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解读

——摘要:工学门类计算机类专业涉及面很广,就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大,薪酬待遇好,部分专业具有发展前景,也是近年来报考的热门专业。

根据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学门类中的计算机类专业现有17种专业:其中,2012年目录中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2015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2016年新增新媒体技术、电影制作;2017年新增保密技术;2019年新增服务科学与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工程。下面就部分专业进行解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1.主要课程:公共课程: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政治(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体育。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方法、C语言/c++语言等。专业方向课程:计算机数据库原理、Java语言、图形学、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人机交互、无线互联网技术、软件开发方法、高性能技术、系统仿真和虚拟现实等。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从事新能源、 计算机软件、 互联网/电子商务、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等工作。

3.院校推荐。根据全国第四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共有168所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以下大学排名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供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全国第四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35 浙江大学 A+

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11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12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4 10145 东北大学 A-

15 10183 吉林大学 A-

16 10247 同济大学 A-

1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8 10486 武汉大学 A-

19 10533 中南大学 A-

2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2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22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2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B+

2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7 10055 南开大学 B+

28 10056 天津大学 B+

2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0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1 10246 复旦大学 B+

32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3 10286 东南大学 B+

3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6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3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422 山东大学 B+

40 10532 湖南大学 B+

41 10558 中山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610 四川大学 B+

44 10611 重庆大学 B+

45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6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47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8 10294 河海大学 B

49 10299 江苏大学 B

50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51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5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5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56 10559 暨南大学 B

57 10590 深圳大学 B

58 10635 西南大学 B

59 10730 兰州大学 B

60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B

61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62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63 10108 山西大学

B

64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65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66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67 10216 燕山大学 B

6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69 10280 上海大学 B

70 10285 苏州大学 B

7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72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B-

7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7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

75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7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

77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7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79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B-

80 10255 东华大学 B-

81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82 10295 江南大学 B-

83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84 10386 福州大学 B-

85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86 10427 济南大学 B-

8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88 10593 广西大学 B-

8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90 10673 云南大学 B-

91 10697 西北大学 B-

92 10746 青海师范大学 B-

93 10755 新疆大学 B-

94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95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9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97 10032 北京语言大学 C+

9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C+

99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100 10075 河北大学 C+

101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102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03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104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105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C+

106 10292 常州大学 C+

10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108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109 10351 温州大学 C+

110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111 10403 南昌大学 C+

112 10459 郑州大学 C+

113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

114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115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16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117 10657 贵州大学 C+

118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119 10710 长安大学 C+

120 11065 青岛大学 C+

121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122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123 10076 河北工程大学 C

124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125 10110 中北大学 C

126 10188 东北电力大学 C

127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128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129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30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C

131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C

132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33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134 10530 湘潭大学 C

13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3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137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138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C

139 11075 三峡大学 C

140 11117 扬州大学 C

141 11258 大连大学 C

142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143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C-

144 10463 河南工业大学 C-

145 10475 河南大学 C-

14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147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48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149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50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151 10589 海南大学 C-

152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53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54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C-

155 10623 西华大学 C-

156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C-

157 10705 西安石油大学 C-

158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C-

159 11535 湖南工业大学 C-

160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C-

16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162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63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16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65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66 10385 华侨大学 C-

167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168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二、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研究大规模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其特点是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组织和规范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程技术则主要研究与软件开发各个工作流程相关的、先进实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软件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国民经济电子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理论和知识基础,对整个软件过程有整体了解、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涵盖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研究,软件的分析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专业内容。

1.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软件项目管理。

2.软件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工作。

3.院校推荐。软件工程专业属于计算机学科类,评估结果与全国第四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结果相同,因此开设院校及排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排名一致。

三、网络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能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1.网络工程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原理、TCP/IP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组网原理、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字信号处理、网格计算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2.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3.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网络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校排名情况,而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类的下属专业,请大家参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校排名情况填报志愿。

四、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以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学习通信、编码、信息网络与系统、信息与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在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与保密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典型设备、部件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的方法和能力。

1.主要课程:学生除学习理工专业公共基础课外,学习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算法初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大学物理、集合与图论、代数与逻辑、密码学原理、编码理论、信息论基础、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

除上述专业课以外还开设了大量专业选修课,主要有:数据通信原理、信息安全概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数字鉴别及认证系统、网络安全检测与防范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机制与防护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等。学生除要完成信息安全体系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实验和课程设计外,还将在毕业设计中接受严格训练。

2.信息安全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3.院校推荐。信息安全专业属于计算机学科类,评估结果与全国第四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相同,因此开设院校及排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排名一致。

五、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电子、通信和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和物联网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未来可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综合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可继续深造,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主要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2.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3.院校推荐。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计算机学科类,评估结果与全国第四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结果相同,因此开设院校及排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排名一致。

六、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结合了数字技术、媒体与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它注重创意,利用媒体技术,在游戏、移动互联网、互动娱乐、影视动画等领域展开研究和创作,重在培养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从事数字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1.主要课程:摄影摄像技术、艺术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概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动画设计与制作、3D造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音视频信息处理、特效制作与非线性编辑等。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移动媒体、电视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游戏策划、设计、开发、制作、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数字媒体行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国家863计划自2003年以来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已取得重要阶段进展。在上海市对外公布的“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中,动画和游戏产业所需的数字媒体人才被列为上海急需的十大软件人才之首。

3.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校排名情况,而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类的下属专业,供大家在填报志愿时参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校排名情况。

七、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智能科学系在2003年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系的前身是北大信息科北京大学学中心,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覆盖面很广。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

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外企业的研究中心,直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或者在外企、IT公司及其他大型公司从事智能应用系统及计算机工程的研发等。

3.院校推荐。全国共有10所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科技大学,以下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列表:

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1 南开大学

2 中南大学

3 北京科技大学

4 湖南大学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 大连海事大学

7 中南民族大学

8 西安邮电大学

9 东北电力大学

10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八、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专业继续深造的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空间信息应用工程、深空通信、测控技术、遥感图像处理、卫星星座设计、空间信息对抗、信源编码等。

1.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操作系统、数字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网络管理、离散数学、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网络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基础、卫星通信、电子测量技术、数字测图、GPS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2.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信息和通信系统、数字化国土、数字化城市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可以政府管理部门、军事、经济、科学研究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就业去向是国内IT企业、电信运营商及科研院所,同时可以选择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深造学科。

3.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以下是科教评价网和校友会最新发布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是比较知名的第三方排名,供大家参考:

2020-2021年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排名

排 名 高校名称 水 平

1 电子科技大学 5★

2 武汉大学 5★-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5 吉林大学 3★

6 重庆邮电大学 3★

7 上海海洋大学 3★

8 福建农林大学 3★

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

10 河南工业大学 3★

九、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是将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一体化,并结合电力电子学的一门专业。

1.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硬件类,如逻辑与计算机设计、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体系结构等,讲述嵌入式系统、实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系统;算法与语言类,如算法分析、数据结构、C语言、Java等,讲述编制计算机程序所需的语言基础及方法;系统类,如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并行计算、移动计算等,讲述不同级别的计算机系统的原理及方法;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数据库、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讲述不同领域进行应用程序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安全类,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等,讲述保障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安全所需的相关知识。

2.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在电信通信部门、电信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找到工作;或以生产商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工作。

3.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科教评价网最新发布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是比较知名的第三方排名,供大家参考:

2020-2021年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排名

排 名 高校名称 水 平

1 上海交通大学 5★-

2 浙江大学 4★

3 汕头大学 3★

4 西南石油大学 3★

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英文名Data Science and Big Data Technology),简称数据科学或大数据,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1.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应用统计(统计学)、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实践等课程。

2.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大数据管理、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可以考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主要的三大就业方向:大数据系统研发类人才、大数据应用开发类人才和大数据分析类人才。在此三大方向中,各自的基础岗位一般为大数据系统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薪酬待遇比较高。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开设院校(排列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吉利学院;

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重庆: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工程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河北:防灾科技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保定学院、石家庄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燕京理工学院、河北东方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农林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工学院、许昌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郑州财经学院、黄河交通学院、商丘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信阳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

山东:济宁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潍坊理工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齐鲁理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山西: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吕梁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忻州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太原师范学院、运城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工商学院、长治学院;

安徽: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亳州学院、池州学院、蚌埠学院、合肥学院、铜陵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马鞍山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

江西: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豫章师范学院、新余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南昌工学院、南昌理工学院;

江苏: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南通理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浙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嘉兴学院、温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昌理工学院;

湖南:中南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汕头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广州商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西: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梧州学院、贺州学院、河池学院、南宁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云南: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学院、普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云南工商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贵州:贵州理工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安顺学院、凯里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商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四川: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攀枝花学院、宜宾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陕西: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

宁夏: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理工学院、银川能源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

吉林: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工程学院;

内蒙:内蒙古财经大学、集宁师范学院、赤峰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琼台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三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

福建: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商学院、阳光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南理工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甘肃:兰州文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农业大学。

十一、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能够支撑和引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空间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高级工程人才。

1.专业课程:包括信息科学基础类课程、信息安全基础类课程、密码学类课程、系统安全类课程、网络安全类课程、内容安全类,人文社科类课程。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操作系统原理及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原理、可信计算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

2.就业方向:网络空间安全毕业生能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就业方向有政府部分的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包括法律的制定;安全企业的安全产品的研发;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安全的协调。

3.开设院校:2017年8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同组织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和代表,对申办高校进行了评审打分。严格按照专家评分结果,确定7所高校作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分别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这7所院校都是中国IT方面的顶尖高校,在网络安全有很强的实力,而且都获得中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

十二、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的新媒体既负有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又有盈利的需要。

1.主要课程:新闻学与传播学。新媒体技术导论、新媒体概论、视听语言、数字摄像、多媒体信息编辑、数字视频编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字摄影、新媒体信息策划、手机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心理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外新闻史等。本专业文理兼收。专业课程因学校不同而略有差异:如

西北大学: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公共关系、网页设计与制作、新闻采访写作、新闻摄影、媒介环境学、非线性编辑、危机传播与管理、中外新闻史、舆论学、网络舆情分析、融合新闻学、网络编辑评论、摄影作品鉴赏与批评、数据新闻、跨文化传播等。

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原理、新媒体与社会、网络传播导论、传播心理学、传播统计学、新媒体用户分析、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模式、网络策划与编辑、网络信息管理、网络传播功能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WEB信息框架、网页设计、媒介经营管理等。

浙江传媒学院:策划学概论、专业通识、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技术与运用、数字图像采集与制作、视频合成与剪辑、数字时代著作导读、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活动策划、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网页策划与编辑、互动营销、微电影创作、整合营销传播、电子商务、媒介经营管理概论、网络与新媒体实务、新媒体舆情监测与分析、新媒体前沿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字媒体概论、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多媒体新闻制作、数据库与媒体信息处理、专业网页制作、网络新闻编辑与发布、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国际传播、网络中英文新闻编译、中外传媒史、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等。

2.就业方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等国有新闻单位、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教育推广公司、教学软件开发公司、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

3.院校推荐。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科教评价网和校友会最新发布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是比较知名的第三方排名,供大家参考:

2020-2021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

排 名 高校名称 水 平

1 中国传媒大学 5★+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5★+

3 浙江传媒学院 5★

4 暨南大学 5★

5 西安交通大学 5★

6 陕西师范大学 5★

7 北京印刷学院 5★

8 四川师范大学 5★

9 南京师范大学 5★

10 河南工业大学 5★

11 深圳大学 5★

12 西北大学 5★-

13 北京联合大学 5★-

14 辽宁传媒学院 5★-

15 合肥师范学院 5★-

16 南京财经大学 5★-

17 四川大学 5★-

18 中国政法大学 5★-

19 华中师范大学 5★-

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

十三、电影制作。电影制作类的专业主要下设在两类院校,一类是艺术类院校,一类是综合性大学。艺术类院校偏重于专才培养,和业界联系较紧,有良好的艺术氛围,机会也相对比较多;而综合类院校注重通才培养,可以跨学科选课,有较好的学术氛围。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电影电视学院新建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视听思维和职业摄影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适应我国影视行业发展需要, 具备在影视行业内以从事影视后期制作为主,涵盖策划、摄像、视频剪辑、节目包装、影视特效、广告设计、场景设计、灯光及布景搭建等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影视领域及相关行业内,从事影视编导、影视包装设计、影视合成特效、三维特效动画、影视广告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就业方向:电影制作: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娱乐管理:发行商经理、公共关系主管、经纪人、制片人等;设计专业:艺术指导,场景设计人员,道具的等;数字媒体:字幕特效、蓝光DVD制作、网页媒体制作等;写作专业:编剧、剧本校正、制片人等。

2.开设院校:大学生必备网为大家整理的开设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大学名单汇总,总共约62所学校,排名不分先后,供大家参考。

序号 院校名称

1 中国传媒大学

2 北京电影学院

3 河北地质大学

4 太原理工大学

5 上海戏剧学院

6 南京师范大学

7 南京艺术学院

8 山东艺术学院

9 湖北美术学院

10 广西艺术学院

11 重庆师范大学

12 四川美术学院

13 新疆艺术学院

14 长沙学院

15 吉林警察学院

16 河北传媒学院

17 武汉晴川学院

18 哈尔滨广厦学院

19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20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1 长春光华学院

22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23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24 武汉学院

25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6 武汉传媒学院

27 山西工商学院

28 辽宁传媒学院

29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30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31 山西传媒学院

32 中央美术学院

33 河北地质大学

34 河北科技大学

35 鲁迅美术学院

36 上海大学

37 江苏师范大学

38 中国美术学院

39 安阳师范学院

40 广州美术学院

41 重庆大学

42 四川音乐学院

43 云南艺术学院

44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45 北京城市学院

46 浙江传媒学院

47 河北美术学院

48 湖北商贸学院

49 青岛黄海学院

50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51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52 吉林动画学院

53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54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55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56 四川传媒学院

57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58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59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6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61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62 西交利物浦大学

十四、保密技术。保密技术专业,是一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保密技术学科专业。保密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保密技术专业知识、理论,以及开展各类保密技术防护工作的实践技能,了解保密管理和保密法学相关知识,能够从事保密科学技术研究、保密产品研发、保密技术教育培训、保密技术防护等专业工作。

1.主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引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数字逻辑与部件设计、密码学基础、保密技术概论、通信安全保密技术、电磁辐射与物理安全、保密监管与泄密取证技术、涉密信息系统防护、窃密与反窃密综合实验。

2.培养目标:保密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保密技术专业知识、理论,以及开展各类保密技术防护工作的实践技能,了解保密管理和保密法学相关知识,能够从事保密科学技术研究、保密产品研发、保密技术教育培训、保密技术防护等专业工作,可以胜任政府机关、大中型国企、军工单位、以及高科技企业中与保密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开设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等。

十五、服务科学与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工程。这3个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目前正在探索之中。

(一) 服务科学与工程。服务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复合交叉型学科,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工业工程、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集成。

全球创新研究领域对服务业创新的研究开展较晚,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服务业创新的问题,但至今仍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起步更晚,直到2003年之后才开始有第一批研究成果出现。

随着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的服务业正经历着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核心,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迅猛发展,正在为服务创新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撑环境,服务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端和战略性产业。

(二)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三) 区块链: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发展前景广阔。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区块链“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区块链人才紧缺,培养计划刻不容缓。

加强区块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国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缺少时间积淀,因此区块链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此,区块链行业人才缺口很大。

开设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申报的“区块链工程(080917T)”获批2019年新增审批专业,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是第一家获批招生的大学。此前,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及实验室。与成信大不同的是,此前开设区块链课程的高校都是将其作为选修或者针对部分学生的技能培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