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整部《論語》被納入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經典閱讀考查範圍?

這事兒,分成兩部分看,經典閱讀考察範圍是怎麼回事,放《論語》又是怎麼樣一種態度。

怎麼看整部《論語》被納入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經典閱讀考查範圍?

北京卷語文前幾年就開始考查名著閱讀了,而且這兩年的名著都是和十分的小作文結合出題的。這是在要求學生必須去讀原著,不能只看看梗概和選段就去考試了。我自己空口無憑,下面,我們看看17年北京高考卷的一道題:

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根河之戀》裡,鄂溫克人從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裡也有類似的故事。請你從中選取一個例子,敘述情節,並作簡要點評。要求:符合原著內容,條理清楚。②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之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並簡要陳述這樣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據原著,自圓其說。③如果請你從《邊城》裡的翠翠、《紅巖》裡的江姐、《一件小事》裡的人力車伕、《老人與海》裡的桑提亞哥之中,選擇一個人物,依據某個特定情境,為他(她)設計一尊雕像,你將怎樣設計呢?要求:描述雕像的體態、外貌、神情等特徵,並依據原著說明設計的意圖。

不去讀原著,基本上無法進行北京高考卷微寫作這一項。不要以為這就是北京這幾年的趨勢,而是以後高考改革的趨勢。我們還是用事實說話,看看前幾天教育部公佈的語文新課標。

怎麼看整部《論語》被納入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經典閱讀考查範圍?

這裡提到了“整本書閱讀”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相對於以前過分重視選段(也就是課本的節選),而忽略原著的整本書的閱讀。這種整本書閱讀的教育理念,從葉聖陶那裡就有了,而西方則一直都有類似的概念,並且一直實踐。我們之前有周益民、嶽乃紅(我曾經有幸見過嶽乃紅老師推廣整本書閱讀)等老師對於這一塊的探索。如今,這種教育理念將逐步推廣到全國範圍。以後正常的教育是,上課老師講這一類作品的閱讀方法,下課學生去整本讀原著,之後,學生老師搞一個讀書報告會。我透露一下,當年他們研究小學整本書閱讀的時候,六年下來閱讀量不少於500萬字,如果是初中,高中不知道是什麼標準?

我們再看看新課標,新課標的附錄二值得一看,這部分是:“關於課內讀物建議”

怎麼看整部《論語》被納入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經典閱讀考查範圍?

北京市高考語文經典閱讀考察範圍,沒有逃出這份附錄二上面提到的內容。所以,這不會是少數省份面臨的情況,而是以後越來越多的省份將面臨的不讀書沒法考試的境地。過去的題海戰術,將會成為歷史。語文將會迴歸本質,閱讀與寫作得天下。

仔細研讀附錄二,我們發現,推薦的讀物古今中外都涉及,各類文體具備,只是傳統經典比例相對較高,這說明國家對於傳統的重視,而且不是盲目封閉主義,而是兼容幷包,容納中西文化優秀書籍。而且,新課標裡面關於傳統文化的部分也是佔據了不少學分。

今天把《論語》放進來,我覺得這不是孤立的事件,以後會逐步過渡,把更多的優秀書籍放入語文經典閱讀範圍。

至於《論語》我也想談談,《論語》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出處可疑,而且即使在那個故事的語境裡,趙普也有抱怨的嫌疑。但,《論語》作為優秀的經典讀物,我們還是需要閱讀的。閱讀不應該是一味的崇拜或者報著批判態度來的,要看見歷史意義和時代侷限性兩個方面,相對客觀,更加全面的看待《論語》。這種態度,也是新課標裡明確要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