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是趨勢 希望細則儘快落地

4月2日下午,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商務部舉行的網上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要促進新車銷售,推動有關地方放寬或取消限購措施,不斷完善用車環境,加快修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繁榮二手車市場,儘快出臺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持續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對此,汽車網絡營銷服務商、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朱強,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將是一個趨勢。

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是趨勢 希望細則儘快落地

汽車行業體量大、刺激工具多

據公開報道顯示,今年2月初以來,多部委已5次提過要穩定促進汽車消費。

那麼,為何會如此密集地提到促進汽車消費呢?

在朱強看來,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汽車行業太重要、盤子太大了。“在中國的經濟消費中,汽車是僅次於房地產的第二大產業。在其他消費受疫情等影響的情況下,汽車行業是一個有足夠大體量、又有更多工具去進行刺激,而且刺激以後能夠快速取得比較好成效的一個行業。”第二、房地產在現有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監管形勢下,想要大躍進發展已比較困難了,“我覺得目前汽車行業是國民經濟一個重要的支柱。”

根據朱強的觀察,從上述商務部的發言來看,“很多部門、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都把提振經濟瞄準到汽車行業。”

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是趨勢 希望細則儘快落地

朱強

並不意味著汽車限購全部鬆綁

在3月26日商務部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表示,商務部將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早在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就出臺新政,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隨後,國務院辦公廳於去年8年《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消費20條”),提出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汽車限購將全部鬆綁呢?“單純地理解為全面鬆綁汽車限購,我認為是比較片面的,也需要時間觀察。”朱強認為,汽車限購鬆綁其實不只是政策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這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而對於此次釋放出的信號,朱強認為,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不僅包括刺激大中城市居民消費,而且還包括汽車金融領域的多元化資金注入、更加靈活的金融方案的產生、二手車的限制遷移等政策的鬆綁。在朱強看來,總體而言,此次應是組合拳式配套政策,“我覺得這才是對鼓勵汽車消費更加全面的理解。”

疫情加速“刺激政策”到來

中國的汽車行業到2018年前後增長態勢有所下行。

另外,此次疫情也讓汽車行業遭受影響。據介紹,此次疫情中的湖北省武漢市,是中國汽車生產的重鎮。“除了二汽東風系列品牌之外,還有大量的其他品牌商,把武漢作為生產基地,但因疫情,其生產等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從4S店的經營狀況看,早在去年,整個行業絕大多數處於微虧或者保平的狀態。“疫情之中,整個行業發展更不好。”據朱強透露,成都本地一個規模不算小的4S店投資人曾計算過,今年二月的虧損在八位數。

“從目前來看,整個汽車行業都在等待政策的救濟,等待一個大範圍、大力度利好政策。”朱強認為,打破限購的政策壁壘,對於整個汽車行業的復甦是勢在必行的,“疫情只是加速‘刺激政策’的到來。”

希望細則能夠儘快落地

在釋放出信號後,其實各地已經開始動起來了。

紅星新聞記者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梳理發現,包括佛山、珠海等至少9地已經相繼發佈了相關的“刺激政策”。

對此,朱強總結認為,從目前實施的情況來看,有兩大共性:第一、越來越多的地市把限購放鬆的指標,傾向於本土生產或擁有的一些汽車品牌商。“比如說四川宜賓的凱翼汽車、龍泉生產的吉利某些車型,豐田某些車型,標緻雪鐵龍某些車型等。”第二、更多的地方將政策紅利向新能源汽車傾斜,“這和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導向是一致的。”

朱強認為,這些對整個汽車行業的復甦以及對於行業的生產、物流、金融保險、零售等,均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我們也非常的期待,國家層面能夠有更具體的細則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