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早的时候,是学在官府、学在贵族,所以出现了很多诗书传家的高门大户,其中有名的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到的魏晋时期的王羲之所在的王家,谢安所在的谢家。所以文学史上有许多父子、兄弟都有很高文学造诣的情况,如“三曹”‘三苏’等。今天主要对比看看文学史上情感很不一样的两对兄弟。

读诗|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

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读诗|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看这介绍,可知曹丕不仅政治手段了得,文学造诣也不低,尤其是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由此可见,名列“三曹”可不是仅仅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来看看他的诗作:

燕歌行二首(其一)

三国·魏·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白话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日渐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结成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想得肝肠寸断。内心感到空虚的时候是不是怀念故乡。那君又是什么原因,长久地留在他乡。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你不敢忘怀。不知不觉泪水滑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边弹边唱,短歌轻吟,但忧虑令我不能持续唱下去。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去,可是夜还漫长(不能成眠)。

牵牛织女只能远远地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诗歌的开头先写景——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孤独寂寞,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最后以夜不成眠只能望着天空发想,想着那牛郎和织女为什么要被“限河梁”,其实是表达了自己和丈夫为什么要分离开来,来表现思妇的哀怒,哀婉但深情,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从这首诗中能对曹丕的文学功底窥见一斑。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读诗|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就更加有名了,他的文学造诣在文学史上评价高过曹丕,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我们也通过他的一首诗来了解一下他:

白马篇

三国·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话译文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简评

曹植这首诗开头两句仿佛电影镜头,迅速拉近放映出一位少年身骑白马,驰奔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说明英雄的来历,介绍他的武艺高强和英雄事迹。“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少年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千古名句是多少英雄儿女舍弃一身只为报效祖国的指路灯啊!曹植通过一首诗,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白马少侠的英雄形象,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情。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话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诗后的故事

曹植“七步成诗”的广为流传: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说魏文帝曹丕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他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加上妒忌曹植的才学,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

帝王家无父子兄弟的残酷和诗人对自身处境艰难的悲愤、慨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就常用来规劝兄弟阅墙之事。这毕竟是一个传说,不论真假,我们确实知道了曹植是远离了政治核心的争斗的,李白的《将进酒》里写“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就是曹植。“陈王”曹植于曹丕、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有才难显,壮志未酬只能与达官贵人饮酒作乐,也算是明哲保身的办法了。

王维与王缙

王维

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读诗|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王维这是我们很熟悉的大诗人了,诗佛其实不仅山水田园诗写得好,他的其他类型的诗也是上佳之作。来看一首: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白话译文

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秋草枯萎,让鹰眼更加锐利;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加轻快。

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回首观望方才射雕狩猎之处,傍晚那无际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简评

苏轼说王维诗诗中有画,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一开头就先声夺人写狩猎场面,风声、弓箭声等等一派肃杀之象,接着用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没有写具体狩猎场面,但是通读全诗可以感觉到阵仗之大,上下尽欢之态。从而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一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何等壮阔,胸中没有沟壑不能道也。

王缙

王缙(702-781年),字夏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朝中期宰相、书法家,尚书右丞王维之弟。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王缙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书写《玄宗哀册文》《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神道碑》。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崇尚佛学,诗作风格与王维相似,平淡清新。生平事迹收录于《金石录》、《两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读诗|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王维的弟弟王缙,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家学渊源,诗文俱佳,而且做到了宰相这样的高位。来看他的一首与哥哥王维的唱和之作: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唐· 王缙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白话译文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简评

青龙寺,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诗人不是先写僻静入手,不是常建那样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中先是烘托昙壁上人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这也与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同。再写上人是因为得道而与天地相通,只要他无心于挂念尘世,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他既想在朝为官,又想要内心的清净与超脱,这位大师就给了他很好的榜样。这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异曲同工之妙。

“安史之乱”中的兄友弟恭

唐玄宗末年(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叛变,发动著名的“安史之乱”。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唐玄宗与一干大臣、军队等逃亡成都方向。而此时的王维还留在长安,之后被叛军抓住。王维被捕后,叛军想要收拢人心,需要一个“名人”带头归附,王维就是很好的人选。于是威逼利诱,王维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皇帝带着人打了回来,知道王维在叛军这里任职,将王维下狱,交付有司审讯。

本来按照常理,投效叛军只有死罪一条,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等诗歌,据说是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皇帝感怀他心念故主。其实更重要是因为他弟弟王缙的求情。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随驾护送皇帝逃难,之后又平反有功,他向皇帝请求赦免兄长王维的罪过,他愿意削去所有功劳和官位为兄赎罪。如此,王维才得到皇帝的赦免,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这样的兄友弟恭,实在是与曹丕、曹植二人的离心背德形成了鲜明对比。除此之外,苏轼与弟弟苏辙也是感情深厚,相亲相爱,虽无王维、王缙这样波澜起伏的故事,也是文坛楷模兄弟。你还有知道这样的兄弟间的故事,可以留言告诉我哦。

(喜欢就请点个赞,随手关注一下。小白与你一起品读诗文,以及诗文背后的故事)

读诗|兄弟不仅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