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论语》中的论仁道(附真题点拨)

本文摘选自人大附中名师语文公开课《小强老师带你读》一书!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论语》中的论仁道(附真题点拨)

仁者安仁

子曰:“里仁①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注释】

①里仁:以仁为安身之所。里,居住,这里是“把……当作安身之所”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以仁为安身之所,是一件美好的事。君子不选择仁作为安身之所,怎么能得到智慧?”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注释】

①约:贫困。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艰苦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逸快乐中。仁者安于仁道,智者因仁道而得到长远的利益。”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①而已矣②。”(《雍也》)

【注释】

①至焉:至,达到。焉,指仁道。②而已矣:语气词连用,罢了。

【译文】

孔子说:“颜回啊,他的心数月不违背仁道,其余的弟子们只是在某一日某一月偶尔做到仁罢了。”

“仁者安仁”疏解

所谓“里仁”“安仁”,即以仁为安身立命之根本,把道义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以道义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为生命的根本意义。儒家有安贫乐道的思想,不执着于功名富贵、衣食犬马。孔子对于外在的物质条件,安时处顺,无可无不可。

偶尔有仁善的念头或是行仁善之举并不稀奇,算不上仁者或者是君子。真正的君子能够在一朝一夕、每时每刻皆心存仁义,既能在朝夕餐饭之间不违背仁德,还能够在困厄颠沛之间保持从容之气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仁德当作立身之本。修身之难,正在于此。

孔子还从“名实”的角度思考君子和仁德的关系。有仁德之实,才能享君子之名。“君子”之名,是用来称呼有道之人的,若无仁德,则不堪此名。

仁带给人的快乐和富足是精神层面的,虽然淡泊,却能真实而长久。人如果执着于外在的功名富贵,则心易为外物的波澜所扰动,故而难以真正安乐。所谓安,乃是心安。但是,君子安仁,并不代表孔子反对富足的生活。孔子不是禁欲主义者,也不是清教徒。但孔子强调富贵之得来要合于道义。若富贵合于道德,君子则可以去追求;若富贵不合于道德,君子则应摒弃。

仁者爱人

厩①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注释】

①厩:马棚,养马的地方。

【译文】

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后问:“有人受伤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光大道义,并不是道义来弘扬光大人。”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①害仁,有杀身以成②仁。”(《卫灵公》)

【注释】

①以:来。②成:成全,保全。

【译文】

孔子说:“仁人志士,没有为了求生损害仁德的,只有为了保全仁德牺牲生命的。”

“仁者爱人”疏解

孔子之道,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仁者,当有忠恕之心,一方面能够不断地反省自我,常常自勉;另一方面则能够推己及人,体谅他人。仁者对人性有着深刻的体悟和关怀,故而所作所为,能够以爱人为宗旨。

儒家的学问以人为本,人是道义的载体,孔子把人看得很宝贵,所以他把“邦无道,免于刑戮”看作一种智慧。但当道义与求生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孔子认为,君子应选择道义,因为君子以道义为人生的终极意义。

诚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这一番话,正是对孔子“杀身以成仁”的展开。

孔子对仁与人的这一番思考,使得中国的读书人一方面怀着悲天悯人的慈爱胸怀,去兼济天下苍生;另一方面又怀着无所畏惧的勇气,在危亡关头舍命捍卫心中的道义。“仁者爱人”与“杀身成仁”共同构成了后代儒者立体的精神信仰,塑造了他们刚柔并济的文化性格。

为仁由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①己复②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③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⑤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⑥斯语矣。”(《颜渊》)

【注释】

①克:克制,节制。②复:回到,恢复。礼是符合天性的规范,所以说是“复礼”。③由:经由,通过。④目:具体内容。⑤非:不符合。⑥事:按照……做。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节制自己的欲望,回到礼的规范上来,就是践行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己复礼,天下就重归于仁了。践行仁德要通过自己,哪里是通过别人呢?”颜渊说:“请问那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看,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听,不符合礼仪的不要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机敏,但请让我按照这一番教导去做。”

冉求曰:“非不说①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②。今女③画④。”(《雍也》)

【注释】

①说:通“悦”,意动用法,以……为悦,喜欢。②废:放弃,这里特指因能力不足而不得不放弃。③女:通“汝”,你。④画:画地为牢,故步自封。

【译文】

冉求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您说的道理,是我能力不足啊。”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都是中途不得不放弃。但你现在是画地为牢。”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②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注释】

①篑:容器,用以装土石。②平:动词,平整。

【译文】

孔子说:“修身求道好比堆筑土山,还差一筐土就筑成了,如果停止不做,是我自己停止的;好比平整土地,只差一筐土就填平了,如果继续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译文】

孔子说:“仁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追求仁,仁也就在面前了。”

“为仁由己”疏解

进德修业的关键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外部条件。所谓“道不远人”,就是说仁道并不遥远,它就在自己的心中。所以,孔子强调“为仁由己”。世界上半途而废的事情,有一些是由力量不足,客观困难难以突破造成的;但更多的则是毅力不够、主动放弃造成的。做一个仁人君子和建立功业不同,它不受外部条件的约束。只要你能够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能够改变心性,提升境界。别人帮不了你,别人也妨碍不了你,自己是唯一的决定力量。

这也就是说,儒家之学强调自觉性,自觉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比如冉求说自己能力不足,孔子就说他其实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画地为牢,自己限定自己的高度,自己把自己放弃了。这其实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毅力的问题。一个人进德修业,好像造山修路,就差一筐土,这时放弃了也就失败了,前进一步也就成功了,这一筐土,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失败,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岂能怨天尤人?

推而广之,我们的人生中又有多少成败不是把握在自己手中呢?

高考真题链接

2013年浙江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点拨】

所谓童心,就是人们的本心、真心,就是仁。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心不是孩童的专利,人人都应该葆有童心。本题可以参考“刚毅木讷”一节对童心予以理解,还可以结合“仁者安仁”一节思考童心的价值。

2015年四川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所兼有。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解题点拨】

老实可谓之仁,聪明可谓之智。本题可以结合“刚毅木讷”一节谈谈对老实的认识。本题还可以结合第三论“论境界”中“仁者与智者”一节谈谈对老实和聪明的辩证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