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打開“錢包”搞金融,誰能拿下華為3億月活?

在小米、OPPO、VIVO三家手機廠商忙著進軍金融時,華為一直不動聲色。

今年,華為在金融業務板塊的動作顯然比去年更頻繁了。

出奇一致的是,眾多手機廠商在佈局消費金融的第一步,都是藉助硬件產品預裝APP,通過導流形式開始試水。

比如,OPPO錢包的“e借錢”給消金產品導流,早前三星的sumsang pay接入了螞蟻借唄,VIVO錢包也在為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導流。

2018年底開始,華為就從手機自帶不可卸載的“錢包”APP打開了金融業務的新突破口。

但顯然,如今的華為又是不一樣的。

華為打開“錢包”搞金融,誰能拿下華為3億月活?

“錢包”業務成金融起點

“不在華為錢包白名單內的,擠破頭都進不去,規模再大也不行。”一持牌消金公司商務表示,華為錢包目前採用內部准入白名單制,合作門檻很高。

在華為“錢包”APP“借錢”一欄上線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為四款貸款產品導流,分別是蘇寧金融任性貸、百度有錢花、招聯好期貸以及螞蟻借唄,截至發稿前,螞蟻借唄已從華為錢包下架。

同時,目前在“申請信用卡”一覽,為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導流,其“閃付一族”則支持京東閃付和美團閃付,點擊使用需要安裝“京東”和“美團”APP,也是華為錢包的支付業務之一。

近期,華為錢包也聯合招商銀行、廣發銀行上線了零錢業務,包含理財、支付等服務。

其實,自2018年底上線華為錢包以來,其主要業務為HUAWEI Pay的支付業務,可用於銀聯二維碼支付及線上支付,另有交通出行服務,已上線多個城市的交通卡業務。

從支付、信用卡、貸款產品導流等各方面,華為都在漸漸入手,有意開啟華為金融業務的下一步。

多場景的支付業務佈局之後,華為才開始開展導流業務,不過從已上線的幾款產品可以看出,華為在金融業務的佈局異常謹慎,以頭部持牌機構個人貸款產品為主。

在合作模式上,華為錢包與金融機構以CPS結算進行分潤,不過據其合作方透露,其價格較低。有意思的是,華為錢包還要求部分金融平臺幫其銷售手機,並且承諾每年要達到規定數量。

華為前期略顯保守的金融佈局,似乎也在為反哺其主業做鋪墊。

多家持牌消金公司內部人士稱,他們此前想通過華為錢包合作導流均被拒絕。華為方面表示,因政策因素,暫不新增合作方。

國內月活近3億,流量輸出體量卻甚微

但作為國產手機出貨量“一哥”,華為的龐大流量,是引發眾多金融機構持續攻堅的核心要素。

據手機中國統計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國內市場第二季度整體手機出貨量9790萬臺,其中華為出貨量為3630萬臺,佔據第一,VIVO以1830萬臺排名第二。

2018年全年,華為國內銷量為5055萬臺,榮耀銷量為5442萬臺,增幅分別達到19%、13%,兩大品牌合併銷量超過1億臺,位居國內市場第一。

並且,公開數據報道顯示,截至2018年底,華為智能手機在全球月活用戶數超5億,國內月活用戶數超近3億。

線下門店數量方面,截至2018年底,華為地級市的體驗店增長至近800家,縣級體驗店突破2000家,如若以後業務發展成熟之時,其線下門店也不失為優質的線下獲客渠道。

華為主業手機業務的快速增長,是華為開展金融業務的強大後盾。

雖然國內月活用戶數近3億,除了借錢導流之外,首頁同時也在為平安好貸、招聯宣傳,不過據其合作方透露,華為錢包導流的體量並不大,甚至比不上一些常見大型貸超。

業內人士分析,華為此舉,或是有意在控制流量輸出,在注重合作方品牌口碑的同時,也處在不斷試探的階段,還沒有完全放開。

華為打開“錢包”搞金融,誰能拿下華為3億月活?

華為金融出路在何方?

目前為止,涉及金融業務的國內手機廠商有小米、OPPO、VIVO等,其中,當數小米的金融業務佈局較深,已持有銀行、第三方支付、保險經紀、小貸牌照等。

並且此前新流財經曾報道,從2017年開始,小米金融每月貸款規模已突破10億元,截至2018年10月,其消費貸款業務月貸款規模已達58.96億元。

而VIVO早前已拿到小貸牌照,自去年底開始重金招聘金融人才,目前來看暫未有大進展,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VIVO金融產品也已在內測階段。

同樣,OPPO在不久前也開通了“錢包”功能,並且前小米金融信貸負責人陳曦,出任OPPO金融CEO,各大招聘網站也能看到OPPO在廣納人才。

如今,前有小米,後有OPPO、VIVO的競爭下,華為的金融業務開始摸索,顯然,華為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資金、品牌、背景都足夠有實力,是華為進軍消金的一張王牌,而且,以手機自帶的錢包入手,在用戶觸達及習慣甄別上優勢明顯。

不過,在面臨眾多競爭對手的局勢下,華為也面臨著一些壓力。

首先在金融團隊的佈局上,小米、OPPO、VIVO三家顯然是下了狠功夫的,華為若想快速佔據一席之地,則必須要組建專業的金融團隊,新的消金策略是華為的突破口。

其次,華為如若模仿以上三家的模式並無任何優勢,要想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金融體系,則可能要更精細化運營,有風控人士分析,線上導流的同時,藉助其線下門店優勢開展業務也未嘗不可。

華為是有足夠的實力去拿金融牌照的,不過難以避免的是,“消費金融的用戶是沒有品牌黏稠度的,有奶便是娘,能在哪裡借款就去哪裡借款,而且現在市場上的流量重合度已經很高了,華為手機用戶中有需求的優質借貸用戶量佔比可能不如預期。”一業內人士分析道。

眾多手機廠商的競爭之下,華為目前的優勢在於龐大的用戶量及眾多線下門店,如今謹慎前行,也不失為明智之舉,若能在金融業務有所成就之後,如上文所說,定能反哺其主業的發展,一舉兩得。

華為打開“錢包”搞金融,誰能拿下華為3億月活?

掌優寶為移動支付優質服務商提供各種線下場景解決方案及技術服務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