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春天了

去年春季的一天,一位媽媽領著自家女孩羞羞答答的到門診,悄悄對說:“我家女兒今年都9歲了,最近晚上說不準那一天就“尿床”,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可是夜裡硬是叫不醒,就是叫起來了也不尿,躺下不知什麼時候就尿一床,怎麼辦呀?我們都好意思跟誰說,覺得這麼大孩子,太丟人”。於是,我對這位媽媽非常溫和滴說:孩子恐怕是生病了,叫“遺尿症”,聽說了嗎?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是病就得治。

在門診,類似於這種情況的孩子陸陸續續都來過門診,男孩多於女孩,看來,是要讓爸爸媽媽們認識“遺尿症”是什麼病?得了這個病怎麼引導家長正確對待,耐心調整,積極治療,讓孩子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一、什麼是“遺尿症”?只要孩子“尿床”就是遺尿症嗎?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遺尿症定義:臨床也稱為功能性遺尿;正常小兒在2~3歲時已經能自我控制排尿,如果在5歲後仍然發生不隨意的排尿,即稱為遺尿症。根據遺尿症狀原因和出現的時間,我們又將遺尿症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

人衛版《兒科學(第九版)》將《遺尿症》,歸屬於《兒童常見的發育行為與心理異常》一章內,就是因為遺尿症也許是小兒神經系統和泌尿生殖系統的形態學改變,與兒童行為發育和心理異常有關的一種疾病。

我們來理解一下遺尿症定義,所謂“功能性”的意思,就是說此病與神經功能調節關係較大,與器質性病變關係不大。是“由於某種原因,孩子“總在夜間無意識的尿床了”,是一種深睡不易喚醒,該尿的時候沒有尿,不該尿的時候尿到床上去了。

家長又會問:那到底什麼原因引起孩子遺尿症呢?是不是隻要孩子尿床就是遺尿症?當然不是滴,遺尿症是一種“病”,

與孩子的行為習慣、精神心理有關,而“尿床”還真不是病。

什麼是“尿床”呢?是指3歲以內的幼兒,在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膀胱括約肌控制能力比較弱時,膀胱充盈後還不會憋尿,規律的排尿習慣也還沒有養成,有時候會在夜裡不自主的尿床。因此,“尿床”是小兒的正常生理現象,不是病喲,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就能夠主動的控制自己排尿能力,而不會尿床了。

二、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孩子的遺尿症呢?這也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尿床的原因是?


1、原發性遺尿症:一般正常小孩2~3歲時是逐漸有了自我控制排尿的能力,如果在5歲後仍然發生不隨意的排尿行為就是“遺尿”了,大多數孩子遺尿發生在夜間熟睡時,我們叫“夜間遺尿症”。原發性佔遺尿症的70%~90%,男孩多於女孩,且多有家族史。

原發性遺尿症是功能性的“尿失禁”,或稱生理性尿失禁。孩子本身並沒有器質性疾病,如沒有泌尿系等其他臟器疾病,在午睡或夜間深睡眠中,由於不能被尿憋醒,或者不能被家長叫醒,而產生的不自主的把尿排在了床上。

原發性遺尿症往往有家族史,就是爸爸媽媽回顧一下自己小時候或直系親屬中有沒有諸如“尿床”的情況;這類孩子是從小沒有訓練好控制排尿的習慣。當然,原發性遺尿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通過一段時間慢慢的訓練就可以自愈。

原發性遺尿症發病原因有哪些?

▶大腦皮層發育延遲:不能較好抑制脊髓神經的排尿中樞,在睡眠後,不能控制排尿功能。

▶覺醒能力發育緩慢:致夜晚睡眠過深,當膀胱充盈時,不能醒來或被喚醒,而遺尿。

▶心理因素:孩子受不良精神因素刺激如驚嚇、精神緊張、焦慮、大笑或長時間哭鬧等,而導致遺尿。

▶遺傳因素:家族中爸爸媽媽或兄弟姐妹中有較高的遺尿症的發病率。

▶其他因素:入睡前飲水過多或沒有及時的做排尿訓練(如使用紙尿褲時間過長)都會遺尿。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原發性遺尿症,是不是有家族史

2、繼發性遺尿症:孩子具有全身性或泌尿系、糖尿病、尿崩症、智力低下或神經精神創傷等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一種繼發性遺尿現象。繼發性遺尿症發病率相對比較少,因為畢竟大多數孩子是健康的。

正常孩子3歲時已經能夠自我控制排尿,但是如果孩子在了4~5歲時,還是在夜間出現遺尿現象,而且每週至少出現2次,並連續3個月以上,我們就考慮繼發性遺尿症(或晚發性遺尿症)。

繼發性遺尿症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器質性病變,一般孩子具有不分白天夜晚、床上床下、清醒不清醒狀態均可發生遺尿的特點。因此,此病一定要先治原發的疾病如泌尿系、內分泌等,再通過行為習慣和心理干預綜合性治療,才能有效,否則,對孩子生長髮育無疑是重大損害。

那麼繼發性遺尿有哪些發病原因呢?

長期受精神刺激或突發事件影響,造成孩子的一種緊張焦慮、惶恐不安等心理問題,而導致的使孩子改變原有的排尿習慣而遺尿的現象。

▶ 泌尿系器質性疾病引起: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會陰感染尿路結石或梗阻;泌尿道畸形及尿道創傷等泌尿系病變。

▶ 內分泌疾病引起:糖尿病及尿崩症等。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繼發性遺尿症,別訓孩子

三、小兒遺尿症是怎麼進行診斷的?怎麼區別孩子是尿床還是遺尿呢?

首先,小兒遺尿症是有診斷條件滴,我們不能想當然把孩子偶然的“尿床”當成遺尿症,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及發育。

也不能對孩子經常性“尿床”熟視無睹,錯誤的以為長大了就好嘍,因為,這對孩子的精神行為、心理及自信心影響較大,對原發性疾病的治療也帶來影響,因此,當家長髮現孩子3歲以後出現經常性“尿床”,而且不容易被叫醒時,建議家長對照病史和症狀,到專科醫院就診,進一步的確定治療方案。

根據2006年國家兒童尿控會議對遺尿症診斷:

▶年齡4~5歲,睡眠狀態,不能自我覺醒的將尿液排在床上,家長就要考慮原發性遺尿症,一般有家族史。

▶年齡≥5歲,每週遺尿≥2次;並連續3個月以上;考慮繼發性遺尿症。

▶年齡<10歲,每月遺尿≥2次;或年齡≥10歲,每月遺尿1次,連續3個月,考慮繼發性遺尿症。

▶出生以後,發生遺尿病史,沒有連續6個月不尿床期,

每次尿量多至將床單浸透;

▶白天時有情緒失控、急迫綜合徵和排尿強迫症。

▶其他全身疾病史:尿路感染、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及精神行為異常問題。

這是遺尿症的診斷依據,當然,如果我們去醫院,醫生就會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如膀胱尿道造影、泌尿系B超、X線檢查看有沒有隱形脊柱裂、做血糖、尿的檢驗等,可以明確器質性疾病。其實,遺尿症的診斷並不難。難的是長期的干預和治療。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診斷依據:5歲了,每月都尿床


四、那麼小兒遺尿症能不能治好呢?怎麼個治法?(重點)

答案是:可以治滴。只是家長要有耐心喲,因為這個病主要在家庭中的干預和培養。尤其是繼發性遺尿症首先是原發疾病的治療,同時需要對孩子心理上的輔導和行為能力的培養,否則孩子會越來越感到自卑、孤獨、羞愧、膽怯、焦慮、叛逆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行為和心理異常問題。

1、培養良好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是預防孩子遺尿症的基礎

▶ 從小給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愛衛生的習慣;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隨意改變作息時間,養成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懶覺;白天應避免劇烈的活動,避免長時間哭泣或嬉笑,以防孩子夜間深度睡眠不易叫醒。

▶ 掌握孩子每次尿床的時間,定時(最好上鬧鈴)把孩子叫醒起床小便,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引導起床上衛生間,把尿排乾淨。

▶ 每晚孩子睡覺前,親自領著孩子(小時候)或督促孩子去解手,以便排空膀胱,延長夜間排尿間期。

▶ 一旦發現孩子“尿床”,爸爸媽媽不要責怪、責罰、埋怨,要給孩子體貼、安慰和教育,經常鼓勵孩子能夠通過努力自己可以解決,從而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去除孩子害羞、害怕、焦慮甚至恐慌心理,因為孩子非常單純,有自尊心。

▶ 家長主動查找尿床的原因,有沒有家族史,孩子有沒有其他身體不適,比如尿頻、尿急、尿痛和血尿;有沒有口渴、乏力等感覺,掌握了基本情況,以便及時去醫院看病,給醫生提供可靠的信息。

其實,第一條說了5點,就是生活習慣的養成,要靠家長長期堅持不懈的、耐心的給孩子培養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對孩子一生影響都很大,做好了將一勞永逸。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按時睡覺起床

2、堅持給孩子進行科學的行為干預和技巧訓練

▶排尿時採取中斷排尿技巧訓練:

方法是:家長一定要耐心、鼓勵、訓練排尿能力,在每次排尿的中間試著中斷排尿,然後默數從1~10個數字,最後把尿排完,這樣堅持訓練到孩子能自己憋尿為止。形成“排尿-停尿(默數10個數)-再排尿”這樣一個節奏,目的是訓練孩子的膀胱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從小訓練

▶憋尿技巧的訓練:

方法是:白天刻意讓孩子多喝水,當孩子感覺有尿意時,讓其忍著把尿憋住每次憋尿不>10分鐘,每天訓練1~2次,使其膀胱得到擴張,增加容量,從而減少夜間排尿的次數。目的是養成規律排尿習慣。在訓練憋尿時應儘量延長2次排尿的間隔時間,憋尿後要儘量把膀胱中的尿排乾淨,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

憋尿溫馨小貼士:千萬不可為防止他尿床,則把已經脫掉的紙尿褲再重新穿上,這樣孩子是訓練不出憋尿的。憋尿還要恰到好處,不能過度,否則膀胱過度充盈引起尿液返流而感染,同時膀胱過度充血而損傷。

▶夜晚睡覺做“定時-叫醒”訓練:

假如孩子已經有尿床習慣,家長不妨

設置定時鬧鈴,時間設置在孩子經常尿床時間的前半小時,用“鬧鈴+人呼喚”,叫醒為準,讓孩子在房間來回走動,或者用冷水洗臉,使孩子完全清醒;然後讓其把尿排完,目的也是有助於建立排尿的條件反射。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定鬧鈴

3、物理療法:在醫院可採用穴位針灸、按摩等方法。

4、原發疾病的專科治療:明確繼發性遺尿症就要在此基礎之上,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只有這樣才能使遺尿症迎刃而解,因此是要配合醫生進行不同系統的專科治療。這裡我們就不介紹了。

治療小結:中斷排尿和憋尿訓練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孩子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和神經調節能力,在大人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於孩子來說就顯得不那麼容易了,因此,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和恆心,不斷強化訓練,不斷鼓勵孩子,讓他樹立信心,配合訓練才能行之有效。

五、怎樣對遺尿症孩子加強護理及心理干預呢?

1、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預防小兒遺尿症

正常小孩在1歲半就有初步大小便的控制力了,到 2歲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家長排尿的願望,只是我們需要對孩子刻意的加以干預,培養孩子大小便自理能力;給孩子講道理:有大小便要求要告訴爸爸媽媽、要去衛生間和坐馬桶,並養成習慣,要從小就要開始訓練和養成。

教會孩子白天多喝水、睡覺前少喝水的好習慣:

說到喝水,家長會說又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生理需求,又怕水喝多了孩子控制不了尿床怎麼辦?那麼孩子每天到底喝多少水比較合適呢?

一般1歲以後的孩子喝奶的量在逐漸減少,輔食量增加,並且開始微量吃鹽了,孩子的活動量日益增加,因此對水的需求也增加。

這個時候應該根據孩子的活動量和水的需求來決定喝多少水。簡單的方法是通過觀察孩子尿的顏色來初步判斷喝水量,尿色呈無色或淡黃色,說明孩子不缺水,反之,尿色呈黃色或深黃色則孩子需要喝水了。

如果家長不能判斷孩子喝水到底多少合適,我們還可以大概參考標準,估計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如此教條,畢竟生活中我們不能時時刻刻總拿著一個量杯去給孩子量著喝水: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喝水訓練

各年齡段孩子需水總量:6月 ~1歲嬰兒每天需水大約900ml;1~4歲幼兒每天需水1300ml,4~7歲學齡前兒童每天需水1700ml,7~11歲學齡兒童每水1800ml。

孩子喝水習慣的養成跟穿衣一樣,需要家長從小一點點的培養起來滴。越小的孩子對水的需求越高,我們從小養成白天多給孩子喝水習慣,是可以訓練孩子的膀胱充盈度,使孩子膀胱括約肌控制能力逐漸提高。

如果家長多點操心,白天讓孩子喝了足量的水,晚上不感覺渴,睡前儘量讓孩子少喝水,就能減輕膀胱的壓力,減少排尿的次數,避免因為睡的太沉,尿憋急了,控制不住而尿床。

喝水小貼士:孩子一天飲水總量,涵蓋了每天孩子的每天基礎代謝率、食物的特殊動力所需水分;還有各種活動所需要的水分總和。因此,刨去每天喝奶、飲食、大小便及出汗、活動等等水分,不足部分才是要喝的水了。

養成孩子生活規律的好習慣,定時叫醒孩子起夜小便:

從小養成孩子按時睡覺起床的規律性,好的習慣養成是靠日積月累形成的,一旦規律的起居,孩子睡覺就會比較舒適和安逸,不至於受情緒的影響,晚上睡覺太沉叫不醒,而不能起床小便。

起床小貼士:每天晚上定時睡覺,比如晚上睡覺9:00,早晨起床7:00;夜間根據孩子年齡和小便規律定時叫醒,一般年齡越大,間隔時間越長。比如晚上9點睡覺,定時在11或11點半點叫醒孩子起床小便一次。

2、做好遺尿症孩子的心理保護,建立健康的行為能力

樹立孩子自我“糾錯”的信心,關心愛護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變化:

孩子一旦到了能控制夜間小便的時候,如果又出現了尿床現象,家長一定要更加愛護孩子,給他溫暖和安撫,要善於說:沒關係,要不怕麻煩的及時換乾淨床單,不要因為尿床而給孩子心理壓力。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要看見孩子小便控制能力的izi進步,哪怕一點點,要鼓勵孩子:

寶貝一定能行

不能指責、責罰,甚至嫌棄孩子,不要隨便說:笨死啦,又尿床!因為你通過觀察學習明白他不是故意的,可能真的是生病了。

假如我們像孩子做錯了事一樣,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孩子,反而會把孩子嚇到,或刺激到他,反而強化了孩子遺尿的行為,也許會愈演愈烈,因為他畢竟還小,不懂自己生病是怎麼回事。

我們要主動與孩子溝通,瞭解他最近交往小朋友或者是玩和學習情況,打開心結和顧慮,讓他說出來,然後說:沒關係,慢慢來。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找出問題,下一步開始實施訓練計劃。

孩子長大了還“尿床”?醫生說這是病,遺尿症?來吧告訴你怎麼辦

必要的活動


營造孩子生活、學習和睡眠的良好環境,使他能夠安靜的睡眠,保證睡眠質量

白天家長多陪孩子適當的玩和活動,給孩子講故事、看繪本,聽兒歌,大孩子少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讓孩子有安全感和平靜的心情

晚上睡前,應避免大聲喧譁、大哭大笑及過度興奮的刺激如情緒激盪的故事,否則不良情緒將會延續到孩子夜間,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睡眠不踏實。白天不宜過度疲勞,中午應適當午睡,到了夜裡能夠叫醒起床排尿。

總而言之,孩子遺尿症是一種疾病,無論是原發性遺尿症還是繼發性遺尿症,都要引起爸爸媽媽的足夠重視,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遺尿現象,不可認為“尿床不生病,孩子不懂事,長大自然就會好”而聽之任之,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拖至青春期,遺尿形成一種不良生活習慣,將會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傷害,就“積重難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