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導語: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很多的條件,天時、地利、人和,而子產的改革又恰好都具備這些條件,如果當時子皮沒有退出,子產也不可能主持國政,那麼子產推行新政的過程順利嗎?

子產改革的主要內容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子產雕像)

《左傳》中曾詳細記載了子產對鄭國的這次大改革,其主要內容可以用兩句原文來概括:"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

所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意思就是不管是城市或者是邊緣地區,都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從上到下必須要有尊卑之序的等級制度,也許現在看來等級制度是我們最深惡痛嫉的,但在當時卻是社會穩定的有效保障。

所謂"田有封洫",其實就是以政府的角度,公開承認貴族對土地的私有權,貴族可以任意支配自己所有的土地,國家將不予干涉,這個制度的確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土地私有制將從子產改革之後延續幾千年。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子產對田地的改革)

而"廬井有伍"就是一種基層編制方式,"伍"是當時子產設立的一種單位,說白了就是戶口制度,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戶口;從子產的改革推新,我們不難看出,在鄭國無論是平民百姓,亦或是高官貴族,都有制度管理,這是一個國家崛起的保障。

子產改革的與時俱進

從文獻上看,子產的改革和之前管仲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子產就是一味地效仿管仲,因為他的改革同樣也有很多與時俱進的地方。

首先,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公開以國家的身份承認,土地為貴族私有這一既定事實的人,之所以說是既定事實,是因為當時的大部分土地的確由貴族佔有,而自此往後的幾千年,也都是在效仿他對土地的分配方式。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子產改革)

其次,他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規定了有功者以及節儉者,國家都有一定的獎勵措施,但對奢侈者也會有強烈的打擊政策,這一點和管仲當時的改革截然不同,因為管仲和齊桓公在齊國還是主動帶頭奢侈的人。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齊國最富強的時候,是整個中原的霸主,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強大,所以有能力去奢侈;但是鄭國不同,它只是一個小國,對外,有大國的施壓,對內,有流離失所的百姓,根本沒有辦法允許富人的奢侈。

最後一點,也是子產這次改革最大的亮點,他雖然承認了土地的私有,但是這也是有條件的,為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進而發展本國的經濟,子產規定在貴族和部分平民所佔有的土地上增加賦稅。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改革後鄭國車馬)

毫無意外,這個政策一出就遭到了貴族們的強烈反對,最後反對的呼聲太大了,以至於子產不得不離開鄭國,然後逃到了晉國避難。

而就在改革陷入僵局時,當初極力推薦子產的子皮站了出來,畢竟他曾經是鄭國的大卿,所以在鄭國的勢力肯定是遠強於子產。

他一聽到消息,就立刻挺身而出,並且還聯合好了支持改革的大部分先進貴族,一起打擊反對的小部分貴族,並且把他們驅逐出了鄭國,之後又隆重的把子產從晉國請了回來。

他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子產在鄭國的改革勢在必行,大家應該相信他。

新政給鄭國帶來的改變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安居樂業的百姓)

不過後來也證明,子皮的信任是正確的,在改革剛剛推行的時候,貴族們強烈的反對這次改革,並且還傳出輿論說想要殺了子產,由此可以看出貴族們對子產深深的惡意。

但是過了幾年後,改革的成果顯現出來,大家又開始歌頌子產,還特意編出歌謠來強調他的豐功偉績,這前後之間的落差,就足以證明此次改革的成功。

另外,因為改革,子產的名聲也推出去了,大家都認為他是真真切切為了鄭國的發展,因為在這次改革中,子產沒有為自己的家族撈取任何的私利,一心就是為了鄭國未來更好的發展,所以大家都支持他。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享樂的貴族)

最重要的是,他還有超出常人的胸襟,曾經因為反對他被驅逐出去的貴族們,子產不但沒有和他們計較,反而是等到他從晉國回到鄭國後,親自下令保留他們的家產,還給了他們自由出入鄭國的權利,這樣一來,以前反對他的那些人也都自然而然的擁護他了。

關於子產新政的爭論

公元前五百三十六年,子產開始推行"鑄行鼎",也就是把改革的法律條文刻到鼎上,讓所有人都知道並遵守這個法規。

此舉一實行,就被他晉國的一個朋友名叫叔向的人指責,並且還寫信給子產說:"先生本來是我最尊敬的人,也是我想要學習的榜樣,可是先生如果執意要築鼎,那麼我們連朋友也不必做了"。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叔向影視形象,右一)

另外,叔向還列舉了三點說明自己的原因,其一,築鼎不符合聖王的精神,自古以來都沒有任何聖王幹過這樣的事,所以這無疑是對過去極大的挑戰。

其二,這麼做實在有損於貴族的尊嚴,如果法律條文成書,那就表示所有人都必須去遵守,這就意味著貴族犯錯後,也要向平民一樣接受相同的懲罰,這在當時無疑是對貴族身份的玷汙,所以此舉不可行。

其三,按以往的記載,築鼎立書就意味著國家將要滅亡,凡事國家多制度者,就已經有了滅國的前兆。

子產的改革給鄭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機遇

(鄭國行鼎上的文字)

因此,叔向極力的勸阻他,但子產最後只是說:"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但是為了鄭國未來的發展,我不得以而為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叔向和子產此次的論戰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以來,第一次禮制與法制的論戰,從此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任何國家的法律條文都是法與禮有所偏向,但絕對不可能是劍走偏鋒,只向著哪一邊。

結束語:鄭國改革的成功,少不了子產的功勞,他可以當之無愧的被稱之為繼管仲之後的又一位政治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