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禮儀之邦

漢服,廣義上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又名“華服”、“漢衣冠”,興起於黃帝時期,沒落於明末清初。

漢服——禮儀之邦

漢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主導思想,從蠻荒時代演變到禮儀之邦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服飾。在這演變的過程中,漢服的製作工藝不斷完善,並衍生出一系列紋飾配件,再加上禮儀制度,構成了古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基石。所以,古中國又稱為“衣冠上國”、“錦繡中華”。

漢服——禮儀之邦

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服逐漸完備,並形成了完整的服裝體系。而在有考古實物以及史書的支持顯示,漢服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在西周時期發展完善。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漢服體系開枝散葉,融合了胡服、深衣,成為時代風尚,後來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變化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漢服——禮儀之邦

民國時期直到現在,當西方文化的浪潮席捲而來之時,傳統文化面對的是嚴峻的文化斷層問題,不要說漢服文化,就連傳統節日也被其他國家申遺。現在的孩子,只知聖誕節,情人節,卻不知民族的傳統節日,更不要提成人禮等儀式。國家的興衰有很大一部分在於文化,而我們的文化卻正一步步被蠶食,時至今日,我們應該醒悟,中華文化應當走向世界,我們也應該建立強大的民族自信,使中華文化再次屹立於世界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