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出現厭學?父母怎麼做好呢?

蔡永固


答題主:孩子出現厭學不是一下子就產生的。

孩子讀書學習,路漫漫兮。

由於其年齡小,在學習的過程中、環境中,本身就有許許多多的需求:比如父母的陪伴;比如落後時的欣賞、幫助、鼓勵、激勵;比如成功時的共享、追求時的互助;比如被欺負時老師同學的關愛、人際的友誼;比如老師對努力的自己給予關注、適時表揚……

需求的引導和滿足,有助於良好的學習習慣成型,有助於孩子學習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有助於維持學習的持續性……

成人長期學工作學習,心理需求沒有合理地引導和排解尚且鬱鬱寡歡、出事不斷,何況孩子?

孩子心智還弱,他們的需求都很單純,可父母、老師對他們的需求又有多少關注?又有幾個與孩子心意相通?

孩子長期需求沒有獲得父母、老師的及時發現、關注和幫助,或幫助不到位,才會有出現厭學。對孩子需求放任不管,厭學才會愈演愈烈,一發而不可收拾。

孩子讀書學習有兩個環境:一個是家,一個是學校。

家是孩子疲倦的城堡,更是前行的加油站。在家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但每個家長對陪伴的理解都不一樣。堡主與出征的孩子是血脈相通,但有幾個是靈魂相通,能給予孩子最契合的幫助。

有的認為陪伴是無條件的遷就,有求必應(孩子不是君王);有的認為放養就是最好的陪伴,直接寄宿(孩子不是野生動物);有的認為陪伴是心靈的照應,循循善誘,一起解決前行的問題(孩子不是一個人前行)。

學校,說白點就是孩子競技場,痛並快樂著,每天都要提升自己,然後戰鬥。競爭不亞於成人的職場,商人的戰場。

所以:

一、孩子厭學第一個因素在學校,學校教育,老師的幫助至關重要。

1、學習環境。孩子成績好,獲得到老師的關心,贏得同學的尊重,那孩子何來厭學?相反,老師不喜,同學冷落,得不到關愛與幫助,那孩子厭學情緒必然氾濫。(這也是家長都很緊張老師的態度的原因)

2、孩子限於年齡、理解能力、認知悟性等等緣故。

掌握知識有快有慢,考試成績自然有高有低。這個過程需要老師關注到位,幫助到位,合理引導。孩子都有自尊心,自己努力學習卻長時間提升不了,怎麼學都學不好,信心受挫,厭學情緒必然瀰漫。

相反,如果老師幫助到位,孩子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同學的羨慕與尊重,在學習上有成就感,哪裡會有厭學?(老師的態度決定了很多同學的態度)

二、孩子厭學的第二個因素在家,家長的因素至關重要。

1、家長甘於陪伴,善於陪伴,自然會和孩子探討其在學校的境況與際遇。孩子學習遇到攔路虎,或者人際關係有難題,自然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2、學不好的查遺補漏地補補課,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自然信心百倍;人際關係難題更應與老師溝通解決,心理因素嚴重關係到孩子能否安心在校學習。

3、家長在家要保持與學校大致一樣的學習環境,不能放任孩子不管,心易放難收。

很多人說,我在家都不管孩子,放養,都靠他自己學。這種人只是變相吹噓自己的孩子聰明,放養,你別聽。

他們不是嘴巴管,而是自己築造環境,用環境去影響孩子,改造孩子。

孩子不經教導就具備自我約束力,絕無僅有。孩子一張白紙,如果他什麼都不管教就自動成才,而且是多才多藝,你信嗎?不管,學習的持續性都成問題。

4、手機、電腦等嚴格管控,否則半夜QQ不斷,遊戲不斷,一放任就覆水難收。成人都管不了自己沉迷,何況成長中的孩子。這種放任之後再嚴管,後遺症極易導致無心讀書,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三、孩子厭學的第三個是自己做事半途而廢的個性因素。

極度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吃不了苦,受不了氣,輸不起。不良習氣一引誘就投降。自己沒有清晰定位,找不到自己的亮點……

總之,孩子厭學一定事出有因,做為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辯證施藥。

孩子學生階段一旦出現厭學,初期還能靠老師家長合力挽回,厭學晚期只能走另外的路了。

孩子的人生,並非厭學就到了終點。給他選擇其他興趣愛好,讓他選擇學習環境,鼓勵他堅定意志,激勵他凡事堅持下去,逼迫他找到堅持下去的成就感,一次、兩次……他收穫了堅持給他帶來的好處,自然就會主動尋找“將來的成就感”。

厭學不會一輩子,環境會教好他的;成功之路千萬條,總有適合他的。

個人愚見,不勝叨擾,祝孩子成功!


白雲1087793416646


孩子為何出現厭學?父母怎麼做好呢?怎麼做都好,怎麼做也都不好。

好與不好只有你的孩子長大了才知道。孩子成才了就 是好。沒成才就是不好。

我也說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