艘被扣日舰,于16时开始撤退,回到了横滨。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这次炮战中,开炮击中英舰的炮手大山岩,后来成为日军中最早的元帅,而为大山岩搬运炮弹的助手中,就有日本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

萨摩藩虽然击退了英国舰队,可是英舰强大的炮火也几乎将繁华的鹿儿岛城摧毁。城内500间房屋被烧成残垣断壁,城门和多处仓库被烧毁,萨摩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近代工厂和研究所集成馆也被毁,炮台成为废墟,连带被烧的3艘蒸汽军舰和另外5艘船,萨摩藩的本钱都拼光了。好在人员伤亡不多,仅阵亡8人,13人受伤。

这一仗,把一向以善战著称的萨摩人打醒了,他们看到了自己与英国的巨大差距,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攘夷”是不明智的。于是他们马上派人去横滨与英国人谈判,承诺只要不惩罚藩主,就就全部答应英国的赔偿要求,至于凶手,则以逃亡在外的借口来搪塞。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击败清朝后,原以为日本更不堪一击,却不料遭到了强有力的回击。他们领教了日本武士凶猛强悍的性情和训练有素的军事素质,知道这些武士与清朝军队完全不同,要以武力征服他们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他们重新评估了萨摩藩的力量,打算通过与萨摩合作来实现对日本的渗透,便同意了他们的条件。双方不打不相识,后来他们居然结成了“萨英同盟”,在倒幕战争中,萨摩藩能成为诸强藩领袖,并在明治新政府中占据重要地位,与英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日本武士对英国人拔刀,实施“无礼讨”,战败后却与英国结成同盟


萨摩藩从“攘夷”到追随英国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日本人臣服于强者,也善于学习强者的民族性格。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英国长期保持同盟,紧紧傍住这位世界霸主,并依仗这一同盟狐假虎威,横行东亚,先后打赢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然而当日本羽翼丰满后,日本武士的刀锋又砍向了“米英鬼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