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芬香,企業全稱:北京芬香科技有限公司。

他有京東有關係?


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芬香APP“口罩”內頁

這樣的圖片,足以證明,他和京東有關係吧?!

有這樣的一個披露時間,2020年1月3日,已融資A輪,交易金額為千萬級人民幣,這次的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和【StarVC】2家,有關的新聞來源是:

社交電商平臺芬香獲金沙江創投領投千萬級融資,劉強東此前已投資

好吧,假裝不知道吧!!!

(已下載“芬香APP”,想要做分銷的可以填寫這個邀請碼:ML6B5A),不然好像是註冊不了的。

社交電商

從2019年就不停出現在我們眼中的社交電商,終於成了全面追求的態勢。

因為疫情?也許有部分的可能吧。

疫情確實是對我們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乃至很多企業都心急如焚,無法再按部就班的慢慢發展。生存成為了硬道理,有許多急於求成的或者是不得不加快步伐的企業,陸陸續續開始實行其社交電商的藍圖戰略。


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消費品零售擁有相當大的現金流量,一個企業要維持其生存缺少的不是錢,而是現金流。

強大的現金流就是我們的心臟,泵血能力可以不強,但必須仍然在泵血,否則,結果都是眾所皆知的——死亡(很現實,很殘酷的事實)

快銷品主力軍

零售產品裡面,快銷品的現金流速是相當快的。作為企業產品的主要力量,一定要抓住他。

因此,出現了許多商家本來不是生成、代理快銷品的,都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他。

為什麼?

很多企業都知道一個道理,快銷品=快速變現。但是很多快知名的快銷品的價格都接近低端了,很難用來變現,所以他們附加了設計包裝、附加了故事文案,激發消費者對新事物的好奇。(甚至有些增加了雞肋的科技元素,唉...沒辦法,說不定真有消費者喜歡,但一定不會是多數)

很多隻知道變現的設計方案,故事情節都太強差人意了,這樣更加導致了他們難變現。

市場上參差不齊的產品太多了,同質化的產品太搞笑了,是一種舊瓶裝新酒的感覺。


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說白了就是,以為我們的用戶是錢多人傻,其實真正的錢多人傻的不是用戶,而是他們本身。

原因有很多,我舉個例子吧:

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們形成了錯誤的判斷,誤以為一些2B的產品可能適合他們,不斷地去與2B的公司接觸,溝通,結果還購買了一些他們不懂得怎麼使用的產品(自然對於他們來說是無效的產品)。

這些時間,這些金錢用於錯誤的投資上了。實際上,我們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與更多消費者溝通,想辦法更好的差異化並滿足他們大部分需求,比用什麼產品達到什麼效果都重要。

產品作為企業的盈利手段,提供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企業創造盈利為目的。對於企業本身來說,大部分2B企業的產品只是一種工具,主要看企業如何運用,不是如何瞭解他的作用。

說得天花亂墜也是假,還不如自己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工具)來得重要。


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快銷的魅力,在於,他是人人都可以玩的很好的!

只是可以,不是一定,看清楚了啊。

耐用品側翼?

在消費品中,耐用品是企業比較頭痛的問題。他們的更換頻次決定了他們的銷售力較慢,畢竟很多消費者家裡有了,雖然當時購買時又付了很多錢,不是逼不得已,更換的決策是非常難下定的。

所以呢,這也是生產耐用品企業的煩惱。特別是疫情之下,更加焦慮了。

別說我在販賣焦慮了,因為營銷就是如此。

耐用品時長被作為側翼進行銷售,他們的價格放在那裡,就是“不能再低了”。

其實,很多聰明的企業他們是這樣玩的:

虧本出貨好產品(流量產品),綁定出貨新品(利潤產品),總利潤是賺錢的。

換種說法就是,虧本的產品成為了快銷品(主力),新品就是慢銷品(側翼)。


一個京東的賺錢項目,想要試試嗎?

用商業模式的普遍定律就是自己的產品不賺錢,賺其他產品的錢,這個道理。


想要體會社交電商之謎,可以試試:

(已下載“芬香APP”,想要做分銷的可以填寫這個邀請碼:ML6B5A),不然好像是註冊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