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武汉市民防办文翔支援社区“防疫”日记

【4月16日】晴

今天最准点到社区,大门口人员出入正是高潮。一如刚刚出来的轻轨地铁,正常时期的高峰时段,2号线的循礼门江汉路是拥堵厉害的站点,今天不知是否具有可比性?1号线在循礼门换乘,车厢内人际距离明显比较密集了。

因为适逢周四,外来要进社区买药的人逐渐聚拢过来,表达的意思都很迫切,尤其是代父母来买,疫情严重的一二月份没来,自费买的,现在再买不到就要“断粮”了。我到底是代购药品还是严守大门,需要社区安排。同意代购后,几个人赶紧递过来病历本,似乎先来的反而落后了,眼睛瞥了瞥。我说,冇得关系,反正是我一个人买,一起拎出来。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前面已经站了几个人,拿到号我是第七。有位老太太来拿号,有点心急,家里老头子瘫痪在床多年,还要去招呼。要过病历,要开的药已经写好,唯有密码,一时说不出来,留下我的手机,问明姓么事,“回去跟你打电话”。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才轮到我。外面最急的老太太,把要买的药输入短信保存,可错别字明显,给她写下来,却又说不清楚。涉及某种药有几种剂量需要确定到底是哪一种,没有留电话,出去找人却不在。回到药房,无意中在病历后面发现有张手写的药单,恰好有该药的剂量,算是解决了。

拎着买好的药先去外面发放,我自己还来不及找出病历点名,他们已经根据药盒找到了各自所要。还是那位老太不在原地。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和易姐姐上门送药,老太太除了连声表示感谢,又问了几次“文师傅哪个单位的?”平时没在意别人怎么称呼我,下沉社区以来有几个人喊“师傅”。想起吕叔湘先生曾有文章谈过人际之间怎么称呼,也有人喊他师傅不太习惯,认为还是“同志”为好。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发药时又有人等着买药,全收。有一位不知是激动还是忘性大,先有同事打电话告知忘了一种药,稍后又有同事再打电话告知。之前有个在排队的看到我,“么又来了?”听说我又是代购,他来了句“你不能插队”。亮了亮手中拿的22号,“放心,我烦别个的,自己一定要做到”。20多分钟又买到5个人的药。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下午回单位,首先是点开核酸检测查询阴性。昨天就有人晒出结果。而我根据提示“申领武汉健康码”,却怎么也不成功。中午才搞清楚是申领“电子健康卡”。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

下午无意中看到的士师傅李杰发了6张照片,“舍小家顾大家保供83天完成任务让这个春天更加充满温暖和力量”留言“怎么就结束了?找机会一定再聚。”2月23日首次坐他的的士外出买药,到4月14日,超过50天,坐他的的士次数最多。爱唱卡拉OK,但真正的强项,自我介绍——乒乓球在居住的堤角地区有点名气。开始以为比我小,谁知竟比我大。发现一张照片上竟然是我和同事坐在后排。照片发给我,他说是3月16日拍的,“以后有空聚聚”。回答他“一定唦,都在汉口。难得相识,生死之交”。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不约而同聚在一起,有过辛苦也有欢心。昨天提到与“从明天开始就不下沉了”的区办同事,“一样的心情”。有朋友以为我也要撤了,倒不是因为这,而是她提到“一分失落,其实下沉到村里,还是蛮充实和开心的”,我也有同样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