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上個月,朋友萌萌對我抱怨說:“最近我看了好多時間管理的書,看起來道理都懂,可是方法就是不會用,每天的生活還是一團糟,還不如去追追劇,放鬆一下呢。”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近幾年,隨著全民閱讀時代的到來,大家積極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存在著和萌萌一樣的問題,讀書追求數量,卻依舊不會將書中的方法應用到自己身上。

然而閱讀實際上是為了學以致用,作家杜宣說過,

我們主張學以致用,是要將學的東西運用起來。所以,學習要有目的性。如果是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在閱讀前人名作時,除了欣賞之外,還要學習如何處理人物、語言、情節和技巧”。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作家杜宣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讀書學以致用呢?今天這裡給大家推薦2個方法,案例轟炸法和RIA便籤法,這是國民基礎閱讀課創始人彭小六老師在他的《洋蔥閱讀法》一書中提到的。

洋蔥閱讀法也是彭小六老師創立的閱讀方法,2年前他還是個普通程序員,然而愛上閱讀之後,他通過讀書改變自己,並且轉行成功成為一個青年作家,並在全國推廣閱讀,讓更多的人學會真正的閱讀方法,案例轟炸法和RIA便籤法就是其中之一。

在詳細解釋這兩個方法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讀書時候會出現的一些誤區,改變我們固有行為誤區之後,瞭解讀書聯繫實際的原理,最後會詳細解釋2個方法,讓大家輕鬆上手。

一、三個讀書的誤區

1.缺乏實踐,是讀書的“硬傷”

就像我朋友萌萌一樣,看了好幾本時間管理的書籍,當時看完還發信息告訴我書寫得真好,學到了很多。但是我問她接下來會怎麼做,才能改變自己每日忙不過來的狀態,她卻說不上來。

這種情況其實是正常的,因為我們只是學習了知識,並不是習得知識

“習得”一詞通常用於語言學,由行為主義理論和心理學家斯納金提出。他認為語言和人類其他行為一樣,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可以通過強化、訓練、塑造或模仿形成。語言是對外界的習慣性刺激的反應。

同理,當我們看到書中對自己有效的方法,我們要通過聯繫自身實際,通過長期實踐及運用,從而這個方法才能被強化在我們的記憶當中,這就是習得知識的過程。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就是這個道理。

而我們一般學習知識,僅僅看過一遍,沒有去實踐是無法真正領悟,你看似懂了,實際你只看懂了文字層面的意思罷了。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2.簡單摘抄,只會停留在表層記憶

有些人喜歡在書本上把一些有用的句子摘抄下來,甚至有時候是一整段文字,然而這些句子段落並不是抄下來就自己懂了,你會發現摘抄之後,依舊感受不到書中的精髓,而成甲老師稱之為“低水平勤奮陷阱”。

在原始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當我們做摘抄的時候,我們只用到了手部的動作來完成抄寫,並沒有通過大腦,所以我們根本對這些文字沒有記憶。而想要通過手寫動作加深記憶,那麼還需要去聯繫實際,將我們已知的認識聯繫起來,因為我們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與舊經驗聯繫起來,而記憶宮殿法用的就是這一原理。

記憶宮殿法,就是我們在大腦構想一個我們熟悉的場景,然後把需要記憶的事情放到這個熟悉的場景當中。比如我們想要記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這一知識點,我們可以聯想到,這次疫情因為口罩的稀缺,導致口罩價格飛速上漲。

與其摘抄,不如寫下自己當時的感受更讓人記憶深刻。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3.實用性差的閱讀筆記,失去了根本的指導意義

並不是說寫閱讀筆記不好,而是應該怎樣寫出一份有用的讀書筆記,寫閱讀筆記的最終目的,是記錄的同時,將知識應用於自己的現實生活中。

很多人的讀書筆記方式,就是歸納重點,整理結構和為日後複習做準備,但實際上,我們只是把書本的目錄重新寫下來罷了,當我們重新看這份讀書筆記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本書究竟給我們提供了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法。

有些人還會去研究哪種筆記的方法實用,但最後嘗試之後,還是放棄了,因為感覺耗時又無用。

實際上我們並不需要把書本所講的東西全部都寫進閱讀筆記,而是應該將能解決自己當前問題的那個方法或知識記錄下來,同時寫下自己接下來要怎樣去改進得以解決問題。

說完一些誤區,那麼怎樣做才能真正將書本的知識不僅記得住,還能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呢?這個方法就是與以往知識聯繫,達到學以致用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二、聯繫以往知識,學以致用

前面我們提到要習得知識,即知識的掌握,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新知識轉化為個體所理解的意義的過程,這裡的新舊並不是指知識的時間關係,而是你自身知識結構中已掌握的和正要學習的知識。

這個方法符合我們大腦記憶原理,曾經英國大學做過相關的實驗,他們讓實驗對象觀看一些名人的照片,同時會監測他們大腦中受到刺激的神經細胞,然後再把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給實驗對象看。實驗發現,當這些看到同一個人出現在另一張照片裡的時候,相同的神經細胞會受到刺激。

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在看到新照片時,沒有重新輸入記憶,而是調用以前的回憶,形成新的記憶。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記住新知識更好的辦法就是大腦自動將我們已有的記憶提取出來,加上新的場景,新的理解,從而讓新的記憶覆蓋久的記憶,也就是理解的過程。

其實,我們在聯繫以往知識時,也是對以往知識進行反覆閱讀,我們的大腦對於短期記憶,也就是第一次看到的信息,儲存空間是非常小的,所以遺忘得很快,就像當我們剛看了一集電視劇,後面回想起來卻忘記劇情是怎麼發展的。

所以我們通過反覆閱讀,來加深記憶使短期記憶成為長期記憶,從而內化成我們自己的知識。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當然,聯繫可以幫助我們加深記憶,而實踐則是幫助我們學以致用,大巖俊之說,讀書的關鍵不在“讀了多少書”,而是“有過多少行動”。

所以,從記住知識到應用於自身生活,才是真正的閱讀方式。

那麼,有什麼具體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通過聯繫從而學以致用呢?這裡給大家提供2個方法:案例轟炸法和RIA便籤法。

三、新舊知識聯繫的具體方法

1.案例轟炸法

哈佛商學院有一個經典的教學方法,就是案例教學法,將現實中的問題帶到課堂,以案例為中心,圍繞一個教學目標,課前進行策劃與準備,通過教學雙方的共同討論分析,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案例教學把“馬拉松式”培訓變成“集中轟炸式”培訓,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有廝殺現實商業戰場的體驗。

把這個方法引用到我們讀書學習上,就是提取出書中你想要了解的概念,然後找出儘可能多的案例來轟炸自己,直到能夠理解這個概念為止。

百度前副總裁李靖也是這麼做的,當他看到一個新的理論,他會去回想自己生活當中有哪些例子或現象可以被這個理論所解釋的,甚至要求自己一定要找出至少5個例子,否則自己就是不理解或沒有掌握到這個知識點,那就是失敗的學習。

那麼利用這個方法,我們在記讀書筆記的時候,就是寫下大量的生活中的案例來證明一個知識點,可以是看過的影視片段,可以是生活中的片段,還可以是一些新聞相關。

2.RIA便籤法

拆書幫創始人趙周老師在他的書中《這樣讀書就夠了》詳細解釋了RIA便籤法的使用。

RIA=閱讀拆頁+講解引導+拆為己用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首先這個方法需要的工具是:一支筆和3種顏色的便籤法。具體步驟如下:

1. 當讀到一個我們想要記住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停下來重複看幾遍直至理解,同時把自己理解的內容寫在R便籤紙上面;

2. 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複述這個知識點,還可以總結自己的感想或啟發點,寫在I的便籤上;

3. 結合自身回想自己是否有過相關的經歷,可以是親身經歷或聽說或者見過的事情都可以,當然,在影視劇上看過的相關內容也是可以,總之結合實際,寫在A1便籤上。

4. 最後學以致用,是我們閱讀中最重要的一步,寫下可以利用這個知識點改進自己哪方面問題,具體寫下自己的行動步驟,寫在A2便籤上。

以上便籤都可以貼在書中或者自己的筆記中,而A2的便籤可以貼在顯眼的位置,因為這一張寫的是自己的下一步行動,也是讀書後最重要的一步。

讀書無用?也許你還沒用到這兩個閱讀方法

所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知識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以致用,正如陸游詩人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如果要想認識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質,就得用自己親身的實踐,去探索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