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網絡鄉村”項目的文章,總是找不到合適的題目,突發奇想的將網絡鄉村與格局聯繫到一起,很貼切。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能看明白,通俗的語言來敘述,想到哪寫到哪,希望每一段內容都能為讀者帶來幫助。另外,在閱讀的時候,不要糾結我對一些名詞的解釋是否準確,僅限於鄉村項目中的應用。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多種商業模式相結合,打造的適合農民參與和使用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定義裡,有幾個關鍵詞需要解釋一下:

1、農民:網絡鄉村把農民定義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留守在鄉村的農民,另外一部分是外出(務工、上學等)的農民;

2、參與:是指加入平臺、融入平臺;

3、綜合性:是指同時解決鄉村的多個問題。

網絡鄉村具體要解決哪些問題呢?方便商品(工業商品、農產品)交易、解決最後一公里毛細物流、提升鄉村產業、改善鄉村環境、記載和傳揚鄉村文化、協助組織進行鄉村治理、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等。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隨後“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農業農村部等各大機關相繼發佈相關政策和計劃支持鄉村振興發展。同時國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時間表:

1、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的形成;

2、到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完成;

3、到2050年,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鄉村振興到底振興什麼?產業(農村產業興旺)、環境(生態宜居)、文化(鄉風文明)、治理(和諧有序)、生活(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提升)。

網絡鄉村團隊通過幾年的時間對國家政策的研究,包括一二三產融合、供給側改革、信息進村入戶、鄉村振興戰略等,相關作品的參考,以及鄉村的實地調研、團隊互聯網行業的工作經歷、鄉村生活經歷等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得出一個結論:鄉村的發展是一個社會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商業問題。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易、情感等的綜合體。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另外鄉村和城市不一樣,城市的人口密度大、消費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所以很多互聯網產品只要解決城市中的某一個需求點(痛點)就可以。而鄉村則不行,通俗點兒說,痛點太多了,只是解決其中的一個痛點,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大家都知道生病了要“三分治七分養”,“治”是專業的醫生對疾病的治療,“養”是病人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體的保養。那麼如果把鄉村比喻成一個龐大的身體,現在需要治療的部位很多,就是上面提到的“產業、環境、文化、組織、收入”等。所以要想很好的解決鄉村問題,一定要從整體解決考慮項目的設計,通俗點兒說針對各種“病狀”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並讓村民充分的參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村問題,讓鄉村與城市能夠協調發展形成新的生態。

總結一下,通過對國家政策的研究,對鄉村現狀的研究和調研,結合新思想、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形成了網絡鄉村項目。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就是為農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適合參與的,可以提高農民格局的、能幫助農民實現更大目標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很強的互聯網平臺。讀到這的時候,大家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問題:網絡鄉村到底如何提高農民的格局、實現“綜合性”服務的呢?

以下內容都是乾貨了,結合平臺產品形態、線下人員構架設計、子產品的整體規劃等來闡述網絡鄉村是怎麼做的。首先,網絡鄉村根據鄉村的整體分析和商業模式的綜合運用,制定了線下的人員構架、角色、職責,如下圖所示。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在構架設計中,我們分為省級、縣級、鄉鎮級、村級等四個層級。

省級,是負責全省範圍內的人員開發、關係維護、供應商資源開發及維護、項目在全省範圍內的管理和經營等。

縣級,是負責全縣域的人員開發、關係維護、資源整合、項目運營等,每一個縣域成立一個獨立的運營中心,運營中心主要功能是辦公、倉儲物流、創業孵化等,具體如何操作和管理,在這裡就不細說了,如果感興趣那就加入我們,一邊做一邊體驗一邊理解,項目已經做了詳細的規劃和執行方案的設計,只要參與做就行了。縣域運營中心的負責人適合哪些人來做呢,本地外出務工的人員想回家創業、即將畢業或者已經畢業的大學生、本地在縣城裡生活和工作的人員、鄉村有理想積極上進的中青年等。

鄉鎮級,是負責全鄉的項目工作,適合本鄉居住的中青年、貨郎(開著貨車走村串戶的叫賣人員)等。

村級,負責全村的項目工作,具體點說就三件工作:1、代收、代購、代發;2、信息收集和傳遞;3、為村民提供線下的服務,適合本村生活的村民。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大家思考一下,每個縣有個運營中心(倉儲中轉),每個鄉鎮有個負責人(鄉鎮專員),每個村有一個負責人(信息員:不是銷售員),如果這些人已經有了,網絡鄉村的最後一公里物流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2019年網絡鄉村在吉林省德惠市進行試點工作,在試點期間,對縣域運營中心的構架的組建、鄉和村兩級人員的開發、本地資源的整合、本地供應商資源的開發、線下團購的實操、平臺的開發和完善、鄉村信息的採集、收益的分配、鄉村物流等事項進行了實施和優化。用時3個月就完成了全市13個鄉鎮的100多個行政村、1000多個自然村的人員開發,服務半徑覆蓋50萬村民,在10幾個行政村中的20幾個自然村的範圍內就完成了每個月近20萬元的銷售流水,在短短5天內就完成了本地近300個商品的資源整合並上線銷售,這就是我們的故事。話不多說,上一組圖。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德惠物流基地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工作人員講解項目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組織鄉村便民團購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物流配送人員送貨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物流配送人員送貨

圖先發這麼多,在編輯的時候,心情激動,同時也酸酸的。網絡鄉村人都有為鄉村不畏酷暑、不畏嚴寒、艱苦奮鬥的精神。感謝每一位網絡鄉村人的不懈努力,共同為鄉村做出的貢獻。這就是我們的故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故事還在繼續著,本地餐飲、住宿、農家院、工廠、合作社、企業等商業資源的整合、本地村莊的環境、文化、歷史、人物、土地、宅基地、自然資源等信息的收集等等。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通過人員構架的優化後,同時設定了角色的分利模式。比如說鄉鎮專員,負責的區域是一個鄉鎮的範圍,那麼項目在整個鄉鎮獲得的收益,一定比例的分配給鄉鎮專員,如果能滿足鄉鎮專員的收入需求,那鄉鎮專員就有可能參與。另外,網絡鄉村通過產品的設計,除了鄉村電商以外,還有其他可以創收且具有服務性的產品

進行落地,鄉鎮專員不僅可以獲得收入,同時還能獲得口碑和資源,加重了本地村民參與項目的分量。

網絡鄉村解碼:互聯網農村在東北一縣城紮根,服務著50萬村民!

網絡鄉村產品設計的原則,主要是圍繞人員結構和本地資源情況,結合互聯網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應用等進行設計,看上去涉及的面很廣,涉及的行業多,但是真正需要人員做的事情並不多,就是將信息

傳遞給村民或城市用戶。所有的產品就像超市貨架上的商品一樣,我們都放在網絡鄉村平臺上,用戶按照需求選擇就行了。在網絡鄉村人員構架的搭建過程中,順便就完成了鄉村物流、資源整合等,所以說,我們不是專門的電商平臺,也無法明確網絡鄉村如何解決鄉村物流的概念,是把服務鄉村的事情融合在一起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