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體癬與股癬的診療,皮膚科專家達成的共識

1定義

體癬指發生於除頭皮、毛髮、掌蹠和甲板以外的淺表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股癬則特指發生於腹股溝、會陰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膚癬菌感染,屬於特殊部位的體癬。

關於體癬與股癬的診療,皮膚科專家達成的共識

體癬

股癬


2病原學與易感因素


體股癬的致病真菌為皮膚癬菌,共同的特點是親角質。皮膚癬菌約有40餘種,其中可引起人或動物致病的約有20餘種。國內各地區及不同醫院的流調資料顯示,體癬和股癬的病原菌大致相同,最常見的是紅色毛癬菌,其他包括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動物源性的體癬則以犬小孢子菌感染最為多見。皮膚癬菌可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汙染物與人以及人體不同部位之間傳播。患者體質和環境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如溼熱地區和高溫季節是體股癬高發的誘因,穿著不透氣及過緊衣物、肥胖多汗者或司機易患股癬;飼養寵物、糖尿病、密切接觸感染者及汙染物、自身患有手足癬或甲真菌病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易感染體癬。長期局部外用或者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者可使皮損不典型,形成“難辨認癬”。既往認為陰囊少有皮膚癬菌感染,近年來發現並報道的陰囊癬明顯增多,多見於青少年,石膏樣小孢子菌和紅色毛癬菌為主要致病菌。體癬中的特殊類型還包括疊瓦癬,是由同心性毛癬菌引起的慢性淺部皮膚真菌感染,可由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染,多見於南太平洋、東南亞、中南美洲等高溫潮溼地區,在我國近年罕見報道。


3臨床表現

3.1體癬

原發損害為丘疹、水皰或丘皰疹,由中心逐漸向周圍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紅斑並伴脫屑,其邊緣微隆起,炎症明顯,而中央炎症較輕或看似正常,伴不同程度瘙癢。

3.2股癬

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基本損害與體癬相同,由股內側向外發展的邊界清楚、炎症明顯的半環形紅斑,上覆鱗屑,自覺瘙癢。

3.3特殊類型

難辨認癬 臨床表現多樣,常表現為鱗屑較少,界限不清,無邊緣隆起,中央可見膿皰、水皰,無自愈傾向,部分患者瘙癢明顯。陰囊癬陰囊單純性感染多由石膏樣小孢子菌所致,表現為特徵性的上覆黃白色痂皮的斑片,而由紅色毛癬菌引起陰囊及其鄰近部位感染的臨床表現與股癬相似。

疊瓦癬 表現為泛發性同心圓樣或者板層樣鱗屑性斑片,一般不累及毛囊,少有瘙癢等自覺症狀。


4實驗室檢查

4.1真菌鏡檢

刮取皮損邊緣鱗屑進行真菌鏡檢。難辨認癬應避開炎症較為劇烈的水皰、膿皰區域,刮取相對乾燥的鱗屑或者皰壁。標本置於載玻片上,加10%氫氧化鉀(KOH)溶液後覆上蓋玻片,放置數分鐘或者稍微加熱後置於顯微鏡下觀察。陽性表現為有折光、細長、平滑、分支分隔菌絲和/或關節孢子。熒光染色法即滴加真菌熒光染液後覆上蓋玻片,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真菌成分(孢子或菌絲)呈現藍色或綠色熒光,能顯著提高真菌鏡檢陽性率和準確性。

4.2真菌培養與菌種鑑定

刮取皮損邊緣鱗屑接種於含氯黴素和放線菌酮的沙堡弱葡萄糖瓊脂培養基(SDA)可以減少培養過程中的細菌和其他腐生絲狀真菌的汙染,25℃~28℃培養14~28d。根據菌落形態、鏡下結構及生理生化試驗進行皮膚癬菌表型鑑定。對錶型難以鑑定的菌株可以採用rDNA-ITS分子測序鑑定,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MS)亦有助於皮膚癬菌種水平的快速鑑定。

4.3組織病理

除非疑診皮膚癬菌肉芽腫,一般不做。活檢組織經過碘酸雪夫染色(PAS)和(或)六胺銀染色(GMS)可見角質層中有與表皮平行分佈的分隔分支菌絲、關節孢子等。

4.4其他實驗室診斷方法

體股癬的皮膚鏡檢查通常表現為紅色基底上沿皮紋分佈的點狀血管,邊緣可見環狀薄層白色捲曲狀鱗屑,有時觀察到毳毛受累,呈螺旋狀或條形碼樣改變。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RCM)在體股癬環狀鱗屑性紅斑部位可見真菌菌絲結構,作為輔助檢查手段。


5診斷與鑑別診斷

體股癬診斷的主要依據為:①典型臨床表現;②真菌鏡檢陽性和/或培養分離到皮膚癬菌。

鑑別診斷:

股癬需要與念珠菌性間擦疹、細菌所致紅癬、反向銀屑病、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等疾病進行鑑別,體癬需要和溼疹、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多形性紅斑、環狀肉芽腫、固定性藥疹等疾病進行鑑別;

難辨認癬臨床易誤診為亞急性溼疹、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紅斑狼瘡、酒渣鼻、多形性日光疹、單純皰疹、梅毒等多種疾病。

疊瓦癬注意和離心性環狀紅斑、匍行性回狀紅斑、二期梅毒疹等疾病鑑別。陰囊癬需要與陰囊溼疹、慢性單純性苔蘚、反向銀屑病、扁平苔蘚、固定性藥疹、煙酸缺乏症等疾病鑑別。病原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治療原則:治療目標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緩解症狀,清除皮損,防止復發。外用藥、口服藥或二者聯合均可用於體股癬的治療,強調個體化用藥。

外用抗真菌藥物為首選,一般為每日1-2次,療程2-4周。外用藥以咪唑類和丙烯胺類藥物最常用。咪唑類藥物包括咪康唑、益康唑、聯苯苄唑、酮康唑、克黴唑、硫康唑、舍他康唑、盧立康唑等。丙烯胺類藥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其他還有阿莫羅芬(嗎啉類)、利拉萘酯(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環吡酮胺(環吡酮類),以及咪唑類和丙烯胺類複合製劑等。

同時含有抗真菌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的複方製劑,可用於治療炎症較重的體股癬患者,但應注意避免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建議限期應用1~2周,隨後改為外用單方抗真菌藥物至皮損清除。對於股癬,特別要注意外用劑型的選擇,避免刺激反應。

外用藥治療效果不佳、皮損泛發或反覆發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統抗真菌藥物治療。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成人量為250mg/d,療程1-2周。伊曲康唑200-400mg/d,療程1-2周。如患者合併有足癬和/或甲真菌病,建議一併治療(參見相應診療指南)。

難辨認癬治療與體股癬基本一致。早期炎症劇烈階段避免使用刺激性較大的劑型。面積大時需系統抗真菌藥物治療。陰囊癬治療與體股癬基本一致。首選外用抗真菌藥物,建議以乳膏劑為主,避免使用刺激性較大的劑型。局部治療失敗病例,可以根據病原菌種類選擇口服抗真菌藥。

疊瓦癬該病複發率較高。局部治療效果較差,建議系統與局部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老年人 除了感染部位及受累面積外,還需要考慮合併症和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如果感染面積較大且不宜採用系統治療時,局部治療應適當延長療程。如果需要系統抗真菌藥時,宜選擇藥物相互作用較少的藥物。

兒童 兒童皮膚更新速度較快,局部治療可能比成人患者有更好的臨床療效。皮損面積過大或者有明顯的毳毛受累時,可以考慮聯合口服抗真菌藥,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療兒童體股癬均安全有效。

妊娠及哺乳期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妊娠期藥物安全分級標準,目前歸入B類的抗真菌藥包括克黴唑、奧昔康唑、特比萘芬、萘替芬、環吡酮胺等藥物,在大劑量的動物安全性研究中沒有發現生殖毒性。克黴唑和咪康唑在多項大樣本的妊娠早期及中後期的臨床研究中表現出很好的安全性,未發現明確與之相關的胎兒異常的報告。上述藥物可在權衡利弊後酌情用於妊娠期體股癬的局部治療。

在哺乳期藥物安全分級中,克黴唑、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藥被列入L2級(較安全,在有限數量的對哺乳母親用藥研究中,沒有證據顯示其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親使用該種藥物有危險性的證據很少)。系統用特比萘芬和氟康唑亦列入L2級。哺乳期的體股癬,建議以L2級抗真菌藥物的局部治療為主。

免疫缺陷人群 建議局部與系統抗真菌藥物聯合治療,療程適當延長並個體化,同時積極糾正免疫缺陷狀態。對於部分持續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維持治療。


7療效評定標準

紅斑、丘疹、鱗屑完全消退,真菌鏡檢和/或培養為陰性,可視為痊癒。部分患者皮損消退後局部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


8預防與健康教育

建議患者貼身穿著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和其他人混用衣物毛巾,內衣應定期洗曬煮燙等消毒處理。肥胖患者鼓勵更頻繁更換衣物,積極控制體重,易出汗部位可以使用粉劑保持局部乾燥,易復發患者可以採用抗真菌粉劑進行預防。家庭成員有類似感染時,應同時治療,合併足癬及甲真菌病時應積極治療。如果系接觸寵物感染所致,應對寵物進行真菌學檢查並治療,同時對寵物接觸過的家庭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