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禮儀之邦”的中國茶禮文化,講全了

作者 陳偉群

世界“禮儀之邦”的中國茶禮文化,講全了

一、中國茶禮文化的脈絡

茶的故鄉在中國,茶是中國人對世界的重大貢獻。這貢獻,遠不只是茶成為了僅次於水的飲品,和飲茶所融合的豐富厚實的茶文化,還在於茶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還在於茶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她成為了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這一源泉湧動中,有一條脈絡就是中國茶禮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中國茶禮文化發展。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基本可以歸結到這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德,不是外加給人的,德在人性中有基礎。幸福的人,高貴的人,是有生命又是有靈魂的人,就是有同情心又有尊嚴的人。人性中的“同情心”和“尊嚴”就是德的兩個重要基礎。德是人最好的的狀態,講德、樹美德,是人人共處的和美社會的狀態。積德修德,是內心內在的持恆勵行:仁、義、禮、智、信。仁:同情心,善良,真誠待人,這是人的基本品質,是德的核心之一。義:走正道,做人有規矩,有尊嚴,有度,恰到好處,這是人的高貴品質,是德的另一核心。禮:儀軌,儀式,“克己”,是“仁、義”的外在表現,缺乏“仁、義”的禮是虛偽的;“恭近於禮”。智:是判斷是非和通“明德”的能力。信:自尊,尊重他人,是人有尊嚴的表現;“信近於義”。

中國茶禮文化,是中國茶禮在服務於“仁、義”的外在表現中,積極演繹,完善體系,形成儀軌形成習俗,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國古代的人,最先從“羊羔跪乳,馬不欺母,佔其禮。”“禮之用,和為貴”,到了客來敬茶、以茶待客、以茶為敬的傳統禮俗的形成普及,為中國贏得“禮儀之邦”的美譽。也形成了約定俗成的中國茶禮文化。

中國茶禮文化主要由五大部份組成,一是祭祀活動“以茶敬奠”形成的茶祭茶儀,二是僧人道士“以茶修行”形成的茶儀儀軌,三是傳統習俗“婚嫁茶禮”形成的茶禮習俗,四是接待茶事“茶事茶禮”形成的茶禮禮儀,五是親善結誼“以茶為橋”形成的“吃講茶”和贈茶。有普眾影響的主要是後三大部份。

世界“禮儀之邦”的中國茶禮文化,講全了

二、傳統習俗“婚嫁茶禮”形成的茶禮習俗

1.婚俗茶禮緣起盛唐時代

盛唐“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茶葉與金銀首飾一塊成為出嫁時的陪嫁品,隨後逐漸演變為一種茶與婚姻的特殊形式——茶禮。據記載,唐代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陪嫁物品中除了瓷器、綢緞,還有茶葉。自此,茶成為婚俗禮儀的一部分,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2.婚俗茶禮在宋代被賦寓意

在推崇理學的宋代,茶樹“植而罕茂”等特性,使茶被賦予了從一而終的寓意,成為婚姻茶禮的一部分。這時,茶由女子的嫁妝禮品轉變為男子求婚不可缺少的聘禮。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豐富之家,以珠翠、首飾、金器、銷金裙褶及布匹、茶餅加以雙羊牽送”的記載。元明時期,“茶禮”幾乎為婚姻的代名詞。下聘禮說“下茶”,且有“好女不吃兩家茶”的說法。

3.婚嫁茶禮明清盛行

明清時期,已經有了成熟而盛行的茶禮風俗。“茶不移本”,可示愛情“堅貞不移”;“茶性純潔”,可象徵愛情“冰清玉潔”;“茶樹多籽”,預示子孫“綿延繁盛”;茶樹又“四季常青”,可表示愛情永世常青。所以民間男女訂婚要以茶為禮,茶禮成為男女之間確立婚姻關係的重要形式。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更是有王熙鳳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

4.豐富多彩的茶禮文化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飲茶卻是大多數民族和地區的嗜好。特別是各民族的傳統婚禮中,往往都離不開用茶作禮儀。由於各地民俗風情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與婚姻相關的茶俗也各有特色。(1)漢族地區的茶禮文化大部分漢族地區,形成了以茶為禮的婚俗,稱為“三茶六禮”。“六禮”是從求親到成婚要走的六個程序,包括:求婚、討八字、占卜、訂婚、確定結婚日期、結婚。由於六禮太繁瑣,逐漸被簡化,而三茶變得越來越重要。“三茶”指的是下聘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和洞房時的“合茶”。清朝福格在《聽雨叢談》卷八中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滿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即是說,明媒正娶需要完成三茶六禮的過程。漢族地區的潮汕人的茶禮文化向來嗜茶如命的潮汕人,婚嫁時,必開茶儀糖料。定親時,男方所送聘禮中,必有一包茶葉,取意是“從一而終、絕不移志”。男方送聘茶禮,稱“下茶”,而女方受聘茶禮,則稱“食茶”。受聘茶禮後,意味著確定雙方親事,不再變動,如女子再受聘他人,會被斥為“吃兩家茶”,為世俗所不齒。現在潮州地區,有一些茶戶,還用自制茶葉作為女兒的嫁妝。(2)少數民族的茶禮文化少數民族多嗜茶,也普遍流行著婚禮中以茶為禮的風俗。在黎族山寨中,茶作為求婚信物,男方登門把裝有茶葉的小紅包奉在供桌上,女方父母看到供桌上的小紅布包,就讀懂了客人的來意。而貴州侗族,當男女婚姻由雙方父母決定後,如果姑娘不願意,也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在雲南拉祜族,當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時,必須帶上一包茶葉、兩隻茶罐及兩套茶具。而女方家長以男方送來的“求婚茶”質量的優劣,作為了解男方勞動本領高低的主要依據。此外,雲南佤族、納西族、布朗族訂婚禮中少不了茶;蒙古族訂婚、說親都要帶茶葉表示愛情珍貴;回族、滿族和哈薩克族訂婚時,男方給女方的禮品都是茶葉;回族稱訂婚為“定茶”、“吃喜茶”,滿族稱“下大茶”。至於迎親或結婚儀式中用茶的情況,有作禮物的,但主要用於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長敬獻的“謝恩茶”、“認親茶”等儀式。千百年來,中國盛行以茶為媒,茶禮在婚俗中擔當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茶的“高潔”、“不移本”、“多籽”、“常青”等特點與婚姻愛情的特質天然契合。

世界“禮儀之邦”的中國茶禮文化,講全了

三、接待茶事“茶事茶禮”形成的茶禮禮儀

1.鞠躬禮

鞠躬禮是茶事茶藝中最常見的禮儀,即彎曲身體向尊貴者或者來賓表示敬意,代表了行禮者的謙卑與恭敬之意。鞠躬禮又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其中以站式和坐式最為常用。站式鞠躬禮,以站姿為預備,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曲,彎腰時吐氣,直立時呼氣。彎腰到位後要略作停頓,表示對賓客的敬意,再慢慢直起上身,同時手沿腿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坐式鞠躬禮,以坐姿為準備,彎腰後恢復坐姿,其他要求與站式鞠躬禮一致。

2.伸掌禮

伸掌禮常表示“請”、“謝謝”的意思,是茶藝活動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節。行伸掌禮時應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四指自然併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要有含著小氣團的感覺。另外,行伸掌禮的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3.叩指禮

叩指禮,顧名思義,是從古代的叩頭禮簡化而來的。叩頭有稱頓首,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著地,頭緩緩扶伏至於手前面的地上,頭觸地即抬頭。後來,相傳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為了體察民情,低調行事,便讓大臣用“手”代替“頭”,三指彎曲表示跪地,指頭輕叩幾下表示“叩首”,“叩首禮”由此而來。目前,叩指禮仍廣泛運用於茶事活動中。

4.奉茶禮

奉茶禮就是將泡好的茶恭敬的端給品飲者,端茶時最好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時應略彎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說“請”。奉茶時注意不要單手奉茶,要將茶杯的正面對著賓客的一方,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邊。若客人較多時,應注意敬茶的順序:先為客人上茶,後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再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後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後為晚輩上茶。

5.寓意禮

寓意禮指的是一些帶有美好寓意、祝福的禮儀動作,泡茶時無需多言,賓主自然心領神會。(1)鳳凰三點頭,用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表示對來賓三鞠躬以示歡迎;(2)迴旋注水,在泡茶、斟茶時,要用迴旋法注水。若用右手則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按順時針方向,寓意著“來、來、來”,表示歡迎。(3)茶壺放置時不能把壺嘴對著客人,否則,表示請人快速離開。(4)“七分茶三分情”,即斟茶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表示對客人的情誼。(5)續茶,即當賓客喝過幾口後,應及時續上,絕不能讓其茶杯見底。寓意著“茶水不盡、慢慢來飲,慢慢敘”。(6)鼓掌,表示對錶演者的讚賞、鼓勵、祝願、祝賀的禮節。(7)起立,是小輩對長輩或主人對賓客的敬意之舉,通常在迎候或送別時使用。(8)饋贈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當茶事活動結束時,客人之間、主賓之間相互贈送小禮品,可以增進相互之間感情。

6.敬茶禮儀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備用桌上,然後右手拿著茶杯的杯託,左手附在杯託附近,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上去,置於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後,杯耳應朝向右側。若使用無杯託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儘量雙手奉茶,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汙染茶水。在放置茶杯時,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面前與右手附近,是最適當的做法。

7.敘茶禮儀為客人端上第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一般來講,客人喝過幾口茶後,即應為之續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

8.品茶禮儀當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徵求意見,詢問大家“想喝什麼”的時候,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可以在對方所提供的幾種選擇之中任選一種,或告之“都可以”。在一般情況下,若向主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是很不禮貌的。主人為自己上茶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即起身站立,雙手捧接,並道以:“多謝。”不要視而不見,不理不睬。當其為自己續水時,亦應以禮相還。其他人員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也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向其答謝。如果對方為自己上茶、續水時,自己難以起身站立、雙手捧接或答以“多謝”時,至少應向其面帶微笑,點頭致意,或者欠身施禮。不喝的涼茶、剩茶,千萬不要隨便潑灑在地上。品茶時,應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心品嚐。在端起茶杯時,應以右手持杯耳。端無杯耳的茶杯,則應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雙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樣做給人感覺煞有介事、動作粗魯、不夠衛生。使用帶杯託的茶杯時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動杯託。也可以用左手,將杯託連茶杯,託至左胸高度,然後以右手端起茶杯飲之。飲茶的時候,切忌茶湯帶茶葉一併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葉,甚至放入口中食之。萬一有茶葉進入口中,切勿將其吐出,而應嚼而食之。飲蓋碗茶時,可用杯蓋輕輕將飄浮幹茶水之上的茶葉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湯太燙的話,也不要去吹,而可以用茶蓋輕輕撩開茶碗中的茶葉或撩動茶碗中的茶湯。

世界“禮儀之邦”的中國茶禮文化,講全了

四、親善結誼“以茶為橋”形成的“吃講茶”和贈茶

中國古代民間也包括幫派爭鬥有兩法化解:一是擺場子,打個你死我活;二是吃講茶,在公共場所茶館聚眾喝茶聽辯論是非,尋求和解。江湖多秘密,採用“非語言交流方式”,如擺茶陣,通過變換茶碗位置暗示“情報”內容,給茶添加了“詭秘之氣”,頗有意思。民間人家有糾紛,採用“公開語言交流方式”,吃講茶,求得平和平等和有民間人士見證的做法,積極溝通,化解誤會。中國現代的社會風氣更是用茶於饋贈親朋好友。多在新茶上市、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商務活動和單位慶典及社會性會議等,安排有茶葉和《中國茶歷》做為禮品。值得注意避免的是茶葉包裝過於奢侈。

中國茶禮文化的生命力在於融入人們的生活,併為傳承傳播中華傳統美德發揮了長期積極的作用。這是中華文明悠久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塊亮麗的“活化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瞭解到,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宣佈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茶禮文化將在世界文化舞臺,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