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那個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

20年後,他怎麼樣了呢?

前兩天,我在微博看到一則關於他的報道: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1999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引起廣泛熱議。

有人嘲笑道:北大學生都去賣豬肉了,你說讀書有什麼用。

甚至還有人說:賣豬肉的考上了北大,是社會的驕傲;但北大畢業去賣豬肉,是社會的悲哀。

一時間,“陸步軒現象”引發了全民關注。

如今20年過去了,我們可以看到,陸步軒依然在賣豬肉,但是並不是一個小檔口的豬肉老闆,而是成立了公司,創立了知名豬肉品牌,甚至還創辦起了“屠夫學校”,出書教學,將“賣豬肉”一整套流程規範化產業化,做得風生水起。

回憶起當年的選擇,陸步軒感慨道:“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一定能夠改變思維。”

為什麼陸步軒會有這樣的感慨,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他的成功道路。

01.北大高材生賣豬肉

1999年,可以說是陸步軒的人生轉折點。

經歷兩次創業失敗後,他為了生計去賣豬肉。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怕周圍的人不能理解,甚至賣豬肉這件事也是瞞著家人偷偷進行的。直至老父親聞訊趕來,父子倆相見無言,只能對著默默抽菸,一時間“無限悽惶”。

畢竟北大在人們心中,就是金字塔尖般的象徵。從傳統就業觀來看,北大畢業生,可以從事科研、可以教師育人,可以做工程師、做白領、做醫生,這些都沒問題。但是賣豬肉,有人就覺得是一種人才浪費,甚至可以說是不怎麼體面。

特別是在2003年,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後,輿論發酵更是使得陸步軒一度不堪非議轉戰體制內。

但他並沒有放棄,他在等待一個機會。

2008年5月,因機緣巧合,他認識了同為北大校友、同是“賣肉佬”的陳生。一年後,陳生邀他赴廣州,提出開辦“屠夫學校”,兩個“賣肉佬”一拍即合。

自此,陸步軒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後,由陳生和陸步軒共同創辦的“壹號土豬”豬肉品牌看準機會進軍電商領域,從線下走到線上。

去年的銷售額高達18億。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不久前,陸步軒又玩上了抖音。

隨著短視頻的火爆,很多企業開始將抖音作為宣傳的新窗口。

在2019年10月,最新一期抖音視頻裡,只見陸步軒手持摺扇,立在豬肉檔口前,侃侃而談。

據悉,他在抖音上科普豬肉知識,第一條視頻就成了爆款。幾個月內漲粉17萬,不少網友留言,“原來你就是那個北大賣豬肉的啊,偶像!”

從被人罵“讀書無用”到成為年輕一代的新偶像,陸步軒可謂用自己的實力扭轉了局面。

他緊跟時代潮流,即使是賣豬肉,他也一步步將賣豬肉賣出了北大水平。

這看起來是一介“北大屠夫”逆襲成為公司老總,坐擁上億身家的勵志故事。

但大家不妨細想一下,就能明白陸步軒所說的:“讀書,主要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能夠教會你,如何在漫長的往後餘生中,在各行各業中,做到頂尖。

思維方式的轉變,能幫助你看到人生有諸多可能,並找到實現這種可能的途徑。明白了這一點,不管你搞科研也好,賣豬肉也罷,你都能為自己找到不同的出路。

對讀過書的陸步軒來說,殺豬可能是他的最下限;但如果你不讀書,殺豬可能是你的最上限。

02.你讀的每一本書,都不會被辜負

李誕最近又著實火了一把。

在最近一期《奇葩說》,李誕辯論首秀可謂十分驚豔,甚至有人說是這一季以來最精彩的一期。

這期辯題是“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辯論大神黃執中作為正方,通過他絕佳的辯論手段,說動大家認為應該救名畫。嚴謹的邏輯和極具殺傷力的論述,讓他的二辯獲得了壓倒性票數。

這時,李誕作為不被看好的反方三辯上場。

沒想到他用一頓插科打諢,三言兩語就輕鬆消解和稀釋了黃執中的觀點。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李誕在3分鐘的自由陳述時間裡,四兩撥千斤,將黃執中的論點一一拆解,並且金句頻出,笑點不斷。

180秒的時間,18次點燃現場,平均每10秒鐘輸出一個梗

,令所有導師、辯手和觀眾都驚歎不已。

這段拆解駁斥非常好看,被網友稱為“脫口秀式辯論”,更是被導師和選手贊為“奇葩說上的一段經典”。

最終,平時看起來“弱雞”的李誕,愣是贏了辯論大神黃執中整整41票。

而李誕能取得的這一成績,離不開他的厚積薄發。

身為89後的李誕曾經也是個叛逆少年,認為“讀書無用”。

高中時代的李誕跟很多青少年一樣,覺得讀書很土、沒用,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他開始逃課、染頭髮、叛逆。

結果,高考成績連專科線都沒夠著。這時他才慌了神,既覺得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也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最後咬牙復讀一年,考上了大學。

上大學後,一有時間他就拼命看書。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書的類型涉獵廣泛。也為他日後從事的職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口就來的金句,天南地北都能侃侃而談。很顯然,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是做不到的。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你讀過的書,每一本都不會辜負你;你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

不論是奇葩說裡思維縝密的黃執中,還是詼諧有趣的李誕,他們的人生觀和思路看似截然不同,但毫無疑問兩人的共同之處是:

他們的魅力,都來自於知識底蘊,來自於閱讀之後的厚積薄發。

所謂“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而建立在知識之上的有趣,顯然更加迷人。

03.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書了

記得國慶假期,有一則報道衝上熱搜,瞬間火爆全網,讓很多還在花錢度假的人自愧不如:

一個00後男生利用國慶短短7天假期,就賺了近2萬元。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年僅18歲的男生,憑什麼7天能賺到這麼多錢?

原來,這位男生平時喜歡讀書,尤其歷史類。因為一時衝動消費買了臺手機,為了還上分期款項,便靈機一動跑到景區,給遊客講故事,一塊錢一段。國慶7天線上線下加起來總共賺了近2萬元。

有網友不禁感嘆道:

“這也太優秀了,我還在考慮怎麼賺錢的時候,人家就已經賺到錢了!”

因為讀的書多,不僅見識增長,思維開闊,腦筋靈活,知識還會反過來哺育你。

這些事例其實早已見怪不怪,像年少成名的暢銷書作家韓寒、郭敬明就是突出例子;還有在“中國詩詞大會”驚豔眾人,被譽為“國民才女”的武亦姝;因寫作才能突出,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作家蔣方舟,數不勝數。

除了感嘆人才輩出,更多職場人士感到的是深深的危機感: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如果你不學習,不讀書,往後的路只會越來越難走,最先被時代拋棄的人只能是你。

職業安全感,更多是來自於終身學習。而關於職場人的學習成長途徑,閱讀,毫無疑問是最容易獲得的“加速燃料”。

根據最新出爐的一份《2019年職場人閱讀報告》顯示,不論資歷深淺,很多職場人都在閱讀,尤其90後群體最關注閱讀,很多人從未停止成長的腳步。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報告還顯示,有71%的職場人,每天花費至少30分鐘來閱讀;37%的職場人,每天的閱讀時長超過60分鐘。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所以,這意味,你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才能跟上職場人的成長步伐。

但是,你捫心自問,到底有多久沒看完一本書了?

這個時代,最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努力,更怕你身邊跟你差不多的人在偷偷努力,忽然有一天遠遠趕超你,只有你渾然不覺原地踏步甚至後退。

作為職場人士,想得到有效的成長,不妨從現在開始,靜下心來,從閱讀一本書開始吧。

對於職場人如何讀書,有幾個建議供各位參考:

1.讓閱讀變得容易。

對閱讀感到困難的同學,首要做的是將其變得更容易,更具可操作性。

比如,降低閱讀障礙,不要再將你的紙質書鎖到櫃子裡了,因為光是打開櫃子這一步就已經大大削減了你的閱讀興趣。

你要做的是,將紙質書放在你隨手可拿的地方,比如桌面、床頭、書包。電子書籍可以通過安裝專門讀書APP或者買一個Kindle之類電子產品,上下班通勤路上就可以讀。

最重要是讓閱讀變得觸手可及。

2.職場人的閱讀,“有用”是核心關鍵詞。

對於職業發展、學習職場新技能的人士來說,職業相關技能類工具書是首選。

如果你當下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不知道讀什麼,就從讀經典名著開始吧。不論是國內的四大名著,還是國外的莎士比亞、托爾斯泰作品等等,經過歲月的檢驗和篩選,越發彰顯前人的智慧。

叔本華有句名言“壞書有如毒藥,足以傷害心神”。與其讀那些腐蝕心智的爽文,整天做白日夢幻想霸道總裁;不如沉下心讀多幾本經典名著,讀懂了那些經典書籍,熟悉了那些典型的故事模式,相信此後你再讀其他書籍,都會事半功倍。

3.設立目標,堅持寫讀書筆記。

設立閱讀目標,比如一年讀完幾本書,甚至細化到一天讀幾頁書。年底覆盤時,看到自己讀過的書,你會比任何時刻都更有成就感。

不少人說:我讀過很多書,但都不記得了,或者看過一本書好像一點東西也沒學到。

其實,我們看一本書,不是看完就是你的,內化了才真正屬於你。

將一本書內化變成屬於你的東西,寫下來就是最好的途徑。

看書過程有感悟趕緊記錄下來,通過長期積累你一定會有變化。不論是通過寫作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共鳴,還是在探討交流中獨到的觀點讓人刮目相看,都可以給你帶來正面的影響作用,促使你堅持閱讀下去。

人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我覺得最好的詮釋就是這張圖:

北大屠夫,從被嘲“讀書無用”到身家過億: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你讀過的書,決定了你的高度,更決定了你的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