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酒,從宮廷走入民間,品味北宋的千古餘味

正午陽光出品的《清平樂》一上線,立刻引爆屏幕,電視劇以嚴謹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發生在北宋的傳奇故事。

提起北宋,肯定不能忽略文人墨客,而有文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風花雪月詩酒茶,宋代的文人把雅宴之事,更發揮到了極致,曾有李公麟作《西園雅集》,描繪了蘇東坡、蘇轍等文人聚會的事情。

文人聚會,詩酒茶是雅事,蘇東坡就曾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在詩詞中也被詩人們賦予了生命。

當然酒並不是文人們的專利,在《清平樂》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曹丹姝和弟弟曹佾逛街,到了清風樓,梁元生拉買賣的時候,介紹說,“客官,到了咱這清風樓,還不趕緊叫上一壺羊羔酒,兩碟子蜜棗核桃。”

從店家的介紹可以看出來,“羊羔酒”與蜜棗核桃是這個店的招牌,但凡來清風樓的人,不嚐嚐這兩樣東西,都不算來過。

清風樓的菜色很多,琥珀白果、李子旋櫻桃、煎西京雪梨、炒兔、襖鴨、脆筋巴子、百味羹。但是唯有這“羊羔酒”最特別,那麼它特別在哪裡呢?

在華夏民族的酒文化中,大家耳熟能詳的,茅臺、五糧液、杜康、杏花村等等,醉人千年,自帶光環,而“羊羔酒”在這眾多酒類中,如一位遺世獨立的佳人,孤獨的綻放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羊羔酒,從宮廷走入民間,品味北宋的千古餘味

一、“金樽滿勸羊羔酒”,一杯酒的活色生香

酒從人類剛剛建立起氏族公社開始,就已經存在了,到了先秦時代,酒已經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

詩人們也常常以酒入詩,陶淵明愛酒,寫下《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白愛酒,有“李白斗酒詩百篇”之稱;蘇軾愛酒,對月獨酌,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句。愛酒的文人雅士還有很多,可見詩與酒是多麼契合。

“羊羔酒”作為清風樓的主打酒類,肯定也有特別之處,“羊羔酒”到底是什麼釀造而成的呢?為什麼它要叫“羊羔酒”,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穿越時空去看看。

羊羔酒,聽到這三個字,第一印象是什麼?一定是用羊羔做的酒,會有一股濃重的羊羔味道,而事實是,羊羔酒醇香馥郁,《清平樂》中的曹丹姝說,初喝之時,只覺得醇厚,如今喝來,又別是一番滋味。

宋代的養羊業發達,因為達官貴人們多食羊肉,所以就有了用羊肉與糯米混合而成的“羊羔酒”。一個時代的產物,總是與他的發展息息相關,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影響著事物的延續。

“羊羔酒”色澤瑩白,口感醇香,唐代時,楊貴妃,跳一曲霓裳羽衣舞,活色生香。唐玄宗愛其舞姿靈動,乘酒興和歌,賞賜貴妃“羊羔酒”, 這個畫面就可以腦補一下,一個美人,一杯美酒,自在和諧的畫面滿溢在歷史的某個時刻中。

羊羔酒,從宮廷走入民間,品味北宋的千古餘味

貴妃醉酒

一杯酒,一簞食,一盞茶,一幅畫,都被中國人演繹成了文化,乃至於成為風雅之事,“羊羔酒”也被美人喝進了時空,被詩人寫進了詩句。

“羊羔酒”如此美妙,它到底起源於何時何地呢?

明代馮時化《酒史》裡記載,“羊羔酒出汾州孝義縣”,起源於漢魏,興盛於唐宋,暢銷於元朝,可是在後來的歲月裡,它的身影又被淹沒於漫漫歷史煙塵之中。

“羊羔酒”的發展史,就是北方政權的更替史,也是北方肉食習慣的特有產物,在豬肉還沒有走上餐桌成為主要肉食種類時,羊肉依然是貴族們的盤中之物。

不知道產于山西汾縣“羊羔酒”,是不是和那煙雨朦朧的“杏花村”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杜牧在吟誦“借問酒家何處有”之時,腦海裡有不有閃現過“羊羔酒”的瑩潤。

當然這只是想象而已,從唐代開始,“羊羔酒”已經離開百姓的唇齒,飛入了宮廷之中,被披上了“御酒”的華麗外衣。

二、七十二家酒樓,《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景象,“羊羔酒”的香味,穿梭在市井坊間

任何事物發展到一段時間,總會發生變化,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作用,互相聯繫,哲學也曾經說過,“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這也包括飲食,包括文化,正如這醇香的“羊羔酒”,終於在脫下“皇家御用”的金字招牌後,“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清平樂》中,韓琦曾經還是一介布衣時,憑藉一腔熱血,與收保護費的惡霸周旋,又與前來買蜜餞果子的宋仁宗激烈辯論。

韓琦說了一句為民之言,“欺負人的不是這些豬頭,而是天下所有官的上司,是大宋的官家”。為什麼韓琦有這番言論呢?

這和宋太祖禁止坊間開市有很大關係,到了宋仁宗一朝,他徹底打開了坊間不能開市的規定,使得商業繁華,酒樓林立,曹丹姝去的清風酒樓,不過是京城之中的一家而已。特別是酒家梁元生說,自從酒類可以自家賣後,只用公家的酒麴,各家就出了自己的風味,自是各不相同。

《清明上河圖》的悠閒盛世,不是隻在畫中,也在這酒中,當那獵獵的酒旗招展在京都的上空之時,那酒的香味早已經融入到了大宋的市井坊間。

羊羔酒,從宮廷走入民間,品味北宋的千古餘味

清明上河圖

飲酒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風雅之事,“羊羔酒”能成為清風酒樓的壓軸之物,一定是與店家的精心釀造有關,這大宋七十二家酒樓林立,“羊羔酒”也正飄散著他的醇厚,從皇家御用之物,走入了市井坊間。

蘇東坡在把酒問青天時,在持杯月下花前醉時,在與歐陽修談論時政之時,“羊羔酒”的瑩白與醇厚是否也曾打動過詩人的心。“試開雲夢羊羔酒,快瀉錢唐藥王船”。這是詩人對酒的態度,也是他對於人生的解讀,哪裡有一杯酒,一碗東坡肘子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來兩杯。“羊羔酒”不但在市井之間流轉,還在詩人文人的宴雅之間芬芳。

仁宗時打破的坊市陳規,使得經濟空前發展,酒樓林立,看過《水滸傳》都知道,武大郎的炊餅店就開於臨街之所。宋代酒肆發達,夜市鬆弛,這些寬和的政策,也使得酒業發達,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會小酌幾杯。

“羊羔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走入了市井街坊,飛入了詩人的歌賦,也印在了歷史的長河。

三、宋太祖的喜好,使“羊羔酒”在大宋的舞臺上,綻放灼灼光彩

正如《清平樂》中梁家鋪子因為蜜餞果子的事情,弄得家破人亡,是因為官家懷念生母李順容,而李順容一手超凡的手藝,是去梁家鋪子學來的。梁家鋪子的秘方中,有幾味中藥,是做蜜餞果子的精髓。可是梁生長年臥床,要用的藥卻被買斷,致使梁生的病情惡化。

韓琦看到這種情況,一開始並不知道為何?當他登堂入室之後,再一次看到宋仁宗趙禎之時,心中的謎團一下就解開了,原來是官家愛好,底下人爭相模仿,或者是爭相敬獻。

這段描寫反映出了一個事實,官家的愛好,影響著民眾的取向,宋太祖趙匡胤深愛山西美酒,而且“羊羔酒”的製作,也深合當時的口味,北方民族以羊肉為食的傳統,也使得此酒在宮廷中生根發芽。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在酒中談論政治走向,皇帝如此,士大夫也是如此,有了這種示範作用,宋代的酒業發展就可管中窺豹。

羊羔酒,從宮廷走入民間,品味北宋的千古餘味

杯酒釋兵權

宋代不但把酒的釀造發揮到極致,更是把飲酒之器、飲酒之道、飲酒之情等等發展成一種文化。蘇東坡、范成大、林洪等更是把飲酒寫成了書籍,比如《東坡酒經》,就對酒的釀造進行了概括總結。在這些文人士大夫的推動之下,宋代的酒業空前發達。

蘇東坡與楊士昌泛舟赤壁之時,因為楊士昌善作蜜酒,而且醇釅無比,蘇東坡還專門寫了詩詞贈予他,可是蘇東坡回家自己釀造並不是太好,還導致了腹瀉。

蘇東坡愛酒,也釀酒,在黃州他釀蜜酒,在潁州他釀天門冬酒,在定州,他釀過鬆子酒,在惠州,他釀過桂酒。可以想見,這些文人是多麼好酒,“羊羔酒”在宋太祖的手中,在蘇東坡的杯子裡,在清風樓的招牌中,都讓它的香味飄散了幾個世紀。

那瓦肆酒店,那鄉村郊野,那皇廷華宴,那和歌而舞,酒已經成了宋人不可離開的東西,宋太祖把“羊羔酒”帶入京都,把它從山西帶到皇城,使得它的光彩登上了酒的列車,載著那曾經的歷史呼嘯而來。

四、《西園雅集》,士大夫雅宴之風,酒是必不可少之物

一個事物要發展,必然不能少了推動者,宋代的酒文化發展,與官家士大夫的愛好脫不了干係。

狄更斯曾經這樣說過,“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這句話形容宋朝,我想是沒錯的,既有文化的長足發展,也有“澶淵之盟”、“靖康之恥”,這個時代把最好的,最壞的都展現了出來。文人士大夫在這個時代長袖善舞,也在這個時代迷茫無助。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宴樂聚會,一抒情懷,“雅燕飛觴,清談揮塵”的興致。

羊羔酒,從宮廷走入民間,品味北宋的千古餘味

西園雅集

《西園雅集》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蘇軾、黃庭堅等人在一起遊樂宴雅的情景,彷彿把人們帶回那個時代。 蘇軾曾經在朋友聚會之時寫下,“試開雲夢羊羔酒,快洩錢塘藥王船”,宋代陳起也曾寫下《羊羔酒呈朱叢瑞》。

文人的聚會,不能少了酒,“羊羔酒”也斷然不會缺席,一個時代的產物,只能在時代中綻放它的灼灼其華,怎麼會被歷史淹沒?

在文人們的聚會之中,酒不但是飲用之物,還有娛樂的功能,比如投壺、九射格、行酒令等等,可以說,酒在宋代已經成了日常之物,有肉無酒,怎麼能成宴席呢?

當意氣風發的宋太祖趙匡胤初識“羊羔酒”時,帶著欣賞虔誠的態度,把它從山西引進皇城之時,他也許不會想到,開封府的清風樓,羊羔酒,讓後世醉了千年,依然醇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