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和平县科协创新实施“六大工程”,积极破解基层科协组织薄弱问题

近年来,河源和平县科协紧紧围绕建设“三型”组织、发挥“三大功能”、落实“四个服务”职责定位的逻辑主线,探索县级科协创新发展和工作服务能力提升的方法及路径,结合实际创新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积极破解基层科协组织薄弱问题。目前,和平县17个镇全部成立科协组织,吸纳“三长”51人;县科协吸纳“三长”兼职副主席2人,吸纳“三长”科协常委2人。

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和平县科协创新实施“六大工程”,即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固本强基、组织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数字科普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设立了县科协党组,党组书记由县科协主席兼任,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科协组织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协工作,建立了党委政府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制度。

实施政策保障工程。先后制定出台了《和平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平县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普专项经费逐年增长机制。

河源和平县科协创新实施“六大工程”,积极破解基层科协组织薄弱问题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完善县、镇、村(居)三级科普宣传阵地,在县城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科普画廊7处,建设青少年创客空间6个,校园科普图书角156个。和平县科技馆新馆展厅布展全面完成。

实施组织发展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镇村科协组织,建立了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初步形成了横到学会、部门,纵到镇、村(居)的科普网络体系。发展壮大县级学会组织,近几年先后成立学校科协、农技协9家。引导学会依法办会,民主理会,按时换届,支持学会开展各类科技活动。

河源和平县科协创新实施“六大工程”,积极破解基层科协组织薄弱问题

校园科普e站一角

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建立学会联系服务企业、基地制度,学会定期到联系点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实施数字科普建设工程。在学会、学校、科普示范镇村建设“科普e站”,在县城居民小区内设立科普服务站,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组织县镇村三级科协入驻“科猫”,全县个人注册用户1527人。

聚力“四位一体”,强力提升基层科协影响力

和平县科协在开展“3+1”工作中,紧紧围绕解决“三化”现状和“四缺”难题,聚力顶层设计、横向协调、上下联动、考核督查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以团结吸纳“三长”为代表的“关键人物”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充基层科协队伍,提升基层科协影响力。

聚力顶层设计。争取党委、政府“一把手”重视,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南。加大对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科协工作经费和阵地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河源和平县科协创新实施“六大工程”,积极破解基层科协组织薄弱问题

居民小区科普服务站

聚力横向协调。在推进“3+1”工作中,县科协切实加强与卫健、教育、农业等部门协调会商,为“三长”进入科协领导机构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聚力上下联动。县科协积极与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沟通协商,确定新的科协主席候选人,然后由科协主席候选人全权组织乡镇科协换届工作。组织卫健、教育、农业农村等县直部门和乡镇召开培训会,对换届方法、步骤、流程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河源和平县科协创新实施“六大工程”,积极破解基层科协组织薄弱问题

聚力考核督查。为保证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将“3+1”工作纳入深化改革考核督查范围,通过考核督查倒逼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形成以县级科协为枢纽、镇级科协为重点、村级科协为延伸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

来源 | 和平县科协

本报记者 胡漫雨 见习记者 李婉欣 综合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