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讀書的內核是什麼

如果讀完這篇文章,覺得是在扯淡,恭喜你,你學會了批判。

如果讀完這篇文章,感覺稍有用處,恭喜你,你學會了思考。

從我們記事開始,書籍與我們密不可分,從連環畫、小人書到高等數學大學物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慢慢變得討厭讀書。

更有甚者,開始大肆宣揚讀書無用!比較常見的觀點就是,”人家不讀書當了大老闆“

如果有人這麼和你說,或者有人這麼和你辯論,你可以個回應他,”你的格局太小,我們的精神沒在一個層次上“

如果真的單單純純的為了成功,很多書是沒有必要讀的。甚至可以說單單靠讀書是遠遠不夠的。所謂的成功需要太多的要素了。視野、機遇、人脈、專業素養、堅持等等。。。 不是這裡討論的問題。

那麼讀書的內核是什麼?讀書的本質是對話、是學習、是思考

讀書 其實就是將我們從這個紅燈綠酒的世界裡面抽離,和更高層次的人對話,跟自己的靈魂對話,人生終將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

讀書 感知文字的魅力,大師風采。比如錢鍾書老師把裸露比喻成”真理“,因為真理是赤裸裸的,把半裸比喻成”局部真理“ 可謂有意思至極。

讀書 感受他人的生活態度。我們的人生都只是一條單行路,也只有一個劇本。但並不是說我們沒有機會去翻一翻別人的劇本,看一看別的路上面的風景,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讀書。它讓我們知道了保爾·柯察金的”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 讓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等等。。。

讀書,也給我們靈魂休憩提供了一方土地。這個世界太過喧囂,太過複雜 我們需要一個場所,來安置我們的靈魂。我們這一路總不是一番風順的,面對職場的挫折,項目的壓力等等,我們應該怎麼解壓面對呢?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帶著鐐銬在社會上跳舞,而人文關懷,總在悲痛之極中到來

讀書無用!?讀書的內核是什麼

如果非常不喜歡讀書,那麼沒必要逼自己去愛上閱讀,但是請一定不要忘記思考。時常摸摸自己的頭,告訴自己還有個腦子。

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多必然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雜。如何在這麼多複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東西呢?這就需要思考。

網絡的發展,現在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要知道這些信息知識的背後有一個可怕的東西——大數據,你一直看什麼,就越給你推送什麼,所以會停不下來,因為這是你的舒適圈,它會一直刺激你,然後就會讓你在自己的舒適區裡感受到一種虛假的充實感。

所以與此相比,閱讀可能會顯得很是乏味,因為這是在你舒適圈以外的事情。我們可以在舒適圈裡待著,因為我們需要快樂。但是我們一定要時不時跳出舒適圈,因為我們更需要成長!!

讀書給了我們一個跳出舒適圈,獲得獨立思考能力的很好的途徑。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剛開始背誦覺得沒有感覺,隨著成長細細品嚐卻越來越有味道

讓我們一起閱讀,慢慢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