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豪赌"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豪赌"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韩信一生,其实是赌博的一生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以赫赫战功荣膺"兵仙"雅号,唐朝以后,进入武庙,成为十哲,受后人祭祀。后人在研究韩信的时候,既推崇他的军事开挂,也慨叹他的悲剧人生。

韩信的人生悲剧根源,大多数人认为源于他的性格,优柔寡断,情商太低。在本人看来,源于他性格中的"赌博"特质,韩信人生的重要决策都有"赌博"性质,而最成功的"豪赌"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为什么说韩信的人生是赌博人生,萧何月下追韩信又是最成功的赌博?原因分析如下:

一、甘受"胯下之辱",是因为无"彩头",不值得"赌"

韩信本来是贵族之后,到他这一代没落了,整天背着剑在淮阴游荡,漂母说他是"王孙",见他没吃的,就把自己的口粮分点给他裹腹。

淮阴市井上的屠户等无赖,也看不惯韩信的游手好闲。就欺负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就拿剑刺他;如果怕死,就从那个屠户的裤裆下钻过去。

屠户等无赖其实也是在赌博,他们赌韩信不敢刺杀他,这帮无赖的赌博风险其实很大,如果不是韩信而是项羽,估计无赖屠户的小命就没有了。

韩信也面临着赌博式的选择:刺杀屠户还是接受胯下之辱?

在选择之前,我们来分析一下韩信各种选择的后果:

1、刺杀无赖屠户:

因为韩信是武人,背着长剑,剑术肯定不错,因此如果选择刺杀的话,基本上无赖屠户不大可能有机会活命的,这样会有两种后果:

其一,被一群无赖群殴致伤或致死,为屠户抵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韩信持剑反抗,很有可能伤害更多人命,事情越发不可收拾。

其二,被官府捉拿归案,最终也是为屠户偿命。因为当时可是大秦朝,法律严的很。

因此,韩信如果选择刺杀无赖屠户,屠户没命、自己也没命,韩信除了得到一个"有血性"的虚名外,得不到任何好处。

2、忍受胯下之辱

韩信如果选择钻裤档,那么将会被淮阴一市的人耻笑,韩信将会失去做人的"尊严",从此,"没血性"、"怂包"、"窝囊废"等侮辱性的称呼将伴随着他,当然,除了这些侮辱性的称呼外,韩信其它也没有失去。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这场赌博没彩头,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那么,失去"尊严"韩信能不能接受呢?

韩信当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韩信本来就没有"尊严"了。

韩信虽然是王孙,但早就沦落为布衣,并且除了还没显示出来的"领兵打仗"才能,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典型的属于"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剩"的类型。因为啥都不会,就经常到亲戚朋友那里蹭饭,被人嫌弃。好朋友南昌亭长的老婆还把自己家的开饭时间改了,变相的把韩信赶走。漂母虽然给他饭吃,但对他的"不务正业"也不高兴,说他"大丈夫不能自食"……所以,韩信在淮阴市井中的印象就是不务正业、骗吃骗喝的无赖或懒惰少年,基本上是人人嫌弃、人人避之的角色,王孙的"尊严"、人的"尊严"早就荡然无存了。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对于一个没有"尊严"的人来说,再失去一次"尊严",和没有失去并无二致。

而如果一时血气上涌,杀了无赖屠户,在淮阴市井的众人眼里,无非是"无赖"与"无尊严"之间的斗殴而已,不仅"尊严"无法挽回,生命也将失去。因此,这是一场毫无"彩头"的赌博。

韩信对这场毫无"彩头"的赌博没兴趣,更不会用命去参赌,因此坦然地接受胯下之辱,其实是明智的选择。

赌徒都会算计的,韩信的第一次赌博,至少没有输!

二、萧何月下追韩信,是韩信人生最成功的"豪赌"

韩信胯下之辱后,没脸在淮阴呆下去了,就去投奔项梁,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头兵。项梁死后,被项羽接管,当了执戟郎中。在跟随项羽南征北战时,多次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军事见解,战神项羽都没采纳,韩信心灰意冷。戏下分封后,韩信离开项羽,跟随刘邦入汉中,当了一名连敖,因为犯法差点被斩,幸亏夏侯婴相救,才逃得一命。夏侯婴通过与韩信交谈,认为韩信是奇才,推荐给刘邦,被刘邦任命为治粟都尉,因此得以与负责后勤的萧何熟识,萧何通过与韩信的接触了解,认定韩信是"国士无双"的军事奇才。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也就是在萧何手下担任治粟都尉期间,韩信再一次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也最成功的"豪赌":逃亡!他赌萧何会追他,也赌追回后刘邦会重用他。

果然,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接受萧何建议登坛拜将,韩信从一名治粟都尉跃升为大将军,整个汉营众将都大跌眼镜,不理解刘邦为什么放着曹参、樊哙、灌婴、周勃这些已经成名的猛将不拜,偏偏拜韩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治粟都尉。当然,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刘邦的选择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说"萧何月下追韩信"是韩信的一场"豪赌"呢?

首先,韩信赌萧何会追他,如果赌输了,韩信将难遇真正明主。

如果萧何见韩信走了,不去追,那么韩信能去哪里呢?

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诸侯情况:项羽戏下一共分封18路诸侯,这18路诸侯除了西楚霸王项羽外,就数汉王刘邦的实力最强,刘邦不仅在反秦战争中率先入咸阳,接受子婴投降,立下反秦第一功,而且手下文有张良、萧何,武有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名将,可谓人才济济,且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贤仁之名满天下,项羽之外,很难找到比刘邦更强的诸侯可以依靠并成就大事。简单分析一下刘项之外的各诸侯情况:

——其一,关中三秦王: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这三王本来是秦朝降将,由于项羽新安坑杀20万秦卒,秦人对这三王恨之入骨,项羽封三王于关中以阻挡刘邦,这三王属于项羽一系,韩信离开项羽,也不会去归附关中三王的。

——其二,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燕王藏荼、辽东王韩广,此四王远离中原,无意于天下争,韩信去了哪家都不会发挥其军事才能。

——其三,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胶东王田市,合称"三齐王",因田荣不服项羽分封,与三齐王内战,局势不明,韩信不会把自己置身险地的。

——中原诸侯除了常山王张耳有贤名,其余诸侯如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韩王成都是平庸之辈,韩信去了也难发挥作用。而张耳是刘邦的结义大哥,属于刘邦阵营,韩信不可能去投靠张耳的。

——九江王英布勇猛,但谋略不足,且属于项羽阵营,难成大事。

因此,如果韩信赌输了,萧何不追韩信,韩信还真的不知道去哪里能建功立业。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项羽分封的18诸侯王

韩信赌萧何一定会追,所以使了个欲擒故纵之计,挂印走了,走之前告诉手下人自己的逃亡路线,并且路上跑得也不快,结果萧何精准知道韩信的逃亡路线,快马加鞭一天就追上了,又花了一天回来,所以《史记》里说"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韩信真想跑,萧何肯定追不上。韩信赌萧何会追,赌对了。

其次,韩信赌萧何追回自己后,不会杀他,如果赌输了,韩信就提前把命输了。

韩信故意搞个人营销,通过逃亡赌萧何会追,虽然赌赢了,但风险依然很大。这个风险主要是如果刘邦执行军法,韩信将提前人头落地。

韩信本来是治粟都尉,属于军职。对军队来说,士兵逃亡,会非常影响士气的,逃兵被抓回一般都是要砍头的,以正军纪。

韩信当连敖的时候就差点被杀,幸亏夏侯婴救了他。如果被萧何追回,刘邦继续不用执行军法,韩信万难活命,世人再也无机会一睹兵仙风采了。

所以萧何追上韩信,韩信决定跟萧何回来,这又是一个"赌博"式决定,他赌刘邦不用他也不会执行军法。

再次,韩信赌刘邦会重用他,如果不重用,萧何就会杀了他,这也是赌命。

刘邦之所以不用韩信,是因为不了解韩信的才能,所以夏侯婴、萧何推荐时,刘邦没有重用韩信。

刘邦不了解韩信,但是夏侯婴了解,萧何更了解!

萧何在刘邦阵营搞后勤,韩信治粟都尉归萧何管,较长时期的接触以及较多的工作交集让萧何对韩信的才能了解得比较透彻,萧何认为韩信"国士无双",如果刘邦要争天下,必须用韩信。

如果刘邦不用韩信,韩信逃亡去帮助别人,将来就是刘邦的劲敌,刘邦的劲敌也是萧何的劲敌,萧何与刘邦是一条船上的。

因此,萧何追回韩信,如果刘邦依然不重用的话,萧何一定会杀了韩信,也不会让韩信再次逃亡去资敌。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刘邦登坛拜将

所以,萧何月下追韩信,其实是韩信的一次连环赌,他赌萧何会去追他,不追他,韩信就要赔上前途命运;萧何追上以后,他愿意回来,他赌刘邦会重用他,如果刘邦不重用,他很可能因违反军法而被刘邦或萧何杀死,那么他就赔上性命。

因此,萧何月下追韩信,是韩信人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豪赌,赌对了,他是"兵仙",赌输了,提前领"盒饭"!

幸运的是,他赌对了!

三、井陉之战,是军事生涯最冒险的赌博

萧何追回韩信,说服刘邦登坛拜将,韩信给刘邦进行了战略规划,鼓励刘邦东出与项羽争天下,被刘邦采纳。

但刘邦那时候并没有重用韩信,没有给韩信兵权,出陈仓、定三秦、下彭城,都是刘邦自己亲自领兵出战的,韩信就是名义上的大将军,有职无权。

一直到彭城之战后的荥阳对峙,刘邦岌岌可危之时,才在张良的提醒下,开始真正重用韩信,韩信才进入兵仙的开挂状态。

韩信先后灭魏、定代,正准备攻赵时,刘邦荥阳大败,收走了韩信的精兵,韩信和张耳临时在赵地募集几万新兵,东下击赵,战场在井陉。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背水一战

井陉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也是兵仙韩信的最成名之作,更是韩信军事生涯最冒险的赌博:

首先,兵力对比差距太大。

井陉之战中,韩信的汉军具体有多少不知道,《史记》说有几万,李左车说只有几千,赵军有20万,反正军力比较悬殊,差距大概在1:4到1:5左右,韩信处于明显劣势。除了兵力悬殊外,士兵战斗力也有较大差距,因为汉军都是新招募的新兵,训练及临战经验不足,而赵军大多经历过反秦战争,实践经验优于汉军。

由于军力与战力悬殊较大,韩信敢于出击,其实多少有点赌博的冒险心理。

其次,李左车奇谋没用上。

井陉之战前,广武君李左车就发现了韩信的命门:战线长,粮草不足,兵少且战斗力不强。因此李左车就提出建议:让陈余深沟高垒坚守,李左车分兵三万断韩信的粮道、抄韩信的后路,如果陈余按这个计划实施,韩信必败。

庆幸的是李左车的奇谋陈余不听,韩信又派出间谍打听到陈余不用李左车的奇计,因此才放心大胆地实施他自己的背水一战的奇谋。

两个奇谋,一个没用,一个实施,韩信又赌对了。

再次,背水一战取胜纯属侥幸。

韩信在井陉的背水一战,与项羽在巨鹿的破釜沉舟一样,都是经典胜仗,破釜沉舟体现更多的是决心和力战,而背水一战除了决心,更多的体现是谋略。

现在复盘背水一战,纯属侥幸,韩信能胜,运气成分较重。

此战韩信以万人先锋背水布阵,让士兵们置之死地而后生,但这不是取胜的关键。取胜的关键是韩信预先派出的2000精骑埋伏在侧面,在赵军倾巢出动时,偷偷地跑到赵军的大营,把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汉军的旗帜,给赵军造成大营被汉军占领的错觉,从而军心动摇,夺路而逃,韩信再乘乱挥兵夹击,大败赵军,活捉赵王歇和李左车。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井陉之战示意图

之所以这场胜仗是侥幸,韩信赌博式获胜。是因为赵军统帅陈余是个猪脑子,20万赵军倾巢出动,不知道留一部分人守大营?哪怕只留十分之一,也就是两万人守大营,韩信的2000精骑对上2万赵军,也没有多大机会获胜。没有2000汉军顺利地夺取赵军大营并易帜,井陉之战韩信哪有胜机?

但是,韩胜军事生涯最冒险的军事行动——井陉之战,韩信居然赌赢了!成就了兵仙的赫赫威名!

四、拥重兵而不自立,赌刘邦不会兔死狗烹,赌输了导致身死族灭

韩信挟井陉灭赵之威,降燕、破齐,并在潍水击败项羽第一大将龙且的20万楚军,并射杀龙且,最终攻下齐国全境,被刘邦封为齐王,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方力量。

韩信的谋士蒯彻看到了机遇,韩信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结局的力量,韩信助楚则项羽将获胜,助汉则刘邦将获胜,如果拥兵自立,则有可能三足鼎立。因此蒯彻就劝韩信拥兵自立,并告诫韩信"天予不取,必遭天谴",韩信现在的功劳"略不世出"、"功高震主",不自立将被刘邦"兔死狗烹"!并用文种的教训警示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后:韩信的一生中最成功的

蒯彻劝韩信自立,韩信不听,最终赌輸了身家性命

但是韩信不忍背叛刘邦,再一次拿自己的命运进行赌博,他赌刘邦不会"鸟尽弓藏"!毅然接受刘邦给他的齐王封地,并带兵参与垓下之战,一战歼灭楚军,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但韩信这一次赌输了!

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齐王府,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并把韩信改封为楚王,再后来又贬韩信为淮阴侯。

汉十年,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设计,骗入长乐宫钟室杀死,并夷三族!

韩信临死前,才知道自己最后一赌赌错了,后悔没听蒯彻之言,但为时已晚!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综上,韩信一生,其实就是"赌博"式的一生,垓下之战以前,韩信"逢赌必胜",可谓意气风发!但关键时候赌错,不仅前面赢的都吐出来,还连带着倾家荡产!世上所有执迷不悟的赌徒,最终下场不都是这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