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条约的难以推进,这是从中国来的坏消息。战争比预期更早了

1858年清廷与美国、法国、英国、俄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包含了“公使驻京”的条款,这于咸丰皇帝来说,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因而,时时想着修改条约,条约的难以贯彻执行,这引起了列强的不满,于是,英法联军悍然率军北上,但遭到了清军的重创,英法联军在大沽口遭遇的失败,是英国和法国都没有想到的,也引起了英国上下极大地震动。

1859年6月,英法联军在天津大沽口战败后,英国的好战分子们大感意外,英国陆军大臣给首相巴麦尊的信中写道;“条约的难以推进,这是从中国来的很坏的消息。战争的再起,比我所预期的更早了。”印度事务大臣伍德则给枢密院长的信中写道:“现有新的对华战争的新纠纷,约翰勋爵和密勒·基卜生对此将何以自处?我们不能容忍被那些中国人打退。”[1]

英国:条约的难以推进,这是从中国来的坏消息。战争比预期更早了

本文根据《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写

大沽口之战的失败,作为首相的巴麦尊更是暴跳如雷,他说,“英国要派一支陆海军去攻击并占领北京,把皇帝从那里赶出去,让我们的全权使节驻扎在那里”[2],“我们一定要用各种办法迫使中国人悔恨这种暴行”,“如果我们避免坚决的做法,我们就会陷于屈辱。” [3]

在这些战争贩子的叫嚣下,1859年9月,英国政府举行了四次紧急内阁会议,在巴麦尊的策划下,决定再次扩大侵华战争。同伦敦一样,巴黎也煽起了新的战争狂热。1859 年11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次任命额尔金、葛罗为特命全权代表,前往中国,代替普鲁斯和布尔布隆继续与中国交涉,而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为发动一场战争作积极的准备。

英国:条约的难以推进,这是从中国来的坏消息。战争比预期更早了

英法联军在大沽举行野餐会,准备对中国宣战。

1860年3月,额尔金向清政府发出照会,指责1859年清军在大沽口的抵抗,并指责清廷拒绝“公使驻京”等问题违背了国与国的外交原则。要求“立即无条件地接受”四项条件。

一、大沽之战,应该向联军作“一种最大的和令人满意的道歉”;其二、在北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使节们可以乘坐本国军舰前往天津;三、《天津条约》的有关条款都要完全的得以实行,特别是对联军的赔偿问题;四、大沽之战后发生的事件另外赔偿。[4]

额尔金发出照会后,他担心这个照会不能迅速地到达清廷,他要求何桂清代为呈递。何桂清接到照会后,即给咸丰帝上了奏折,将这个照会附粘在奏折后边呈到咸丰帝手里。

英国:条约的难以推进,这是从中国来的坏消息。战争比预期更早了

被英军击毁的清军炮台

咸丰帝看了照会,他没有回答,而是把它转到军机处,让军机处代为答复。4月5日,何桂清把军机处的复文转给了英、法公使。事实上这个复文是军机处给何桂清的咨文,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何桂清就索性转给了英、法公使。复文中表示:希望英、法两国公使也像华若翰一样——不带兵船而带一队适当的护从人员,进京换约。当然对条约的某些规定,也可以进行协商。

这样的复文,英、法公使不可能答应。因为他们正秘密的向中国集结军队。他们对清政府的复文没有做任何答复,而只是向西方各国宣布:英、法两国已经存在着战争状态,他们表示将遵守各国的在华利益。如此,实际上是英、法两国在寻求西方各国的支持,这也意味着一场大战的不可避免。

英国:条约的难以推进,这是从中国来的坏消息。战争比预期更早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军运兵船

1860年5月,英法联军在向中国的集结中,再一次攻占了定海,并且不断地有军舰向中国驶来。到了7月,集结在中国洋面上的英、法两国的军舰已经多达157艘,官兵17000余人。果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更惨烈的形势席卷着中国大地,咸丰皇帝也仓皇出逃,大清在国内外的威信一扫而光。

————————————————————

参考文献:

[1]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6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版。

[2]刘培华:《近代中外关系史》上卷,第17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巴麦尊给罗素的信》,1859年9月21日,见《罗素文书》。

[4](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662页,商务印书馆1963年6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