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前幾天,在頭條上寫了一篇關於瀋陽兩個著名品牌“沈努西”“沈樂滿”的文章,勾起很多網友的回憶,大家對“沈努西”和“沈樂滿”輝煌與落寞充滿了感慨。也有不少網友細數當年誕生於遼寧大地的那些著名產品。其中談及最多的就是瀋陽產“雙喜”牌壓力鍋。

瀋陽“雙喜”牌壓力鍋,可以說代表了當時瀋陽輕工產品的最高成就,她是中國第一口壓力鍋。80年代初,“雙喜”牌壓力鍋被評為國家銀質獎;90年代初,“雙喜”牌壓力鍋榮獲國家質量最高獎――金質獎;1992年-1995年,連續四年榮獲國家內貿部、國家技術監督局、中消協等七大部委頒發的“全國暢銷國名牌商品―金橋獎”……

“雙喜”牌壓力鍋是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生產的產品,這個廠建於1956年。廠子前身是瀋陽市第九小五金生產合作杜,主要生產民用薄鐵製品。1958年與第七薄鐵生產合作社、第二電鍍生產合作社合併,改稱瀋河五金製品廠,當時的主打產品就是鋁質飯盒,如今40歲左右的人可能有印象,那個年代人們上班都要從家裡帶飯,都是用這個鋁質飯盒裝。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當年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鋁盆生產現場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當年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生產的鋁飯盒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生產中國第一口壓力鍋廠房

1964年,瀋河五金製品廠改稱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在瀋陽手工業科學研究院的協作配合下,研製成功國內第一口壓力鍋,取名“金雞”牌(後來改為“雙喜”牌)。

當時,壓力鍋絕對是稀一件罕物,用壓力鍋燉個排骨、小雞、牛肉什麼的,又快又“爛糊”,屬於高檔炊具,並不是誰家都買得起,有些主婦偶爾吃一頓燉牛肉什麼的,都要到鄰居家臨時借用壓力鍋,用過之後,反覆擦拭乾淨再給人家還回去,同時也不忘捎帶給人家送去一碗佳餚嚐嚐。

“雙喜”牌壓力鍋誕生後,產能並不高,每年只能生產3000口左右,1971年“雙喜”打入了國際市場,先後銷往新加坡、伊拉克、澳大利亞、菲律賓、香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壓力鍋年產量就一下躥升至30萬口,從這時起,瀋陽這個鋁製品廠開始讓人刮目相看了。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雙喜”牌壓力鍋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雙喜”牌壓力鍋

按理說,有這麼好的產品和市場,黎明鋁製品廠應該有一番大作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70年代中期,由於種種原因,工廠一度陷入混亂。從1976年起連續4年更換領導班子,1977年還發生一次返修萬餘口壓力鍋的嚴重事故。直到1979年,瀋陽市二輕局委派宋永強、何義成擔任工廠的領導工作,這才使黎明鋁製品廠重新恢復生機,工廠後來還被瀋陽市政府首批命名為小型巨人企業。

1984年,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更名為瀋陽市壓力鍋廠,開始走上集約化經營的軌道。瀋陽“雙喜”壓力鍋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逐漸樹立了在中國炊具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然而,當市場經濟的大潮洶湧澎湃地漫過計劃經濟的堤壩,情形發生了改變。“雙喜”壓力鍋在喜不勝喜的時候,大力擴張經營,在大搞“橫向經濟聯合”的時代,先後共辦了15家聯營廠,全國各地很多企業都想在“雙喜”這口鍋裡分一杯羹。一時間,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雙喜”辛苦打拼出來的市場幾乎拱手讓給了別人。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老中青工人在車間研究生產第一口電壓力鍋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瀋陽市黎明鋁製品廠領導研究企業發展和產品質量

1996年,已經停產8個月的企業在工人推舉下,姜天恩擔起了擔子。據稱當時企業財務賬面上只有1.70元的流動資金,負債卻高達1億多元。姜天恩認為,雙喜內部管理混亂,一直在過去的榮譽上徘徊,工藝陳舊,技術滯後,以至於產品無法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是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其實,“雙喜”從輝煌到落寞,其原因比姜天恩上述總結的要複雜的多,有幾件事值得一提。

在瀋陽市壓力鍋廠(後改為瀋陽市壓力鍋製造總公司)事業蒸蒸日上之際,發生過一次商標被拍賣的危機。最初,瀋陽壓力鍋品牌為“金雞”牌,由於該產品質量上乘,便開始大量出口。遼寧省輕工進出口總公司搶先註冊了“雙喜”的品牌商標負責對外出口,後來瀋陽市壓力鍋製造總公司內銷也開始使用“雙喜”商標。從1979年到1990年期間,生產企業在各大媒體做了大量宣傳,廣告費投入不小。國家《商標法》出臺後,企業增強了商標意識,馬上申請註冊,但為時已晚。企業找到遼輕公司願意以800萬巨資買回商標,被對方拒絕。

那麼,遼輕公司不生產壓力鍋,守著這塊商標何意呢?

早在80年代,“雙喜”公司先後在全國發展了15戶聯合企業,合同規定,聯合企業每賣一口鍋需上繳遼輕公司0.90元商標使用費,遼寧輕工進出口總公司每年依靠商標有償使用可得到100至1000萬元的經濟收入。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當年“雙喜”壓力鍋成品出廠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古巴總統卡斯特羅與瀋陽生產的雙喜壓力鍋

1999年,“雙喜”公司根據質量、管理、市場等因素,決定砍去10多戶聯合企業,致使遼輕公司商標使用費大量降低,效益沒了,遼輕公司決定向南方省市公開拍賣“雙喜”商標,標底為2000萬元,當時浙江的蘇泊爾有意將“雙喜”一次性買斷。“雙喜”商標案,後來還寫進了《中國國有企業的法制分析》等學術著作中,被當成了典型案例。

另一件對“雙喜”產生巨大影響的事,就是前面提到的蘇泊爾。

蘇泊爾,前身是浙江台州玉環縣一小廠。掌門人蘇增福,曾經是台州玉環縣一家農機廠的供銷員,45歲的他當上了廠長。起初,工廠為瀋陽“雙喜”生產配件,做了幾年之後,蘇增福東拼西湊弄來300萬引入了一條生產線,動起了做整鍋的心思。1989年開始,蘇增福為“雙喜”貼牌生產壓力鍋。短短几年,玉環壓力鍋廠由借用別人的牌子逐漸成了“氣候”,其產量、質量和銷售上開始與“雙喜”勢均力敵,昔日的父子關係,變成了兄弟關係。僅1994年,蘇增福生產的壓力鍋營收就達到了1.8億,產量高達230萬口,是瀋陽“雙喜”的兩倍。

這下引起了瀋陽“雙喜”的恐慌,1994年12月,果斷停止了和蘇增福的合作。蘇增福和他的兒子來瀋陽與“雙喜”公司談判被拒絕。後來蘇增福和他的兒子只能重新註冊品牌,他的兒子蘇顯澤取了“SUPER”這個名字拿去註冊,但卻通過不了。最後,只能以諧音註冊了中國商標“蘇泊爾”。

有了之前的基礎,蘇泊爾很快就取代“雙喜”成為了壓力鍋第一品牌,1996年實現了400萬以上的銷量,佔據了四成以上的市場份額。2004年,蘇泊爾成功上市,成為了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炊具研發製造商,63歲的蘇增福也因此被譽為“炊具大王”。

今天或可以這樣理解,瀋陽“雙喜”自己培養一個有力的對手。

1999年的冬天,瀋陽冰天雪地。會議室裡,姜天恩做出一個決定:撤離瀋陽,南下珠海二次創業!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珠海新廠區建設場景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2017年珠海雙喜公司上市

2000年5月8日,珠海生產基地建成,“雙喜”牌壓力鍋再次在珠海下線。很多人沒想到,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雙喜”月產量就達到15000口,實現了當年投入,當年收回成本。2003年,姜天恩和他的創業者們成立了珠海雙喜電器有限公司,進一步開拓壓力鍋、電飯鍋、電水壺等廚房小家電產品市場。2004年,雙喜銷售公司也從上海南遷至珠海,完成了集團公司戰略中心的轉移。

瀋陽瀕死的名牌產品“雙喜”壓力鍋為什麼能在珠海復活?

2016年1月,雙喜在珠海舉行盛大的六十週年慶典,姜天恩感慨萬千。

憑藉近年來的努力,2015年7月,雙喜在新三板成功上市,開啟了企業的全新發展階段。

很多人一直在猜測當年姜天恩撤離瀋陽,南下珠海的原因。據公開報道稱,姜天恩認為南下珠海可以節省暖氣費,冬季不影響生產,零部件選購方便……,至於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我們不得而知。

如今,在珠海雙喜電器有限公司的官網上,還掛著一首“雙喜”新廠歌——《雙喜之戀》,這首歌歌詞十分耐人尋味:

從黑土地到南海之濱,走過的路我們不曾忘記,大地見證了你的艱辛和努力……

附:歌曲《雙喜之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