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論語》——永遠的指南針

《論語》——永遠的指南針

《論語》——永遠的指南針

《論語》——永遠的指南針

一轉眼大學畢業7年多了,走上教師這個崗位也五年多了,我讀過一些課外書,記憶猶新的卻不多,《論語》便是其中一本,它一直指引著我的人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代社會,很多人以賺錢能力的大小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有相當一部分人奉行讀書無用論,認為會賺錢就是王道。這些人對於子女的教育問題看得很淡,甚至會炫耀自己的小孩雖然沒讀什麼書但賺錢很厲害……對於這些人我真想對你們說有空多看看《論語》,多開闊眼界。都說越成熟的麥穗頭低的越下,我們每個人都應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夫子雖然跟我們隔著幾千年的距離,他的思想卻比我先進很多。他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正如魯迅先生教導我們一樣,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會擠還是會有的。世間最公平的莫過於時間,大到國家主席,小到平民百姓,一天都是24小時,只是在同樣的24小時裡每個人做的事不一樣。我還看過一本書《你一年的8760小時》,一年有8760個小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因為大家習慣了以天為單位,或以月以年為單位計算時間,而從來沒有把時間細化。有的人說一輩子也挺久,其實不然,以平均壽命75歲來算,每個人的壽命也就900個月,說長也不長。艾力曾說過,優秀是可以培養的,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更努力。

孔夫子的不恥下問也一直影響著我,大家都知道孔夫子弟子三千,比較出名的有72人,但孔夫子還是那麼謙虛,遇到自己不懂的事總是向人虛心請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患意識是我們都應該有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我們應遵循的治學態度。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啟發教育的原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言必信,行必果,這是我們做人的準則……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很多。

煩惱時讀《論語》,它能使我心平氣和,疑惑時讀《論語》,它使我茅塞頓開……《論語》不只是一本書,它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論語》是遠方的啟明星,一直照亮我們前行。《論語》是永遠的指南針,它使我們永遠不會迷路,而孔夫子就是我們的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