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過年的時候,初中同學突然打電話,諮詢我關於孩子尿床的問題。

她說兒子6歲多了,因為尿床,一直給他帶著尿不溼。

放寒假前,老師反應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學校裡越來越沉默寡言,在家裡她有次也聽見孩子自己嘟囔:“尿床是很丟人的事麼?”

同學問我:“6歲多的孩子尿床正常嗎?他的性格改變和尿床有沒有關係?”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一、尿床是病嗎?

我對同學說:“5歲以內的孩子尿床是正常的現象,但是要是超過5歲還尿床的話,就需要就醫,進行排除或干預了。”

可是同學卻半信半疑:“我小時候也尿床到六、七歲,現在不是好好的?”

我向她介紹了各年齡段兒童對排尿控制的規律:

  • 2~3歲的孩子,就嘗試有意識地控制排尿了,有部分孩子已經可以控制到廁所再排尿。
  • 3~4歲時,大多數孩子能夠在白天比較自如地控制排尿。但是這個年齡段夜間仍會尿床,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 5歲以上孩子基本都能夠在夜間也自如控制排尿。


2014年《中國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中定義:年齡≥5歲的兒童,平均每週至少2次發生夜間不自主排尿,並持續這種現象3個月以上,就可診斷為“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


我問同學:“孩子每週尿床幾次?持續這種情況多久了?中間有過改善嗎?”

同學不假思索地說:“兒子每天都尿床,有時候一晚會尿床兩、三次,從小就這樣,中間從來沒有間斷過。”

她接著問:“這個尿床,到底是怎麼回事?”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5歲以上的孩子還尿床的話,應該到兒童遺尿門診就醫


二、要了解尿床,先來看看尿液的形成過程

我想,要是想讓同學徹底搞明白尿床是怎麼回事,先讓她瞭解一下泌尿系統是怎麼形成和排出尿液的,可能會使我的回答更直觀一些。

我跟她說:“尿液在腎臟生成,經輸尿管流入膀胱儲存,最後經尿道排出體外,這咱們都瞭解是吧?”

她說:“瞭解得比較簡單,你再詳細給我講講吧?”

我和她打開視頻,一邊比劃著一邊說: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腎臟,分別在身體脊柱的兩側,看上去就像兩個蠶豆,當血液流經腎臟時,腎臟就像淨化器一樣,將血液中過多的水、尿素、尿酸等廢物過濾出來,形成尿液,其他任何器官都代替不了腎臟的這個功能。”

同學覺得很有趣:“噢!像蠶豆的腎臟負責產生尿液!

我點點頭,繼續說:尿液從腎臟出來,首先經過身材苗條的輸尿管,輸尿管是一對細長的管道,每分鐘蠕動1~5次,再加上重力作用呢,腎臟產生的尿液很快就會經輸尿管到達膀胱。”

她說:“哦哦,輸尿管負責輸送尿液從腎臟到膀胱,

我點點頭:“膀胱是專門儲存尿液的器官,沒有尿的時候是三稜錐體形,充滿尿液的時候是卵圓形。”

她眨了眨眼睛:“膀胱專門儲存尿液,這個我瞭解。”

我總結說:“現在我們知道了,膀胱就像一個有彈性的口袋,可以不斷擴張變大,以容納不斷增加的尿液。尿液自腎臟形成後,逐漸充滿膀胱,當尿量達到膀胱的最大容量時,就會向大腦發出‘需要排空’的信號,大腦通過神經反射指揮膀胱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舒張,這樣,尿液就可以順利從膀胱經尿道排出體外了”。

同學說:“聽上去還挺有趣呢,那孩子尿床是因為腎臟?還是因為輸尿管?或者是因為膀胱有問題?”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一米育兒 繪製)


三、為什麼會尿床?

我跟同學解釋:“5歲以上孩子尿床的原因其實很複雜啦,可能跟缺乏抗利尿激素、膀胱容量不夠大、遺傳等各種因素相關。”

同學一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那我兒子是哪種原因呢?”

我說:“咱們先來大致瞭解一下吧!”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抗利尿激素也被稱為血管加壓素,由神經垂體分泌,主要作用是促進腎臟對水的重吸收,而起到減少尿量形成的作用。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在夜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會比白天多,所以夜間尿量是白天的一半左右。

有一些尿床的孩子,就是因為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夠,不能給腎臟及時有效地發出“少產尿”的信號,所以導致夜間尿量太多而尿床。

2.膀胱容量小

嬰兒出生時,膀胱容積約為60ml,隨著年齡的增長,膀胱容積差不多以30ml/年的速度增大,兒童預計最大膀胱容量=(年齡+1)*30ml,同學兒子6歲,則膀胱預計最大容量為210ml。

有一些夜間尿床的孩子,膀胱容量小於同年齡段非尿床兒童,所以導致膀胱容納性不夠,稍微有些尿液就得排尿。

3.便秘

有些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便秘,這時糞便會壓迫膀胱,導致膀胱不能儲存過多尿液,這也是尿床的原因之一。

4.睡前攝入液體量過多

有時候,孩子在睡前攝入過多的水、飲料、含水量多的水果,也會導致夜間產尿過多,引起尿床。

5.家族史

父母雙方有尿床史的孩子,會有1/2也尿床;父母一方有尿床史的孩子,會有3/4也尿床;當父母雙方均無夜間遺尿史時,僅15%的子女會發生尿床。

說到這裡,同學吐了吐舌頭:“哎呀,我兒子尿床,我也脫不了干係啊?”

我聽她這麼一說,一下子沒忍住,“噗”的一聲笑了出來,趕緊接著說下去來掩飾尷尬。

6.睡眠覺醒障礙

有些孩子入睡後,大腦清醒能力比較低,不能很好接收到由脹滿尿液的膀胱發出的請求排空的信號,這時候膀胱會自主排尿,導致尿床。

另外,有些孩子尿床可能是因為患有糖尿病、尿路畸形、尿路感染等疾病。

我和同學說:“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的尿床,我們都應該帶孩子到醫院遺尿門診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便確定病因,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擺脫尿床的尷尬。”

同學說:“啊?必須去醫院?可是我們現在去醫院也不太方便,要不尿就尿吧,尿個床能有多少危害?”

我立刻糾正了同學的這個方法。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有些孩子因睡眠覺醒障礙不能及時醒來排尿


四、尿床到底有什麼危害?為什麼會成為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3大兒童創傷事件?

我跟同學說:“部分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器官、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激素分泌水平也會逐漸趨於正常,尿床會自行消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尿床寶寶都會自己自愈。有研究證明,尿床越頻繁,越有可能持續到成年。”

據統計資料表明,尿床的患病率非常高。

  • 5歲兒童患病率是15.2%
  • 7歲兒童患病率是8.2%
  • 10歲兒童患病率是4.8%
  • 尿床兒童中有2~3%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尿床顯著影響兒童睡眠質量,使兒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而且影響家長的情緒,給兒童及家長帶來很大的煩惱和心理負擔,對兒童的身心發育也不利,如果不進行干預,可能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你兒子最近出現沉默寡言,還擔心同學們笑話他尿床,這不就說明了問題所在嗎?”

同學點了點頭說:“你這一說我想起來了,咱們上小學的時候。我最害怕你們來我家玩了,就是因為怕你們看到我家曬在院子裡的尿褥子。”她不好意思的撓撓腦袋,繼續聽我說下去。

1.尿床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項對8~16歲尿床兒童的調查顯示:尿床對兒童來說,是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3大創傷事件,嚴重影響著兒童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可以引起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動、孤僻等心理異常。

2.尿床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社交

尿床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認知感,有的孩子表現為自卑、焦慮、悲傷或者沮喪,從而進一步導致孩子不愛社交、沉默寡言。

我跟同學說:“咱家兒子就是這種情況,是吧?”同學再一次重重地點了點頭,問:“還有其他影響嗎?”

3.尿床影響孩子學習成績

尿床會影響孩子睡眠,導致孩子精神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會影響學習成績。

同學嘆了口氣說:“唉,我也發現他這樣了了,都被我揍了好幾次了。”

我趕緊說:“千萬別!尿床並不是孩子的錯,孩子不應該因尿床而受到懲罰和和呵斥。國外有調查顯示,有1/4~1/3的父母會因尿床懲罰孩子,導致孩子心理創傷,你可不能做這種父母!尿床就是普通的疾病,咱們幫孩子治療好就是了!”

同學顯然一愣:“怎麼治?”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尿床並不是孩子的錯,孩子不應該因尿床而受到懲罰和和呵斥。


五、陪孩子走出尿床陰影,可以這麼做

我說:”5歲以上尿床的孩子應該到醫院就診,現在大部分三甲醫院都設有兒童遺尿門診, 應該去檢查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啊。”

這可把同學難為壞了,確實啊,那正是疫情初始、防控開始越來越嚴的時候,交通不方便,上醫院也不太合適。

我想了想,說:“那你先幫孩子記錄2周排尿日記吧,等方便了再帶孩子來看一下。”

1.記錄排尿日記

記錄排尿日記,可以非常直觀的瞭解孩子的飲水和排尿規律,有助於幫助醫生判斷孩子尿床原因,指導治療,比如,白天如果任何一次最大排尿量低於預計膀胱總量(在“為什麼會尿床”一節介紹過哦)的65%,則提示可能存在膀胱容量偏小;如果晚上的總尿量高於膀胱總容量的1.3倍,則提示夜尿過多。

排尿日記最好2周左右,如果上學的孩子時間不允許,可以記錄4天(2個週末),要記錄孩子從起床到入睡期間所飲水的時間與量,以及一整天的排尿情況。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排尿日記,就診時請帶到醫院給醫生作參考

同學問:“那晚上尿在床上那幾次的尿量怎麼記錄?”

“好問題哦,”我鼓勵她,“晚上可以給孩子穿紙尿褲,尿溼的紙尿褲重量減去幹尿褲重量,就是尿量了。”

“1克等於1毫升。”

同學點點頭,我提醒她準備好以下物品,以便準確記錄出入量:

  • 帶刻度的量杯,用來測量水和湯、飲料等
  • 帶刻度的尿杯,測量每次尿量
  • 秤,用於稱量紙尿褲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記錄排尿日記,要準備好這三樣物品


同學一筆一劃地記錄下來,想了想,又問:“那這個尿床到底怎麼治療呢?”

我告訴她:“遺尿門診的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症狀表現、泌尿系B超結果、尿常規檢驗以及排尿日記等情況,綜合判斷尿床的類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一般會採取服用去氨加壓素、使用遺尿報警器、改變生活方式等方法進行治療。”

同學真的是很好學啊:“那你也給我介紹一下唄?”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管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尿床,都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

要避免辛辣刺激、含咖啡因的或者茶鹼類的食物和飲料,晚餐要及早進行,與入睡之間要至少間隔3小時,應清淡、儘量少吃粥,少喝豆漿、飲料等液體食物,睡前2~3小時不要再進食,這樣可以減少夜間尿液的產生。

飲水習慣

把孩子每日的液體攝入集中在上午和下午,將晚間的流體攝入量降到最低。

一些研究者推薦:

上午07:00~12:00:飲用每日總液體攝入量的40%

下午12:00~17:00:再飲用40%

晚上17:00:以後:只飲用20%


同學插話說:“那我就讓兒子少喝水、少喝湯唄。”

“那可不行!”我說,“如果簡單粗暴的減少液體攝入量,可能會導致孩子攝入不足,萬一出現尿路感染或者其他不舒服那就得不償失了。在白天補充充足的液體也能減少晚上大量喝水的需要啊。”

同學“唔”了一聲,又開始記錄。

我又提醒她:“從睡前2~3小時開始限制飲水、飲料,也得注意不要進食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蘋果等。”

睡眠習慣

保證孩子儘早睡眠,睡前不要做劇烈活動,可以陪孩子一起聽聽音樂,讀讀故事或者繪本,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

睡前不管孩子是否有尿意,都要提醒孩子去廁所排尿,以保證膀胱在夜間有充足的空間來儲存尿液。

排便習慣

多食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白天多飲水以促進每日規律排便,如果孩子有便秘,存在多日才排便一次、大便乾結的情況,應積極治療便秘。

同學一邊點頭,一邊逐一記下。

對於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孩子,會通過服用去氨加壓素來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夜間排尿量,孩子可以連續用藥直到尿床症狀緩解。

對於膀胱容量不足的孩子,在服用抗利尿激素的基礎上,會加用舒緩膀胱平滑肌的藥物。

服藥注意事項

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應在睡前半小時至1小時服藥,由於服用醋酸去氨加壓素片時飲水過多會導致水中毒(孩子可能會說頭痛、噁心、嘔吐,嚴重的會出現抽搐),因而服藥時讓孩子喝一點點水送服藥物即可,不要用大量水送服,服藥前1小時和服藥後8小時應限制孩子飲水。

4.遺尿報警器

對覺醒功能障礙的孩子呢,可以通過使用遺尿報警器,形成孩子的條件反射,幫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覺醒機制。

遺尿警報器對7歲及以上的兒童效果最好,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傳導片放在孩子內褲上,一種是將傳導片放在床鋪上,當遺尿時會發出警示。我們應該與醫生討論,根據兒童的需要和能力選擇報警器的類型。

5.夜間喚醒

我們也可以在夜間喚醒已入睡的兒童來排尿。

患兒入睡後家長可根據患兒平時夜間尿床的時間對孩子進行定時喚醒,建立夜間定時起床排尿的條件反射,養成定時的排尿習慣。

同學聽的有點暈了:“那家長能定鬧鐘嗎?”

我趕緊點點頭:“能啊!但是要注意夜間喚醒孩子排尿時,要讓孩子完全清醒,如果孩子夜間不能完全叫醒,無法像白天一樣排尿,家長不要叫醒孩子,更不可輔助孩子床上排尿,否則會加重孩子錯誤的條件反射,不利於孩子治療。”

6.膀胱功能訓練

對於夜間多次尿床或白天也有尿溼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膀胱功能訓練。

一般兒童的膀胱可以容納300ml左右尿液,如果我們白天鼓勵孩子多喝水,有意識的使膀胱多貯存尿液,達到350ml以上,然後再訓練孩子排尿中途停止、再排尿,以訓練膀胱括約肌的功能,達到自己控制排尿的目的。這種訓練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和依從性,所以適合年齡大一些的孩子。

同學聽到這裡,長吁了一口氣,說:“哎呀,就一個小小的尿床,裡面竟然有這麼大的學問!”

她梳理了一遍自己的筆記,自言自語道:“我兒子可不是什麼聽話的孩子,他能做到這些嗎?”

我忍不住笑起來:“來來來!我再給你放個大招!”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採取夜間喚醒療法時,可以使用鬧鐘定時


福利小教程:激勵療法

我說:“孩子對治療的依從性差,是很正常的現象啊,他畢竟是個小孩子嘛!我們大人要利用智慧,幫助孩子來執行措施啊!你可以嘗試一下激勵療法。”

激勵療法實操方法:

  • 與孩子溝通,一起承擔激勵計劃中的責任,共同制定激勵計劃;
  • 共同達成協定的行為,應該選擇執行性強、可實現的小目標進行激勵,如睡前排尿等,而不是對不尿床給予獎勵(目標過大不宜取得實現感而降低積極性)
  • 小目標逐漸實現後,再共同協定更大的目標進行激勵,如一晚不尿床給予獎勵貼紙,連續一週不尿床獎勵一本書等
  • 不建議進行處罰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父母的鼓勵 孩子的動力


我鼓勵同學說:“這段時間,你可以幫助孩子把生活習慣的培養納入到激勵療法裡面,陪著孩子一起實踐一下,別忘了記錄好排尿日記哦。”

同學點點頭,我又說:“尿床不是孩子的錯,我們千萬不要對孩子懲罰和呵斥,對這種反覆尿床的小孩,咱們更要多加關愛,以引導和鼓勵為主,幫助他走出尿床的陰影,快樂的面對這個世界。

同學捂著嘴巴笑起來,一邊笑一邊說:“我覺得你越來越像咱們語文老師了!”

哈哈,我也記得那個語文老師,那可是個之乎者也的老學究……

最後,特別交代一下,同學在前一段時間帶著孩子來就診了,經過評估,孩子只是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用了服藥、夜間喚醒和糾正生活習慣的方案,這段時間孩子夜間只起來一次,也不需要尿不溼了,這件事情對孩子鼓舞很大,據同學說,小傢伙連網課上得都比以前帶勁兒了。

6歲多了還尿床?瞭解尿床的前世今生,陪孩子成功走出尿床陰影

祝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人生


兒童遺尿目前在社會上尚未得到足夠重視。遺尿問題經常被低估,相關組織從2015年開始設立"世界遺尿日"加大宣傳,作為家長,要對尿床的孩子加以重視和引導,幫助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使孩子感覺到傷害,快樂、自由應對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