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積累:《論語》中的論仁道(附真題點撥)

本文摘選自人大附中名師語文公開課《小強老師帶你讀》一書!

高考作文素材積累:《論語》中的論仁道(附真題點撥)

仁者安仁

子曰:“里仁①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

【註釋】

①里仁:以仁為安身之所。裡,居住,這裡是“把……當作安身之所”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以仁為安身之所,是一件美好的事。君子不選擇仁作為安身之所,怎麼能得到智慧?”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①,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註釋】

①約:貧困。

【譯文】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艱苦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逸快樂中。仁者安於仁道,智者因仁道而得到長遠的利益。”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①而已矣②。”(《雍也》)

【註釋】

①至焉:至,達到。焉,指仁道。②而已矣:語氣詞連用,罷了。

【譯文】

孔子說:“顏回啊,他的心數月不違背仁道,其餘的弟子們只是在某一日某一月偶爾做到仁罷了。”

“仁者安仁”疏解

所謂“里仁”“安仁”,即以仁為安身立命之根本,把道義作為人生的根本追求。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孔子以道義為人生的最高理想,為生命的根本意義。儒家有安貧樂道的思想,不執著於功名富貴、衣食犬馬。孔子對於外在的物質條件,安時處順,無可無不可。

偶爾有仁善的念頭或是行仁善之舉並不稀奇,算不上仁者或者是君子。真正的君子能夠在一朝一夕、每時每刻皆心存仁義,既能在朝夕餐飯之間不違背仁德,還能夠在困厄顛沛之間保持從容之氣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仁德當作立身之本。修身之難,正在於此。

孔子還從“名實”的角度思考君子和仁德的關係。有仁德之實,才能享君子之名。“君子”之名,是用來稱呼有道之人的,若無仁德,則不堪此名。

仁帶給人的快樂和富足是精神層面的,雖然淡泊,卻能真實而長久。人如果執著於外在的功名富貴,則心易為外物的波瀾所擾動,故而難以真正安樂。所謂安,乃是心安。但是,君子安仁,並不代表孔子反對富足的生活。孔子不是禁慾主義者,也不是清教徒。但孔子強調富貴之得來要合於道義。若富貴合於道德,君子則可以去追求;若富貴不合於道德,君子則應摒棄。

仁者愛人

廄①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鄉黨》)

【註釋】

①廄:馬棚,養馬的地方。

【譯文】

馬廄著火了。孔子退朝後問:“有人受傷了嗎?”不問馬的情況。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靈公》)

【譯文】

孔子說:“人能夠弘揚光大道義,並不是道義來弘揚光大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①害仁,有殺身以成②仁。”(《衛靈公》)

【註釋】

①以:來。②成:成全,保全。

【譯文】

孔子說:“仁人志士,沒有為了求生損害仁德的,只有為了保全仁德犧牲生命的。”

“仁者愛人”疏解

孔子之道,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仁者,當有忠恕之心,一方面能夠不斷地反省自我,常常自勉;另一方面則能夠推己及人,體諒他人。仁者對人性有著深刻的體悟和關懷,故而所作所為,能夠以愛人為宗旨。

儒家的學問以人為本,人是道義的載體,孔子把人看得很寶貴,所以他把“邦無道,免於刑戮”看作一種智慧。但當道義與求生髮生嚴重衝突的時候,孔子認為,君子應選擇道義,因為君子以道義為人生的終極意義。

誠如孟子所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這一番話,正是對孔子“殺身以成仁”的展開。

孔子對仁與人的這一番思考,使得中國的讀書人一方面懷著悲天憫人的慈愛胸懷,去兼濟天下蒼生;另一方面又懷著無所畏懼的勇氣,在危亡關頭捨命捍衛心中的道義。“仁者愛人”與“殺身成仁”共同構成了後代儒者立體的精神信仰,塑造了他們剛柔並濟的文化性格。

為仁由己

顏淵問仁。子曰:“克①己復②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③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④。”子曰:“非⑤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⑥斯語矣。”(《顏淵》)

【註釋】

①克:剋制,節制。②復:回到,恢復。禮是符合天性的規範,所以說是“復禮”。③由:經由,通過。④目:具體內容。⑤非:不符合。⑥事:按照……做。

【譯文】

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節制自己的慾望,回到禮的規範上來,就是踐行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己復禮,天下就重歸於仁了。踐行仁德要通過自己,哪裡是通過別人呢?”顏淵說:“請問那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孔子說:“不符合禮儀的不要看,不符合禮儀的不要聽,不符合禮儀的不要說,不符合禮儀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不機敏,但請讓我按照這一番教導去做。”

冉求曰:“非不說①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②。今女③畫④。”(《雍也》)

【註釋】

①說:通“悅”,意動用法,以……為悅,喜歡。②廢:放棄,這裡特指因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放棄。③女:通“汝”,你。④畫:畫地為牢,故步自封。

【譯文】

冉求說:“我並不是不喜歡您說的道理,是我能力不足啊。”孔子說:“能力不足的人,都是中途不得不放棄。但你現在是畫地為牢。”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①,止,吾止也。譬如平②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

【註釋】

①簣:容器,用以裝土石。②平:動詞,平整。

【譯文】

孔子說:“修身求道好比堆築土山,還差一筐土就築成了,如果停止不做,是我自己停止的;好比平整土地,只差一筐土就填平了,如果繼續前進,也是我自己前進的。”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譯文】

孔子說:“仁道離我們很遠嗎?我想要追求仁,仁也就在面前了。”

“為仁由己”疏解

進德修業的關鍵在於自己,而不在於外部條件。所謂“道不遠人”,就是說仁道並不遙遠,它就在自己的心中。所以,孔子強調“為仁由己”。世界上半途而廢的事情,有一些是由力量不足,客觀困難難以突破造成的;但更多的則是毅力不夠、主動放棄造成的。做一個仁人君子和建立功業不同,它不受外部條件的約束。只要你能夠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就能夠改變心性,提升境界。別人幫不了你,別人也妨礙不了你,自己是唯一的決定力量。

這也就是說,儒家之學強調自覺性,自覺是提升自我的關鍵。比如冉求說自己能力不足,孔子就說他其實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畫地為牢,自己限定自己的高度,自己把自己放棄了。這其實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毅力的問題。一個人進德修業,好像造山修路,就差一筐土,這時放棄了也就失敗了,前進一步也就成功了,這一筐土,主動權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失敗,全在自己一念之間,豈能怨天尤人?

推而廣之,我們的人生中又有多少成敗不是把握在自己手中呢?

高考真題鏈接

2013年浙江卷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中國作家豐子愷: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

英國作家赫胥黎:為什麼人的年齡在延長,而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

美國作家菲爾丁:世界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1)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2)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3)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不得抄襲、套作。

【解題點撥】

所謂童心,就是人們的本心、真心,就是仁。從這個意義上說,童心不是孩童的專利,人人都應該葆有童心。本題可以參考“剛毅木訥”一節對童心予以理解,還可以結合“仁者安仁”一節思考童心的價值。

2015年四川卷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會課上,同學們圍繞“學會做人:我看老實和聰明”展開了討論。

甲:老實是實誠、忠厚,聰明是機智、敏銳。

乙:老實和聰明能為一個人所兼有。

丙:老實是另一種聰明,聰明未必是真聰明。

…………

請根據上述材料,聯繫現實生活,結合自己的思考,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用規範漢字書寫。

【解題點撥】

老實可謂之仁,聰明可謂之智。本題可以結合“剛毅木訥”一節談談對老實的認識。本題還可以結合第三論“論境界”中“仁者與智者”一節談談對老實和聰明的辯證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