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组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永会,在11日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应急指导组在此次事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生态环境部应急指导组在处置此次事件中全程参与、扎实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迅速组织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松辽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以及相关单位的应急技术专家,组成生态环境部应急指导组,由翟青副部长带队,第一时间赶到伊春尾矿泄漏事故现场,一直奋战在第一线,与黑龙江省应急指挥部一起,指导推动应急工作。

一是成立了专家组,负责研判事件污染形势、研究制定污染控制方案、指导帮扶现场应急治污;二是加强应急监测,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松辽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指导帮扶应急监测工作; 三是成立综合协调组,保障国家与地方工作形成合力。本次事件泄漏量大、应急处理难度大、影响大,应急工作急、难、险、重。

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指导帮扶应急监测,及时为应急工作提供基本依据。指导地方迅速制定应急监测方案。通过调阅事发企业环评报告书,结合初期应急监测结果,迅速锁定钼为本次事故的特征污染物,在全程布设13个重点监控断面。

二是共商研判污染形势,支持应急指挥决策。基于环境监测结果,通过现场踏勘、研讨会商,研判事件对水环境等的影响,生态环境部应急指导组及时向指挥部提出“尽快封闭泄漏点,控制污染泥水下泄,开展依吉密河污染控制、呼兰河水体净化清洁,及时启动污泥清理”等对策建议。

三是研究提出应急技术方案建议,支持应急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部和省应急指挥部的领导指导下,专家组采取“边研究、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方式,先后提出《事件环境应急技术方案建议》《依吉密河应急控制工程与呼兰河应急清洁工程方案建议》,实现了“专家建议-决策指挥-工程实施”的有机衔接,支持了应急工程建设。方案概括为“123”:

“1”是一个明确应急目标:在呼兰河入松花江前实现水质达标,不让事故超标污水进入松花江。

“2”是两个应急控制区:依吉密河污染控制区—实施污染控制工程;呼兰河水质清洁区—实施削峰清洁工程。

“3”是应急工作三个阶段:封堵拦截(3月28-31日):封堵鹿鸣尾矿泄漏源头,建设18条拦截坝。控污削峰(3月31日-4月8日):在依吉密河建设一、二、三号坝,开展污水絮凝沉淀,控制污染;在呼兰河1、2、3号闸及绥望桥开展絮凝沉淀,削减污染峰值。清洁修复(4月7日-至今):在兰西实施水质全面净化、清洁保障工程,确保实现水质达标;及时启动(4月7日)河道污染底泥的清理,防止二次污染。

四是现场技术指导,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生态环境部应急指导组积极帮助联系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的货源,请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同志帮助协调发货运输等,保障了污染控制药剂絮凝剂的供应。同时专家组密切关注污染态势变化,研究提出工程运行参数和物资保障需求。总体看,以上应急工程都发挥了重要的截污、控污和净化功能和成效。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群力战“疫”:向“重症”发起总攻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速看!“龙江健康码”申请全流程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四措施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我们的城,终将和春天一起明媚

记者:吴玉玺

统筹:王巍 李国玉

监制:来玉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