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論語》打卡第33天: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停課不停學」《論語》打卡第33天: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先聽語音再跟讀打卡


【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①,不悱不發②。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註釋】

①憤:思考問題時有疑難想不通。

②悱(fěi):想表達卻說不出來。發,啟發。

【翻譯】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賞析】

這一章孔子既講了教學方法,也講了學習方法。主要是講教育者要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讓受教育者開啟活潑的心靈、生動的智慧,能夠獨立思考。這是一種典型的“啟發式”的教學思想。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機械教學做法。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開導,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會被加以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