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並喜愛古代的東西,我私下裡把自己比做老彭。

這種“述而不作”的教學方式我認為有失偏頗,不應該只停留在闡述上,太過保守會侷限人們的思想。應該鼓勵創新與創作。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默地記住學習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導別人不感到疲倦。

《論語》述而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教導學生的時候,不到了他特別想弄明白卻弄不明白時不開導他,不到了他特別想說出來卻無法明確地說出來時不啟發他。做不到舉一反三,那麼就不用再教他了。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依然適用,學生自己願意去學習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不然老師單方面地輸出再多也是徒勞。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如果富貴合於禮法那麼是可以去追求的,即使是像給人執鞭的這種下等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乎禮法那麼我便不去追求,遵從我的愛好來做事。

想要升官發財並不可恥,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爭取正義之財。

《論語》述而篇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吃粗茶淡飯飲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依舊在這之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般。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安貧樂道,做真正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個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優秀的品質並向他學習,而對於他不善的地方就要引以為鑑,自己不能犯。

這句話對於面對周圍一些經常待在一起,但是自己並不喜歡的人尤其適用。每個人不可能絕對地壞,再怎麼不喜歡他/她,他/她也一定有優於自己或者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如果做不到老死不相往來的話,那就多看看別人的長處與優點,試著去接納他/她並向他學習。

《論語》述而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心懷坦蕩,小人經常憂愁。

圖片源自網絡 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