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智慧村教獻禮教師節 孔子後人直播讀「論語」

九月開學季,正值教師節來臨,中國平安智慧村教項目開啟了名家情景直播第五課——“半部論語遊天下”,為鄉村學生解讀儒家經典文化,同時引導更多志願者參與情景教學的公益行動。此次遠程支教課程,特邀我國儒學大家孔祥林(孔子第七十五代孫)擔任老師,於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孔廟,通過“三村暉”、人民網等平臺直播,為全國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獻上一堂“論語”主題情景課堂,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藉由這一堂名家情景直播課,中國平安“智慧村教”項目於9月10日同步上線“平安雙師課堂”和“三點半素質課堂”,為鄉村師生們送上一份特殊的開學禮;依託於平安智慧公益教育平臺“三村暉”APP,未來,支教志願者為鄉村課堂遠程錄製的更多“情景微課”將直接覆蓋全國所有的平安智慧小學,切實升級鄉村支教公益,助力國家精準扶貧事業。

名師直播,傳承國學文化

作為本次課堂的特邀名家,孔祥林既是孔子的後人,亦是孔子的研究專家,主持“世界孔子廟研究”“世界書院研究”等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和全球各個國家做過100多場中國傳統文化講座,並被授予“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 此次,孔老師回到最本源的孔廟課堂上,帶領平安智慧小學的學生們,體驗一堂解讀國學經典的“論語”文化課。

9月10日上午10時,曲阜孔廟,師生們身穿具有儀式感的漢服,首先向萬世先師孔子進行了傳統的“拜師禮”,對先賢表達敬意。在尊師重教的行為中,讓學生們親身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傳統課堂不同的是,孔老師在本次“半部論語遊天下”的主題課程中,更注重的是“遊”的情景模式。一方面,他採用論語書簡等趣味情景的教學道具,結合孔子周遊列國走過的地方風物,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一幅“論語”歷史地圖;另一方面,他以深入淺出的授課語言,娓娓道來孔子游歷天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生平故事與傳世思想,寓教於樂、情景結合,吸引了學生們全神貫注的聽講,更激發了學生們積極主動的課堂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孔老師在直播現場還發起一場遠程連線,與外地的平安智慧小學交流互動,點評學生們關於“論語”的優秀書法作品。課堂上,孔老師還鼓勵學生們向孔子先賢學習,勇於追求更廣闊的精神世界,傳承與學習更博大的國學知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伴隨著師生們響亮的朗誦聲中,學生們細細體會著“論語”的國學奧義;而中國平安“智慧村教”工程的名家情景直播第五課,也劃上了完美的句點。

情景微課,呼籲人人為師

一堂名家情景直播課的結束,實際上意味著一次全新的村教升級。據中國平安智慧村教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選擇孔子作為本次情景課的主題符號,一是順應新時代下,國家對於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倡導,希望藉此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經典魅力;二是通過孔子游天下的教育理念,號召更多不同行業的人,錄製情景微課,加入到遠程支教的公益行動中,幫助更多鄉村的孩子們享有更加公平與個性化的教育,跨越貧困大山,突破地域界限,獲得書本以外的廣闊世界。

據悉,本次課程是2018年中國平安“智慧村教”項目的情景課程升級活動之一,三村暉平臺也將同步推出“雙師課堂”與“三點半課堂”。從今年9月10日起,通過“三村暉”APP,鄉村師生可彼此共享“平安雙師課堂”和“三點半素質課堂”的教學資源;支教志願者則可通過直播形式,參與情景支教課的教學。

下半年,“村教”項目將重點打造“1+N”系列國學主題精品課程,擴大公益行動,呼籲人人為師。以名師課堂為引導,聯動全國各地的支教志願者,共同發起“隨時隨地,情景支教”活動,號召志願者們在出遊期間,結合身邊場景,為鄉村孩子遠程錄製N堂“情景微課”,讓教育公益的覆蓋面更廣泛,讓更多不同行業的人一同傳承與發揚尊師重教的中國傳統文化。

尊師重教,助力鄉村扶貧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具有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作為三村工程“智慧村教”項目的重要部分,支教活動將為鄉村師資提供有力支持。未來三年,“村教”工程將在貧困鄉村地區推動實施“4+1”平安智慧小學建設綜合行動,包括硬件提升、校長培訓、師資強化和支教行動四大項目。

今年初,“三村工程”扶貧公益項目由中國平安在成立30週年之際宣佈啟動,總投入達100億元,面向“村官”、“村醫”和“村教”三個方向,在鄉村貧困地區開展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其中,“村教”工程旨在開創並推廣“平安智慧小學”模式,升級1000所學校,培訓10000名鄉村教師,通過打造全國最大的智慧支教平臺“三村暉”,打通線上線下的支教渠道,長期開展“平安雙師課堂”和“三點半素質課堂”,建立“鄉村中心校帶動村小為主、城市名校名師定向幫扶為輔”的村教生態,構建全方位的智慧支教模式。

去年,平安支教以“不到黃河不懂詩”開啟了名家情景直播課,帶領鄉村孩子在黃河邊上了一堂詩詞課。接著,邀請曹文軒在魯迅故居引導鄉村孩子感悟“我的故鄉我的國”。到2018年,平安村教在廣西百色和鄉村孩子用一堂音樂素養課,一起“愛唱山歌愛上家”,在“絲路漫漫詩為證”的嘉峪關學習歷史文化,名家情景直播第五課以論語媒介,陪伴鄉村少年讀論語、遊天下、謝師恩。

未來,平安支教希望號召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愛心人士參與到支教行動中,通過全方位的教學模式、高品質的教學質量、多維度的教學內容,讓鄉村孩子也享受公平和個性化的教育,以教育精準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助力鄉村振興。(李鵬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