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氣,化水溼,這味中藥挺重要

在日常人們的養生調理方面,最多的要數調理脾胃了。脾胃虛弱,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會下降,機體的能量和營養物質的供給就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調理脾胃的中藥確實不少,今天介紹的白朮這味藥,名氣雖小,卻經常被用到。

補脾氣,化水溼,這味中藥挺重要

白朮植物

說起白朮,咱先說說它的名字,不少朋友都錯把術(zhu)字讀成了術(shu)。歷史上白朮和蒼朮都稱為術,只是後來人們才將兩種藥材分名別姓。白朮是菊科植物,它的地下塊根作為藥用。現在野生白朮越來越少了,臨床上用的大多白朮都是人工栽種。浙江、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區均有大規模的栽培。不過白朮這東西挺邪性,不能重茬種,對土地的要求還挺苛刻。當白朮長到一年兩年,趁天氣轉冷、葉片變黃的時候,從地裡挖出來洗淨,或烘或曬,幹後切片藥用。

補脾氣,化水溼,這味中藥挺重要

白朮鮮根莖


白朮的藥用價值

白朮的有效成分主要為揮發油和多糖類,經研究表明,兩年生白朮揮發油的含量高於一年生白朮。

◆白朮味甘苦性溫燥,是補益脾氣的較為常用的品種。單純補脾,單用白朮效果都不錯。白朮也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白朮配山藥和茯苓,能加大益氣健脾的力量,常用來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等症;把白朮與黃芪合用對於中氣下陷引起的一些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白朮既能補脾,因其有苦燥之性,脾臟喜燥,其又能燥溼利水,常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水腫。方中如加入澤瀉、茯苓等等,即健脾,又利水消腫,作用會更加強大;白朮配附子、乾薑、茯苓等還能溫陽利水,用於水飲內停等的治療。

◆白朮能燥溼化痰,以補脾健脾來清除水溼,以防痰飲的產生,。

◆白朮善補脾氣,能固表止汗,常用於治療自汗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治療氣虛,自汗怕風等。

◆白朮單方服用還能改善小兒流口水等脾胃虛弱引起的症狀。

白朮不但能藥用,白朮也是藥食兩用的調理佳品。白朮常與山藥、茯苓等做食療品服用。也常被用來加工成面膜外敷。

補脾氣,化水溼,這味中藥挺重要

白朮飲片

t

白朮的用法

臨床上白朮分生白朮、麩炒白朮、土炒白朮幾種。

白朮生用時其健脾燥溼作用較強。將土放於鍋中,炒至靈動狀,白朮放入其中,炒至掛土即可,稱之為土炒白朮,其補脾止瀉作用大大增強;將麥麩放入熱鍋中,炒至冒煙,放入白朮,炒至呈黃褐色取出,這叫麩炒白朮。經麩炒後白朮燥性減弱,健脾作用進一步增強。

如要了解更多本草知識,請關注,將持續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