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妙筆生花繪華章

有文采

【考點綜述】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寫作的第一要素。如果沒有流暢的語言來表達,無論多麼精妙的構思、深邃的思想,也只能停留在作者的頭腦中,讀者無從瞭解。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基礎等級中有“語言流暢”的要求,在發展等級中把“有文采”列為一個重要的標準。對於考場作文而言,語言是獲取高分的最關鍵因素,高考優秀作文都是要麼在修辭運用上,要麼在句式選擇上有特色的文章。

當前的高考作文命題都趨向於材料作文,原因之一就是防止考生宿構。在考場作文中,有些考生的確暴露出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一些“通病”。比如,有些考生套用或照搬已有的精彩文段,雖然作文評閱不限制考生對那些精彩文段的模仿借鑑,但絕不允許考生忽略表達需要,直接套用或照搬,導致詞不達意,內容與題意脫離。還有些考生的作文則通篇白話,幾乎不錘鍊字詞,不使用修辭手法,導致語言沒有文采。這樣的作文普遍得分不會很高,考生要注意這一問題。

因此考生在備考時一定要注重錘鍊作文的語言,提升表達的意蘊,增強文章的思想性、文學性和藝術性。從文體上看,記敘文的語言要通過對詞語的錘鍊,描摹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創設意境,進而塑造人物形象,使語言具有畫面感、流動感〔詞語使用準確生動,句子形式自由〕、含蓄性〔記敘文表達要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語言忌直白淺露。當然,點題的語言不可過於含蓄〕;議論文要通過對句式〔長句與短句相結合,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靈活交替使用〕、修辭的錘鍊,提升論證的深刻性、嚴密性,進而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

【技法突破】

怎樣讓作文語言靚起來

(一)錘鍊詞語,生動貼切

語言的基本元素是詞語,錘鍊詞語是寫就華章的第一步。在寫作記敘性、描寫性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對詞語的錘鍊。如可以通過錘鍊動詞,描摹人物的動作、活動的場面,連綴前後的情節,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場景鮮活,增強文章的空間感、靈動性;還可以從音韻的角度來錘鍊詞語,比如運用押韻的詞語使文章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1.錘鍊動詞,形象生動。

錘鍊動詞是錘鍊詞語的重點,因為很多記敘性、描述性的語段要涉及人物的刻畫和場面的再現,通過錘鍊動詞,刻畫人物形象,顯現人物活動的場景氛圍,就能突出人物的個性和場景的特徵。要準確地刻畫人物的形象,就要選用準確、恰當的動詞描摹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以及人物的特徵等。如高考江蘇卷優秀作文《小巷麵條香》中的片段:

麵店是沒有招牌的。每當清晨,小巷的人們尚未起身,麵店的門就開了。那面香,便從小門中湧出,漫到每家的窗臺。於是,人們被香味從睡夢中拖起,紛紛走進小店,端坐於桌前,等待著自己的一碗清香。這時,我才明白: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文中三個動詞“湧”“漫”“拖起”精準地寫出了面香的誘惑力,為後面寫人們吃麵做鋪墊。

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而後文段中的三個動詞“擠”“填”“溢”運用得十分傳神,寫出小店生意興隆的場面,進而突出“王大爺”的手藝高超。遇到類似的場面描寫時,可以使用恰當的動詞寫出場景的細微變化,給人以真實感,再現人物活動的場景,突出場面的特徵,進而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2.錘鍊音韻,富有韻律。

錘鍊詞語還要注意從音韻的角度追求整體的表達效果。在議論文中,當需要舉多個例子論證觀點時,可以從音韻的角度錘鍊每個句子句尾的詞語,使這些詞語押韻,這樣會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氣勢和流暢感。如高考浙江卷優秀作文《似曾相識燕歸來》中的片段:

就像伍爾夫自然流露的女權主義思想,哪怕在《牆上的斑點》中也略有體現,而古斯塔夫·福樓丁的細緻與抑鬱即使在明快的情詩“我註定了要做詩歌風琴的手搖柄,而你要為你愛的生活而生”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說大先生的戰鬥、批判與血性。艾略特的哲學思考與反省,“山的那邊,雷聲轟鳴”,就算是當年法國這位著名的批評家模仿意識流大師詹姆斯·喬伊斯的筆法挑戰意識流小說,大眾仍能在一個個細微之處洞察他的獨有文風。畢竟,“似曾相識”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詞語,它能讓人們循著氣味,找到當年給你以震撼的那隻燕,無論它是否迴歸,熟悉之感早已匯入骨血,化為純釀,讓你沉醉在作品中。

上面一段文字,看似非常普通,只是在列舉事件,可是讀來卻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文段共有三個句子,它們結尾的詞語“血性”“文風”“作品中”中的最後一個字前後押韻,給人一種流暢之感,讓人在潛意識中感受到語言的優美。

(二)善變句式,運用靈活

在寫作時,除了錘鍊詞語外,還要注意靈活運用句式,比如長短句結合、整散句結合,根據表達需要選用句式,可以使句子活起來,使語言更有靈性;巧用對稱句,既使文章結構工整,對比鮮明,又使文章語言嚴謹,更有說服力;合理使用複句,可以使文章的邏輯嚴密,語言具有思辨性。

1.句式組合,富於變化。

語言只有運用靈活才會有生命力,如果我們認真研究高考三類文的語言,你會發現,這些文章的語言總是缺乏靈動的變化,比較呆板,最突出的毛病就是幾乎整篇文章全是陳述句,缺少語氣的變化,不能感染讀者。我們可以採用長短句結合、整散句結合、陳述句變反問句或感嘆句等方式根治這一弊病。長句結構複雜,節奏舒緩,表意嚴密、細緻、精確;短句結構簡明,節奏緊湊,表意簡潔、明快、有力。整句多使用修辭手法,句式整齊,一般用來列舉事例,議論點題,或者抒發感情,總領全文;散句比較靈活,富於變化。整散句交錯使用既整齊和諧,又富於變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語意連貫。適當地變陳述句為反問句或感嘆句,可以表達強烈的情感,進而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高考新課標全國卷優秀作文《最珍貴的風采》中的片段: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我們要擁有幾米筆下那一顆充滿愛的心,這樣我們走到哪裡都會看到動人的風景。然而,科技日新月異,技術日益精湛,還有多少人保留著朱光潛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賞美是人之為人的天性”!難怪阿爾卑斯山谷的路旁矗立的牌子上赫然寫著“慢慢走,欣賞啊”來呼籲人們駐足欣賞身邊的美景!難怪鮑爾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說人們擁有空靈的目光,才不會被世俗磨礪,才不會失去美的愉悅!要知道,翠翠曾經守護著的湘西如今已經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難尋覓!所幸,我們還有小劉那份對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顯時代風采,他,當之無愧!

上述文段就是巧妙地組合了陳述句、感嘆句,使感情的表達更充分,語言更有說服力;此外,文中長短句、整散句結合來舉例論證觀點,使文章語言錯落有致,富有節奏感。我們在列舉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不要一味地使用陳述句,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反問句、感嘆句,表達自己強烈的情感,使論證的觀點發人深省;也可以適當地轉換句式,長短句、整散句配合使用,這樣才能使行文活潑、自由,才能使文章具有鮮明的個性。

2.巧用對稱,結構工整。

對稱句相較對仗句來說沒有音律方面的要求,相較排比句來說內容較少,它經常是把相關的或相反的事物進行對舉,既可用來舉例,又可用來說理,給人結構嚴整的直觀感覺,且對稱句的語言極為簡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用來類比或對比,說理全面,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在列舉事例的時候運用對稱句,可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高考新課標全國卷優秀作文《真正的風采》中的句子:

男人要仁厚,凡事容讓,具有海納百川的度量;女人要知書達理,聰慧賢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風範。

文中把男人和女人對舉,使句子的結構工整,突出人物的風采,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力。議論文中,需要列舉一些相關或相反的事例時,可以通過錘鍊對稱句的方式,高度概括事物的特徵,將這些事例用相同的句式組合在一起,充分表達觀點。在論證的過程中列舉相關或相反的事例,可以充分論證觀點,增加語言的思辨性。如高考廣東卷優秀作文《遠近結合,感受自然》中的片段:

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於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雲之趣。觀草木於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鼠標,可通知生物之屬,卻難嗅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上述文段中把“自然”和“科技”對舉,在比較中突出“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的觀點,增加文章的深度的同時,給人以直觀的美感。當需要論證富有思辨色彩的觀點的時候,可以以對稱句的形式列舉事例,論證論點,在對比中尋求統一,增強文章思想的深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

3.巧用複句,論證深刻。

高考作文絕大多數都是議論文體,這就要求文章有嚴密的邏輯性,而複句正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比如因果關係複句可以使文章的邏輯推理嚴密,讓步關係複句可以使文章論證富有辯證色彩,轉折關係複句可以聯繫前後論點並突出重點等。複句運用得當,會使文章的邏輯嚴密,使論證的觀點無懈可擊。如高考新課標全國卷優秀作文《如他,風采無限》中的片段:

儘管,大李潛心鑽研學術,可能無暇修飾外貌,難以兼顧家庭,但他極為豐富的學識尤為珍貴;儘管,高端的學術研究看似與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關係甚微,但我們的生活定會因為大李們的付出得到積極的改變,而我們的後代、人類的未來,也會因此受益。

文段在“儘管”後面列出學術研究的諸多不足之處,在“但”後面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這是典型的讓步關係複句。作者運用讓步關係複句強調自己的觀點,使文段的論證更加嚴密。考生在議論文中論證自己的觀點時要學會運用複句,比如運用讓步關係複句,在“儘管”後面列舉和自己相對或相反的觀點,“但”後面明確自己的觀點,既突出自己的觀點又照顧其他觀點,使文章的論證嚴密。在列舉了一系列類似的事例後,還可以用因果關係複句做總結,歸納分析事例產生的原因,從而強化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在正面論證之後運用假設關係複句進行反面論證,在拓展文章的論證廣度和深度的同時增強文章論證的嚴密性。

(三)妙用修辭,文采斐然

修辭是增強文章文采的第一捷徑,如果運用得當不但會使文章的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更會使文章的句式整齊,結構嚴謹。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句、對偶句或生動形象,或韻律優美,或整齊對稱,如果運用得當,都會使你的作文文采斐然,同時也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其中,比喻與排比是作文中經常運用的修辭手法,要重點掌握。

運用排比修辭組織語言,是考生展現自己語言功底的重要手段,因為排比句具有獨特的結構美,整齊劃一的句式排列中蘊含著豐富的層次變化。

1.連用問句構排比。

連續運用問句構成排比句,在一次次的發問中,隱含著自己的觀點,並且使論證層層深入,使文章氣勢磅礴,極具說服力。如高考廣東卷優秀作文《遠近結合,感受自然》中的片段:

再看現代,不少人僅僅滿足於“數字自然”,缺少對大自然“身臨其境”的感受,難道網上的百度動物園能體現鷹翔狼嘯的氣勢嗎?難道一張張圖片能盡顯花木之美?難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長江之氣勢如虹、珠峰之直入雲霄?現代人也許能說出很多關於自然的知識,然而當被問及草木之氣味、花鳥之姿態時,卻啞口無言。那麼,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進大自然,去親自體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恬適,去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此文段連續運用“難道”引導的問句列舉事例,其中隱含著自己的觀點“數字自然不能盡顯自然之美”,論證有力,氣勢磅礴。在議論文中列舉事實論據時,可以使用連續的問句列出和自己的觀點相反的論據並構成排比,最後轉到自己的觀點上來,這樣不但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觀點,還可以藉助問句強調自己的觀點,增強文章的氣勢。

2.連續假設構排比。

連續運用假設句構成排比,往往是正例反說,從反面進行論證,使論證層層深入,進而強調自己的觀點,拓展了觀點論證的廣度和深度,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如高考廣東卷優秀作文《感知自然需躬行》中的片段: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生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澤東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作品、書本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於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雲捲雲舒、花敗花開之中尋得自然的真諦。

上述文段通過假設的方式列舉蘇軾、李白、毛澤東的事例,正例反說,運用反向思維證明“感知自然需躬行”的觀點。當一篇文章列舉的論據較多時,為避免論證的方式過於單一,可以借鑑這種正例反說的方式,以假設的方式列舉論據,得出和自己的觀點相反且有悖事實的結論,從而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進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3.巧設博喻成排比。

博喻,就是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說明一個本體的修辭手法。博喻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

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4.變換時空成排比。

這是一種較好掌握的方法。其方法是根據時間、空間的變換從多方面闡述話題。時間變換就是在寫某一季節或時段景物的特徵時,可以寫其他季節或時段景物的特徵進行對照。空間變換也是一樣,如要寫某一地點的事情,可以寫其他地點的事情進行對照。這種寫法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在相互照應中突出了自己的觀點或感受。在描寫性語段中,一般會採用時間變換的方式,通過對比突出事物的特徵。如佳作《生命之秋》中的片段就是運用了時間變換的手法來表現秋的特點:

這,便是生命已經立秋的滋味了。猶如炎陽逞盡了威勢漸漸冷卻,漿果蒸餾了酸澀終於醇厚,生命之秋充實而寧靜,淡泊而遼遠。她引逗人墮入回憶的網裡,“感時因憶事,不寢到雞鳴”,使人在悔悟交集或甜美的微笑中,揉搓著自己的悲歡冷暖、甘苦辛甜,咂吮著天、地、人、神這四重結構的榮枯、盛衰、有無、生滅之機理,營養餘歲。她不像春天那樣充滿生機,到處催紅綻綠、鳥語花香,勃發著未來的誘惑;也比不上夏天那般威猛雄健、熱烈無邊,驕奢得好似一幅濃豔欲滴的畫;當然也不同於寒風凜冽的冬日,僵手僵足,非圍爐擁衾不能溫護自身。秋天是生命力的沉穩,是曲調高昂後的舒緩,是江河奔瀉之後的開闊,是窖藏經年的陳釀。不溫不火,徐疾得體,洞明練達。

此文段強調“秋”的沉穩,先列舉“春”的生機,“夏”的威猛,“冬”的凜冽,構成排比句,最後點明“秋”的特徵,使用了時間變換的手法,在對比中豐富文章的內容,明確自己的觀點。

在議論文中,也可以用空間變換的方式論證觀點。比如高考湖南卷優秀作文《未來路上靠自己》就是通過空間變換來論證觀點:

夢想是催生動力的搖籃,沒有夢想就沒有巨大的推動力。空寂大漠,駝鈴陣陣,因為跋涉的心渴望遠方的綠洲;遼闊長天,雄鷹點點,因為飛翔的心渴望高端的雲層;蒼茫大海,帆影片片,因為遠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三更燈火,書聲琅琅,因為求知的心渴望未來的光環。正如大樹,聽了鳥獸們旅行的見聞,一顆環遊世界的夢想的種子便根植於心。正是懷揣著那對夢想的渴望,才讓人有了實現夢想的信心和決心。因為夢想會發光,所以無論身處多麼漆黑的角落,總有一束光,引領著我們前進,風雨兼程,在所不惜。

此文段強調的是“夢想是催生動力的搖籃”, 列舉“大漠”“長天”“大海”等不同空間的事例論證夢想的作用,在相互照應中突出自己的觀點,豐富了文章內容。

5.其他方式的排比句。

除上述排比句類型,還可以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分析事物不同的角度構成排比,通過列舉簡

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上述文段通過“看”“觸”“聽”的角度列舉身邊“敬畏生命”的事例,構成排比,說明“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再如學生佳作《超越·創新》中的片段:

雄鷹敢於超越天際的白雲,才能展現出強健的身姿;錦鯉敢於超越逆行的河水,才能表現出優美的一躍;人們敢於超越前輩的功績,才能譜寫出生命的讚歌。

文段列舉“雄鷹”“錦鯉”等意象進行類比,說明“超越”的作用,最後一句亮明觀點,過渡自然。

(四)意蘊豐富,鑄就華章

很多考生寫文章,都希望能寫出底蘊來。若要使文章有底蘊,首先,要“有底”,在文章中顯示出自己廣博的知識內涵;其次,要注意運用富有“文化”因子的內容,這裡的“文化”體現在很多地方,比如文學(詩、詞、曲、賦)、民俗(地域特色、民族風情)、藝術(音樂、美術)等。只要我們注意多運用一些體現這些“文化”因素的內容,我們的文章也會充滿文化底蘊。如高考上海卷優秀作文《堅硬的科學與柔軟的人文》中的片段:

所以哲學家羅素會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他一生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情感。人生中,既應追求堅硬的知識理性,亦不可放棄柔軟的人文情感。古今中外之大成者,概莫能外。假若張衡一生專注研究地動儀而無暇他顧,那麼《二京賦》的華篇便難以出世;假若錢鍾書僅埋首浩瀚書堆專研學問,那麼《圍城》之嬉笑怒罵趣味橫生便不為我輩所識。達·芬奇的奇妙畫筆下,除了精細的人體解剖圖,還有神秘的《蒙娜麗莎》;愛因斯坦的超強大腦中,除了枯燥的物理公式,還有美妙的樂譜。在他們的眼中,世界不只是單調無味的科學知識拼湊體,而是充滿了色彩與情感。

文段中的例子涉及張衡的地動儀和《二京賦》,錢鍾書的學問和《圍城》,達·芬奇的人體解剖和《蒙娜麗莎》,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和音樂,這些材料涵蓋的內容範圍廣泛,涉及地理、文學、醫學、美術、物理、音樂等領域,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在列舉論據的時候可以借鑑這種方式,從不同的領域尋找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這樣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文章的文化內涵,避免議論文的枯燥、乏味。

再如高考江蘇卷優秀作文《逃離“智慧”的周莊》中的片段:

古戲臺上,一群崑曲票友啟口輕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來”字潺潺瀉出,聲歇處,“奼”以去聲的破竹之勢將曲調引入高潮。“似”,也是去聲,卻隱去了“奼”的振聾發聵,一路陡然直下,悲慼處,叫人落淚。像悲嘆崑曲,像哀嘆千燈。

文段中寫出崑曲的演唱技巧,使文章富於地方特色。寫文章時,可以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來展現地方特色,不但不會顯得“土”,反而會因為再現原生態的文化,給人一種“接地氣”的感覺,從而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五)幽默詼諧,富有情趣

相聲為什麼能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呢?主要是因為表演者說話幽默風趣。寫文章也是一樣,如果文章的語言幽默風趣,會使文章生動活潑。語言幽默風趣可以通過自嘲、調侃或運用口語、歇後語等方式實現,比如可以在自嘲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在調侃中顯示自己的愛憎等。如高考江蘇卷優秀作文《農之月令》中的片段:

汪曾祺先生寫過《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綴上“月令”一詞,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風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種,蠶老麥黃一伏時。莊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得有講究,亂不得。

文段中把“附庸風雅”拆開來用,用“智慧一回”藉以自嘲,幽默風趣,結尾“得有講究,亂不得”引用口語,富有情調。因此可以看出成語的拆分、自嘲、口語的恰當運用都能增強文章的幽默感,使文章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

(六)引用名句,筆底生輝

舉凡詩詞、俗語、座右銘、格言等,只要是廣為人知的,都可以看作是名句。名句多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思想和智慧的結晶,閃爍著智慧和詩意的光芒,散發著超越時空的魅力。恰當運用名句,可以為語言增添生趣,增強表情達意的功效,同時也會使文章更具文采。

1.引用名句證觀點。

通過引用名句論證自己的觀點,在增添文章文采的同時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因為名句本身就可以作為論據。對於考生來說,引用名句也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如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優秀作文《致陳先生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敬畏自我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只是天地逆旅

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2.詩詞博引添文采。

引用詩詞能增添文章的文采,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古詩詞可以直接引用,引用後分析內涵;可以化用,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改動個別字詞;可以連用,引用不同詩(詞)人的名句闡述一個共同的觀點或話題;可以引用一個詩(詞)人不同時期的詩(詞)句,論證某一個觀點。總之,引用古詩詞不但可以使文章文采斐然,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使文章富有文化意蘊。如學生佳作《牽掛》中的片段:

牽掛是一種心靈的煎熬,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是夢中的笑靨,是情感的昇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充滿親情的牽掛,“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溢滿鄉情的牽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充滿思念的牽掛。“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是牽掛的折磨,“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是牽掛的煎熬,“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牽掛的寄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牽掛的大氣與豪邁……有了牽掛,人生才變得更加完美。

文中運用詩(詞)句,把“牽掛”具體化,從不同的角度詮釋“牽掛”的內涵,使文段文采斐然。解釋較為抽象的概念時可以通過引用詩(詞)句的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場面呈現出來,讓概念成為具體的為人熟知的經典畫面。

【模擬演練】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個生活清苦的蘇格蘭農民救了一個掉到沼澤地裡的小男孩,小男孩的父親為了報答農民,帶走了農民的兒子,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後來,農民的兒子成為一名醫生,併發明瞭一種消炎藥。數年後,當年的那個小男孩染上了肺炎,農民的兒子發明的消炎藥救活了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精彩片段】

下面的文段從“感恩”的角度出發,用排比句的形式把相關的事例連綴在一起,充分論證了觀點,且整散句結合,恰當運用歷史名人的事例,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也使文章文采斐然。

有歷史為證:勾踐感念百姓的擁戴之恩,休養生息,臥薪嚐膽,奮發圖強,最終報仇雪恨,成為一代霸主;張騫感念漢武帝的知遇之恩,毅然出使西域,經歷無數艱難險阻,九死一生,卻始終不忘肩頭使命,最終開闢了絲綢之路,名垂青史;雷鋒感念黨的哺育之恩,刻苦學習,工作兢兢業業,生活艱苦樸素,樂於助人,他用自己的行動將助人為樂的精神發揚光大……回顧歷史,綜觀現實,有許許多多感恩的例子就縈繞在我們周圍,需要我們去細細體會。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魯國曾經有一條規定: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贖回一名魯國奴隸,魯國將報銷費用且給予獎勵。這個規定解救了許多身在外國的魯國奴隸。有一個人解救回一名魯國奴隸後,既沒有要報銷費用也不要獎金。人們紛紛稱讚他的義舉,魯國國君認為應該以這個人為榜樣,孔子卻認為不妥。孔子說:如果將此人樹為榜樣,以後國人在外國遇到魯國奴隸該怎麼辦呢?如果墊錢救人後讓國家報銷會讓人感覺道德不夠高尚,不報銷就要蒙受經濟損失,兩難之下最終可能是放棄救人,以致無人再從國外救贖奴隸。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考作文: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妙筆生花繪華章

【精彩片段】

下面文段論證了“道德不能凌駕於規則之上”的觀點,在開頭即通過名言引出自己的觀點,增加了文段的內涵和語言的說服力;在強調觀點時還運用了一些複句,使論證縝密,富有思辨色彩。

胡適說:“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可見道德不能凌駕於規則之上。

不可否認的是,道德是社會的底線,是我們判斷是非的一個準則,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評判,讓道德佔領人性的制高點,而讓法律、規則屈尊其後,必然會導致良知的泛濫,一切公正、公平亦將不復存在。對於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壞事的人,只有法律、規則能予以最公正的審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