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業,穩定又安心

4月8日,記者在福安溪潭溪北洋工業園區見到,去年剛脫貧的城山村村民林細英正在福安榮耀按摩器產線上忙碌。去年他通過村裡介紹,成功在新區工廠就業,順利脫了貧,他高興地說:“家門口就業,穩定又安心。”

近年來,隨著福安溪北洋新區的快速發展,一些被徵地農民失去耕地,面臨生計模式轉型的困擾,從農民到工人的轉變,鄉鎮、村兩級幹部下了不少功夫。

“我們村這些年被徵的土地大概 2000 畝,村民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是必然選擇。於是我們積極對接周邊學校、工廠,讓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城山村黨總支書記王忠忠說。

記者瞭解到,溪北洋新區在開發過程中,引進企業45家,能吸收上萬人就業,為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提供了可能。

“農民轉換成工人,需要對勞動技能、老共意識等方面進行培訓。我們根據新區引進的電機電器等企業特點,有針對性的積極開展相關業務培訓,讓村民能儘早就業。”溪潭鎮黨委書記劉星貴說。

與此同時,村幹部還積極聯繫對接自己親朋好友的企業,作為“扶貧工廠”吸收就業,福建艾維斯電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除了吸收貧困戶外,我們村有大幾十號都在該企業上班,每月工資2000至3000元不等。”王忠忠說。

貧困戶郭成旺因病、因學致貧,2016年被定為精準脫貧戶,由於勞動技能和能力相對較弱,一直很難解決就業問題,福安一中新校區落戶溪北洋新區給他帶來了脫貧希望。在村兩委的積極對接下,郭成旺到福安一中做起了安保工作,在2017年底就順利脫了貧。

“一個月兩三千而且是穩定收入,加上老婆打點臨工,日子一天天就好起來了。”郭成旺說。

隨著溪北洋新區人氣日益興旺,對“柴米油鹽”的需求也大了起來。“我們打算在村裡搞個市場,這樣既解決了亂擺攤造成交通擁堵問題,又能為村民幹著實事,特別是貧困戶增加就業渠道,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財收入。”王忠忠說。

穩就業就穩了大夥兒的心。生計模式的順利轉型,也讓村民成了溪北洋新區建設的一份子。”新區發展給村民帶來了紅利,更加看重長遠利益,實現從部分抵制,到支持,再到融合發展的轉變。”劉星貴說。

“我們現在就是溪北洋新區的一份子,發展好了我們才能發展好。等市場建起來了,我讓老婆到裡頭擺攤,這樣收入比大臨工更穩定。”郭成旺說。(記者 張文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