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昏庸无能吗?

看朱厚照先生的皇帝生活,实在是很惬意的。豹房、出游、钓鱼……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会玩。如果没有王守仁(王阳明)等人的护佑,他这皇帝估计不可能从14岁做到29岁。后来不是他不想干了,是因为他钓鱼时溺水,虽遇救,但诡异病死。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昏庸无能吗?

现在让我们调整一下呼吸,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位兄弟终于要出场了。

据说清朝的皇子们在读书时如果不专心,师傅就会马上怒斥一句: “你想学朱厚照吗?!”

被几百年后的人们当作反面典型的朱厚照并不冤枉,单从学习态度上讲,他实在是太过差劲。

朱祐樘这辈子什么都忙到了,什么都惦记到了,就是漏了他的这个宝贝儿子。朱祐樘命不好,只生了两个儿子,还病死了一个,唯一剩下来的就是朱厚照,自然当成命根子来看待,加上他老兄幼年不幸,便唯恐自己的儿子受苦,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他,很少责罚,更别提打了。 朱厚照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天不怕地不怕,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也没有人管他,这很自然,连他爹都不管,谁敢管?

或许这位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我们青春期的时候那样,充满叛逆和无奈。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反抗,反抗被人约束的命运(当时首辅大臣权利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的皇权)。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不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但的的确确的是一位好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很多史学家认为朱厚照不适合做皇帝而更适合做个大将军。

明武宗朱厚照昏庸无能吗?

事情还是那次逃出关外之举,朱厚照此次去关外,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够统兵和“小王子”一决高下。

小王子,鞑靼部落最卓越的人才,经常到明朝境内抢劫,有时甚至率领十万余大军,还竟在明朝底盘过夜,没办法,明朝的大臣毫无办法,十分头疼。

而朱厚照,就是来找小王子的,幸运的是,小王子刚好准备再大捞一笔。起初那些被朱厚照调遣的将军们都很绝望,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太大,实在是不可能会战胜的,可是皇帝的话又不能不听,所以在奔赴战场之前就已经安排好后事了。要我我也不相信这场仗会赢,一个天天就会玩的皇帝,会打仗?鬼才相信。可是事实却是,朱厚照赢了,你没有看错,的的确确是赢了。

他的战术就是先用少数兵力拖住敌人,然后采用添油战术使敌人久战疲惫,最后集结大部队决战。在他下达最后的命令的时候。朱厚照身边的副将目瞪口呆,那一刻,那个嬉戏玩闹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久经沙场镇定的指挥官。

但是这段历史被人给抹黑了,是谁?不好猜测。只留下一些野史记录着这位帝王的“光辉事迹”。

那一刻无上的光辉与荣耀,他知道,也只有他知道。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想那时景和那时的豪情,去揣摩,去膜拜。

朱厚照,应该做将军的。原来,就算是皇帝,也没办法反抗自己的命运。

明武宗朱厚照昏庸无能吗?

我们还在叫她“应州之战”

应州大捷亦称应州大战、应州之役,指发生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亲征在应州击退鞑靼的战事。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首领小王子再次率五万人进犯明朝边境,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照出关巡边(事实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出关)。

朱厚照以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号调集长城一线的军队参与作战,于是应州之战正式打响。此战中,朱厚照体现出了不凡的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牵制住敌军主力部队,再不断增加兵力来消耗敌军的锐气。整个战事持续了好几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这场战役使得明帝国北方边境暂时安定了一段时间。

朱厚照不是一个适合做皇帝的人,因为皇帝这份工作,是个苦差事,要想干好,必须日以继夜地干活,必须学会对付大臣、太监和自己身边的亲人,要守太多的规矩,有太多的事情不能做。 朱厚照做不到,因为他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他就如同现在所谓的反叛一代,你越让他干什么,他越不干,他不残暴,不杀戮,做出种种怪异的行为,其实只是想表达一个愿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所以朱厚照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这才是那种种历史怪状背后的真相,朱厚照,不过是一个投错了胎、找错了工作的可怜人。

朱厚照穷尽自己的一生去争,想要的无非是四个字——自由自在。 他一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