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村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現在為什麼感覺沒有啦?

山裡狗娃


過去農村蓋房的確會來很多人幫忙的,記得小時候我家裡蓋新房,我很多堂哥堂嫂、鄰居都過來幫忙,那時候也不會發工資都是管頓飯就行了。而現在都是花錢僱來的小工、大工。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這幾點:

一、以前農村外出打工的人不多,蓋房子都是趁農閒時蓋,農村很多人都有空來幫忙。現在農村大部分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沒有那麼多人在家待著。

二、以前蓋房子都是一層磚混結構,施工難度小,很多農村人都能幹點。現在農村蓋房越來越高,樣式也越來越多,需要更加專業的人來做。還必須要有專業的機器來完成,同樣還需要專業的人來操作機器。這些都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幹的。

三、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農村人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人情越來越抵不過金錢的魅力了。

<strong>

<strong>


沒有顏值的顏值哥


過去農村一家蓋房全村幫忙,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過去農村蓋房,是一家人最大的工程項目,很多家庭從計劃建房到可以搬進去住,大都要經歷多達幾年的過程,並不是現在意義的建房,找一家工程隊,專業施工,一鼓作氣幾個月時間搞定。

過去農村建房,嚴格意義上說,基本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全村幫忙是一些必須要多人才能完成的項目,如起柱子,上樑等。也不是想象中的,要蓋房全村人七手八腳,從控基坑到可以住人,全部幫你一氣完成。其實大部分工作要靠自己,下面我講講我們老家過去蓋房的基本過程:

一,房屋選址,報批,基礎清理,挖基坑,不用說,這一系列的工作都得自己親自動手完成。

二,過去建房一般是石砌基礎,當時大部分地方還沒有統一的砂石料場,在我們那裡,都是自己拉著小板車,到山上去採,今天幾塊明天幾塊的去撬,直到塊石、沙積累得差不多了,才請二三個石匠師傅進行基礎施工,石匠師傅如果是本村的,只要管吃就行了,如果是外地專業從事石匠工作的,還得付點工錢。

三,基礎完工後,要進行木框架施工,這就要先準備木材,一般提前向村裡申請砍閥,村裡按計劃批准了,你要請幾個人去砍,砍回來後,再請三四個木匠師傳加工,木匠師傳待遇同石匠。木工活計一般要幾十天才能完成。

四,木框架在平面拼裝完成後,進入最重要的階段:豎房子現段,這時會舉行的儀式,請親戚朋友做客,吃幾餐飯,請村裡的勞動力幫忙,很多人在木匠師傳指揮下,在木框架豎立起來,再地一拼一拼的用橫樑連接起來。這個現段如果你家各種材料準備充分,可一鼓作氣用一二個星期,把牆體、門窗、樓板、屋頂瓦面等全部完成,基本達到入住條件。如果準備不充分,就要分步實施了,一般就不會請多人幫忙,自己慢慢砌牆,找二三個人幫忙上瓦等,有時一拖拖上幾年也建不好。

總之,過去農村建房大量工作還是靠自己動手,請別人幫忙雖然一般不要工錢,但管伙食也是不小的開支,況且請了人家幫忙,大家還是會大概記著,以後人家有事,你得幫回去,也是禮尚往來!現在不一樣了,大部分房都是磚混結構,要求的技術較高,請很多人也幫不上多少忙,況且年青人外出打工較多,也請不到多少人,請人也基本要付工錢、管吃喝,工效低,算算成本可能比找專業施工隊建還要貴,因此,慢慢地就基本不找全村人幫忙了!


譚成年往事ABC


大家好,我是老王。我結合自己情況為大家講一下現在農村的現狀吧。

我老家的房子從我小時候已經翻蓋過兩次了,我記得每次蓋房子,家裡非常的熱鬧,村裡幾十個壯勞力過來幫忙。

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工錢可說,只需要管飯就好。每頓飯一個大鍋菜,那時候條件差也沒有太多的肉,然後就是便宜的散酒和饅頭。

很多人納悶,那個時候怎麼那麼有人情味呢?主要是以前人們沒有外出打工,在家裡種完一畝三分地之後,有太多的空閒時間。

而且農村屬於人情社會,你幫我我幫你相互幫忙,人們湊到一塊熱熱鬧鬧的。

到了現在,種地的收入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生活所需,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掙錢。時間對於所有人來說變得珍貴起來,農村也沒有了以前那種熱鬧呢場景。

現在在農村基本除了紅白喜事,想讓別人幫忙幹活,大多要支付工錢的,不然很少有人去幫忙。

有人可能感覺缺了人情味,但是現實就是這麼一回事,別人的時間都是值錢的。

當然,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村裡生活的人多,往往還保留著以前免費幫忙的習慣。以我舅家來說,前些日子收紅薯,村裡去了30多個人幫忙,不僅不需要付工錢,連飯也不用管。當然了,平時別人家有事,他也經常去給別人幫忙的。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農村以前和現在的人情關係介紹,各位朋友,喜歡的話請點贊關注老王,謝謝大家!


鄉知老王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也是自己本人經歷過的,就在前年自己在農村蓋了一套120平米左右的房子,地處偏遠的大西北吧!

當時也頭腦一熱就想起給父母蓋套房子,因為自己離開家鄉有多年了,老人也在外邊,想到以後老人回老家養老,就蓋套房子吧,心裡想的美好,可是從一開始就感覺不順暢!

從開始拿地基就碰到個坎,自己家老房子周圍人少地勢高,吃水不方便自來水不通,所以要買個地方,可是人家早荒廢的地方要價也不低,地基小事畢竟農村沒多少錢就買了吧,剩下就是找工人開工,對是工人的問題,就麻煩了,我們和從前不一樣,以前只要誰家蓋房子還是有什麼紅白喜事只要開口一叫一群人,現在可不比當年,請工人一個村的,你得好煙好酒,一天三頓飯 ,還不能吃的不好,工錢還出奇的貴,可現在已經到了這個份也沒辦法,硬頭皮幹,三間房間愣是蓋了半年沒交工,連裡面裝修斷斷續續幹了倆年,現在想起來就頭疼!

有時候在想現在是怎麼了,誰說農村套路不深那是你沒回去,其實現在農村人比城裡人更現實,也更計較,社會改變,農村可不是以前的淳樸民風了,現在個個尖酸刻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不用城裡,農村更能體現的淋漓盡致!打字不易,謝謝觀看!





瀟瀟廚藝


事實就是這樣,剛剛記事的時候,一個母親帶著一個兒子,爸爸已去世,家裡蓋兩間房子,村裡人全來幫忙,也不吃飯各回各家,吃過飯馬上又回來,現在回到村子,做任何事都是各顧各,管飯也沒人幫忙了,錢,沒有錢過去幫忙的事,現在談都不用談,過去一家有事百家幫,現在有事錢幫忙,有個同學發來消息接兩間小房子,一個奶奶的兄弟十七個,兩間小房還是要花錢找人接起來,也不知以後到低能變成什麼樣。


5663642717936


是啊。我記得蓋第一次土坯房時,打夯全是晚上,全村人輪流幹。脫坯男女老少爭先恐後,就是中午吃頓窩頭。上樑這天全村人齊幫忙,那時場景回想起真好。可好!現如今條件好了,全向錢看齊,屁大點活張口就是多少錢,要說幫忙,不管農活,還是修房蓋屋門的沒有。錢厚了,人情味別說薄就是沒有了。難道這就是潮流時尚嗎?沒法解釋。


王連全


我八零後生活在農村在我16歲那年我家翻蓋了新房,至今有了20年了也就是說我現在住的房子是20年前蓋的,那時候我記得打一天工也就10元錢工資。

那時候在農村鄰里之間關係都很好,吃飯都到門口誰家做的好吃吃誰的,有什麼事情都是相互幫忙根本不要工錢,就是管飯就行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特別濃。

現在就不一樣了,親戚之間也沒人情味了。平常都很少見面,只有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才能聚到一起無論幹什麼活都需要打工錢,免費幹活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社會快速發展尤其在農村錢越來越難掙,但是開支越來越大。農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無論搞什麼建設都使工資和料錢各一半。

隨著時代的變化,時過境遷已經回不到以前了,只能看以後了,人情味越來越淡金錢越來越重要。現在人們的眼裡只認錢,不談感情!






王大在農村


基層農村土生土長的我,農村建房相互幫忙我確實經歷過,不但是建房蓋樓相互幫忙,在我們老家,秋收場光地淨後包括進山拾柴,制磚胚,燒窯制磚都需要鄰里相互幫忙。說實話這些活計都是出力活,由於缺乏機械,累可想而知。

93年在老家上山拾柴燒磚,住在山上倆月沒回過家,每天上山肩挑幾十趟柴禾捆,有累多累只有幹過的有能體會到。改革開放,聯產承包,社會穩定,相對的富足,在老家農村都想著建房蓋樓,那時外出打工還不那麼盛行,年輕力壯的都會無償鄰里相互幫忙出力,有技術的幹技術,沒技術的幹力工。幫工沒錢但管飯,一般主家都會有三場酒,打地基當天 上樑當天 封頂當天以示答謝及慶賀。現如今經濟大潮,這種鄰里幫工模式逐漸打破慢慢消失,誰也不會為誰白乾活,畢竟建築工地一天力工二三百呢。主家當然也不願意欠那麼多還不上還不起的人情。

何況農村建房相對也有所減少,而且基層農村也組建有建築小施工隊,雖然也累,但有些機械話設備,還是強了很多,挖地基直接挖掘機了,混凝土也是機械攪拌了。雖然也累,畢竟在自己家門口也能掙錢,還是不錯的。歷史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新生及淘汰見怪不怪屬於常態,但事出都有因,或許這就是社會就是自然吧。


131419鑫圭雜苑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對農村建房最瞭解。我是六零後,在我小時候,我家建房,生產隊時期,我父親和他年嶺相仿的七個人一起建房,一年建二家七人一起幹,只管飯不要工錢。三年建六家,剩一家沒建,這家後來建瓦房,找的別人包工,二百二十包工費,其餘六家每家出三十元。這就是鄉親人情。


用戶97121232312


不請自來!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聯想起了,在我兒時農村的狀況!

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全村七八十戶人家,清一色的都是土牆茅草屋頂,唯一的亮點就是地主家的一點房子是青磚本瓦。而在四清運動中,分給了貧下中農居住了。

那時候的土牆可不象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結實,再加上茅草屋頂到了冬季連陰雨漏水,非常容易倒塌,我見過幾戶人家的土牆牆體傾斜了,然後用木頭雜樹做支撐打點,不讓牆壁倒塌的!非常危險,但是沒有辦法,一家人別無它去,只能仍然堅持居住在裡面!


正因為有很多的危險,所以土牆茅草屋頂的房子,達到一定年限後,必須推倒重建!

重建茅草房,可不象現在建房這麼容易,那時如果村上有一戶人家蓋房子,全村的壯勞力,都會到場助陣,義務幫忙,因為蓋茅草房人少了實在搞不了!

首先一大批人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黃土,而且要把黃土斬細拌熟,另外一批人,則準備好夾板,夯,繩索等器材,一切準備就緒後,開始往夾板裡填土,再有兩個大力士手持木夯,旁邊還有4到6個人手抓繩索一起用力,一上一下的直到夯實為止。
每夯實一層,都會放上一些撿來的小磚塊石頭之類的,如此一層一層的疊加,一層層地夯實,並澆有少量的水,讓其凝固,達到理想的高度,才算完成了一半。整個房子只有一個大門,再在扇牆上開上兩個小窗子,整個房間都是黑乎乎的!

那時候的柱子和房梁可沒有木頭!柱子都是雜樹的,房梁都是毛竹。搭好房梁之後,緊接著就是鋪茅草屋頂了,那可是個技術活,因為鋪的不均勻,下雨下雪是會漏水的,所以在當時,有專門給人蓋草房的,稱為:“茅草匠人”他們每人手拿一個酷似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幫忙的人把稻草,放在水裡浸溼後,用鐵叉叉著稻草往上遞,一個又一個,只到把整個屋頂鋪滿加固才算結束!

那時候真的是互幫互助的年代,人與人在一起,無話不談,真情流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整個社會到處充滿了正能量!根本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農村開始新建紅磚黑瓦的瓦房了,那時候就有專業的個體工程隊了,只不過那時都是點工(就是給你蓋一天房,大工30元一天,小工16元一天)管飯和每天每人一包香菸,燒酒是散倉的,菜也特別簡單,以疏菜為主,魚,少量的肉等等。


在看看現在!建房都是工程隊,包清工,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外出掙錢去了,村裡只剩下老弱病殘和婦幼,就算想花錢請人幫忙,也著實找不到人。只能搞全包,自己也省事省心。

這就是現在感覺沒有人情味的原由!農村連人都沒有了,哪來的人情味呢!

再說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太大,一切象錢看的今天,為了生活,大家都在努力拼博,都在外面掙錢養家,哪裡有時間回去幫忙呢!所以感覺現在的農村,也逐漸地缺少人情味了!


不是本人懷舊,那時候的人真的是正直無私善良的!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懂得珍惜那個年代,它留給了我們這代人,滿滿的回憶!

本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