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放任自流不是“自由”

「家庭教育」放任自流不是“自由”

所謂“自由”,不是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他對價值有判斷力,對不喜歡的生活有拒絕能力。人的需求有很多種層面的,兒童也是一樣。兒童本身可以獲得很多種快樂,比如感官快樂、愛的快樂、審美的快樂、自我實現的快樂,等等。

可是,有的快樂實現起來需要付出努力,而有的快樂太過容易,所以兒童自己是沒有足夠的選擇和判斷能力的,如果任其自由發展,未免缺失了一種人格塑造的目標性,喪失了一種效率。不是說一定要父母去安排孩子的所有發展,而是父母要有能力去判斷主要矛盾,並且抓主要矛盾。

比如,兒童喜歡甜食,吃糖會很開心。如果任其發展,會超量,會傷牙,所以要節制。同樣的,兒童喜歡電子遊戲,可是遊戲也分為益智的、攻擊性的、消遣類的,等等。我會允許孩子玩一定的益智遊戲作為休閒,但是,絕對禁止他玩攻擊性的遊戲。

我甚至拒絕給孩子買刀槍類玩具。有人會覺得男孩本能的喜歡槍,我認為這沒有任何道理。遊戲是生活的模擬,如果現實生活中沒有槍,那我為什麼要讓他玩槍?是要培養和釋放他的攻擊性嗎?父母給孩子買了槍,卻還告訴他不要衝人打,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包括電子遊戲中的攻擊類遊戲,對兒童的社會性塑造沒有任何好處,因為在人類社會中生存,不需要培養攻擊性,只需要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即可。當一個稚嫩的孩童,一邊在遊戲中打著槍,一邊嘴裡罵著髒話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他的父母的可悲。我們的世界,需要溝通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需要暴力的攻擊能力。

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如果任由孩子發展,會產生很多不良的結果。比如,如果任由中學生戀愛,而不加以科學教育,一定會出現很多懷孕的學生。現實中很多人是在心智未成熟的年齡,懷了身孕繼而被動選擇了結婚,這是非常倉促和冒險的。

我們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做小馬過河。小馬要過河,小松鼠說千萬不要,會把你淹死的。老黃牛說過就好了,才到小腿。媽媽說,你可以試一下。請注意,媽媽在建議小馬試一下的時候,是有先期判斷的,因為她知道孩子一定沒事,所以會讓他試。我們養孩子也是一樣,在安全範圍內,在不影響大方向的前提下,是可以給予一定自由的,這種選擇自由,是為了增加孩子對世界的體驗感,繼而能夠熱愛這個世界,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同時,也可以增加他做事情的信心,有利於人格培養。所以,對於人生來說,父母在內心要有一個輕重緩急的判斷標準,不要什麼都干預,也不要什麼都不干預,也不要做了錯誤的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