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稳定又安心

4月8日,记者在福安溪潭溪北洋工业园区见到,去年刚脱贫的城山村村民林细英正在福安荣耀按摩器产线上忙碌。去年他通过村里介绍,成功在新区工厂就业,顺利脱了贫,他高兴地说:“家门口就业,稳定又安心。”

近年来,随着福安溪北洋新区的快速发展,一些被征地农民失去耕地,面临生计模式转型的困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乡镇、村两级干部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村这些年被征的土地大概 2000 亩,村民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是必然选择。于是我们积极对接周边学校、工厂,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城山村党总支书记王忠忠说。

记者了解到,溪北洋新区在开发过程中,引进企业45家,能吸收上万人就业,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了可能。

“农民转换成工人,需要对劳动技能、老共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我们根据新区引进的电机电器等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让村民能尽早就业。”溪潭镇党委书记刘星贵说。

与此同时,村干部还积极联系对接自己亲朋好友的企业,作为“扶贫工厂”吸收就业,福建艾维斯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除了吸收贫困户外,我们村有大几十号都在该企业上班,每月工资2000至3000元不等。”王忠忠说。

贫困户郭成旺因病、因学致贫,2016年被定为精准脱贫户,由于劳动技能和能力相对较弱,一直很难解决就业问题,福安一中新校区落户溪北洋新区给他带来了脱贫希望。在村两委的积极对接下,郭成旺到福安一中做起了安保工作,在2017年底就顺利脱了贫。

“一个月两三千而且是稳定收入,加上老婆打点临工,日子一天天就好起来了。”郭成旺说。

随着溪北洋新区人气日益兴旺,对“柴米油盐”的需求也大了起来。“我们打算在村里搞个市场,这样既解决了乱摆摊造成交通拥堵问题,又能为村民干着实事,特别是贫困户增加就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王忠忠说。

稳就业就稳了大伙儿的心。生计模式的顺利转型,也让村民成了溪北洋新区建设的一份子。”新区发展给村民带来了红利,更加看重长远利益,实现从部分抵制,到支持,再到融合发展的转变。”刘星贵说。

“我们现在就是溪北洋新区的一份子,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发展好。等市场建起来了,我让老婆到里头摆摊,这样收入比大临工更稳定。”郭成旺说。(记者 张文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