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多難?研究生目標月薪三千 本科生願零工資試用

原標題:就業有多難?研究生目標月薪三千,本科生願零工資試用…疫情之外,問題在哪?)

對2020年應屆畢業生來說,這個畢業季太難了。

疫情之下,企業崗位招聘需求呈現斷崖式萎縮甚至是凍結。同時,874萬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使得當前應屆畢業生這個群體就業壓力空前。不少人在社交平臺自嘲,“2020年成史上最難畢業季,畢業即失業”。

2019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時強調“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穩就業被擺在尤為突出的位置。今年以來,“六穩”工作更是屢被提及。高校畢業生就業涉及人數眾多,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無疑是穩就業的重點。

“我們去年掛在網上的招聘需求,1個崗位收到了幾百份簡歷,但是都沒要,你知道最誇張的是什麼嗎?有個應屆生直接提出零工資試用,如果3個月表現好再談工資。”深圳一家金融諮詢服務平臺CEO張可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段時間結合我們整體面試情況來看,現在的大學教育在專業培養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前段時間我們剛面試了一個研究生,在面試過程中他說他專業就是做動畫設計的,而且還拿過很多獎,也符合我們的遊戲動畫設計師崗位,所以打算讓他過來試試,但是試用期做出來的動畫效果並不讓人滿意,所以就沒有錄用。”深圳南山科技園一家遊戲公司HR鄭小豔向記者表示,“後面我們在面試的過程中增加了一個環節,現場根據創意進行人物、場景、動作設計,完成我們指定的作業,這樣能減少雙方的時間成本。但是前來應聘的90%都是學歷跟能力不匹配的。”

當春招遭遇疫情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疫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系大四生湯可研在今年6月畢業後就能進入武漢一家證券公司擔任分析師助理。

“我之前因為實習放棄了備戰研究生考試,希望通過實習提高能力,然而新冠疫情打亂了公司的人員招聘計劃。”湯可研表示,“武漢市區的寫字樓復工情況不是很樂觀,之前實習的一家證券公司還在實行輪班制,儘量減少人員聚集。我在3月份的時候就收到了HR明確答覆,今年公司無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我再看看其他工作機會。

“我已經投了很多份簡歷,從專業對口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再到不對口的品牌營銷,產品策劃甚至是房地產銷售等崗位都投了,按道理說我的學校也不差,但目前為止只收到2家公司回覆。”湯可研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我現在整天在家除了上招聘網站刷信息,就剩下焦慮。差一點的公司不想去,好的公司去不了,高不成低不就。實在不行,就備考雅思,出國留學一年再做打算。”

為了方便大學生通過春招求職,2月28日,教育部聯合5家社會招聘網站成立了24365校園招聘服務平臺,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的網上校園招聘服務,畢業生登陸註冊即可參加求職招聘。不過,武漢工商學院大四學生胡思睿向記者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只是在網上掛著招聘崗位,簡歷投出去後根本收不到回覆,也不會有電話溝通和麵試。”

據記者瞭解,目前全國各大高校都會獨自或者聯合舉辦“2020屆畢業生空中雙選會”,目的是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在學生註冊審核通過後就可投遞簡歷,用人單位進入“學生大廳”查看所有已投遞簡歷,然後可向合適學生髮起文字或視頻溝通。視頻掛斷後,單位給出面試結果“合格”或者“不合格”等相關備註,以便學生查看。

武漢工商學院招生與就業工作部指導中心的梅老師向記者表示:“今年春招都是網上進行,崗位比去年同期減少70%~80%,今年武漢工商學院的大四畢業生有4000人,簽約的學生不到2%,只有50人有單位簽約,而且簽約的50人中有80%去了互聯網教育行業。來招聘的企業,往年我們都是有相對嚴格的要求,就是需要跟學校的專業對口,但是今年放鬆要求,一些房地產營銷崗位的也都過來招聘,但是招聘需求很少。”

薪水達不到預期也是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因素。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應屆生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為5838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1%;2020年應屆生的薪資期望居高不下,平均期望薪資高達6139元,較2019年增長16.3%。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記者稱,在目前高度激烈的應屆生求職環境下,學生應明晰自我認知,快速調整求職期望。

就業多難?研究生目標月薪三千 本科生願零工資試用

繼續讀書成為畢業生的熱門選擇。根據教育部公佈數據,2020屆高校研究生報考人數最終確定為341萬人,比去年多50萬人。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透露,今年計劃將研究生擴招18.9萬人,專升本擴招32.2萬人,並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設立科研助理等崗位,增加博士後崗位規模。

熊丙奇向記者表示,如果最終實現擴招18.9萬,那麼今年研究生擴招幅度將超過20%,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可能突破100萬大關,這一規模已接近1998年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規模(108.36萬人)。當前一些學生把考研作為就業避風港,這種以提升學歷為導向的考研並不利於提升學生本人競爭力,如果擴招是迎合“應試考研”和“學歷情結”,無益於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也會導致研究生進一步貶值。

考公務員也是應屆畢業生的一大選擇。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顯示,近四成2020屆應屆畢業生傾向於考公務員。

企業勒緊褲帶過日子

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熬過了國內的疫情,現在還要熬過國際疫情。中國第一季度有超過46萬家公司停止營業,其中超過一半的公司營業時間超過3年,新註冊企業數量也大幅下跌,一季度約有320萬家新註冊公司成立,同比下跌29%。雖然復工復產在火熱進行,但疫情導致海外市場疲軟,全球產業鏈持續斷裂,中國外貿企業訂單減少,資金週轉不易,不少企業難以撐過四五月。縮減成本,熬過疫情,努力活下去是眾多企業當下目標。

BOSS直聘研究院發佈的《2020應屆生春招求職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春節假期結束以來)活躍求職的2020年應屆生較2019年增加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供需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作為應屆生崗位創造主體的小微企業(100人以下)應屆生需求同比降幅達到60%。

“我們之前一直有做校招,每年通過校招形式錄用幾十個,2016年~2018年通過校招合計錄用175人,試用期後正式入職有71人,2019年並沒有實際錄用。今年也還在放出招聘崗位,但實際上沒有入職應屆生。”深圳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副總裁Fiona向記者表示,“疫情不確定性下,大家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公司沒有精力再去培養應屆生了,不裁員不降薪就已經是很好的公司了,活下去、熬過去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校招競爭異常激烈,線上線下總計收到8400多份簡歷,招錄比例是1:210,某些崗位競爭甚至比公務員還激烈。”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的HR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今年的招聘見聞。

能否留下來還得看能力

疫情之下,各類雲上生活刺激了互聯網行業逆勢上揚,招聘需求有所擴大。據梧桐果統計,互聯網行業春招畢業生需求量同比上升36.51%,在線教育行業畢業生需求量更是同比增長89.17%。

港股上市公司卓越教育董秘朱常敘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今年的校招和社招是如常進行,今年校招有1000人,社招有600人,沒有因為疫情減少,反而今年還加大了對一些好學校的校招力度,排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100名的我們還招了40多個,今年人員招聘還相對容易點,因為就業形勢嚴峻,好學校投遞的簡歷也多,現在招聘線下轉為線上,學生就業心態也會更珍惜offer一些。”

值得關注的是,一邊是大學生難就業,一邊是企業用工找不到合適人才。

“在面試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人學歷和能力存在不匹配現象,就是學歷很高,但是能力一般。”張可說,“有研究生為了得到工作,主動提出降低薪酬,要求3000元/月。這個還不是少數,現在研究生找工作工資也不會像以前那麼高,太多人才湧入,有些崗位其實普通本科生也能做。”

熊丙奇向記者表示:“我國高等教育在培育人才結構方面是和社會脫節的,大家都是以學歷為導向,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師資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投入不足,知識與應用脫節,培養了一批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不對口,導致就業難與招工難的結構性矛盾。”

北極光創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此前每年都有春招和秋招慣例,受疫情影響,今年春招計劃有變,也縮減了崗位需求。公司會在個別高等院校通過校招方式招聘實習生崗位,是否能留下來還得靠個人能力。

(應採訪對象要求,湯可研、張可、胡思睿、鄭小豔均為化名)

記者觀察丨“研究生搶著幹銷售”凸顯教育與市場錯配

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專業不對口、薪水達不到預期等因素導致應屆畢業生入職簽約率低。考研和出國留學仍是大多數準畢業生的第一選擇。

不過,當前的考研熱存在諸多不理性成分,有一部分考研學生希望通過提高學歷層次來提高就業競爭力。這種以提升學歷為導向的考研,導致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因而,在求職招聘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用人單位也存在招工難。我國的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養結構與質量與社會勞動力需求脫節的問題,有的專業人才急需但是沒有,有些專業的學生又不需要太多。

比如,技工類工作已呈現“用工荒”局面。智聯招聘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技工類崗位針對應屆生的需求同比上升37%,而投遞人數同比上升7%,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增長速度。有企業HR表示,在面試過程中有些基礎崗位普通本科甚至專科畢業生就能做到,比如銷售業務、中介服務類,但在激烈的求職競爭環境下,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也會前來競爭。

“高學歷低就業”現象並不陌生。受教育的勞動力從事了與自身教育水平不匹配的工作,導致出現高學歷失業人群,浪費教育資源。過度教育以及我國勞動力市場與教育系統之間的失衡現象值得反思。


此外,高等教育的教學手段、師資建設、教育理念和教學課程與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存在落差,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能力與學歷不匹配,也給其就業帶來壓力。我國已明確將重點投放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的領域,包括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同時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企業的迫切需求是吸納“招之能戰、戰之能勝、人崗匹配”的人才。因此,大學在課程設置中應該培訓大學生的實習和實戰經驗。專業碩士教育,實質更應是職業教育,應該以就業為導向,而非以學歷為導向,一味追逐研究生或更高學歷文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