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网络乡村”项目的文章,总是找不到合适的题目,突发奇想的将网络乡村与格局联系到一起,很贴切。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看明白,通俗的语言来叙述,想到哪写到哪,希望每一段内容都能为读者带来帮助。另外,在阅读的时候,不要纠结我对一些名词的解释是否准确,仅限于乡村项目中的应用。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多种商业模式相结合,打造的适合农民参与和使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定义里,有几个关键词需要解释一下:

1、农民:网络乡村把农民定义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守在乡村的农民,另外一部分是外出(务工、上学等)的农民;

2、参与:是指加入平台、融入平台;

3、综合性:是指同时解决乡村的多个问题。

网络乡村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方便商品(工业商品、农产品)交易、解决最后一公里毛细物流、提升乡村产业、改善乡村环境、记载和传扬乡村文化、协助组织进行乡村治理、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等。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各大机关相继发布相关政策和计划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时间表:

1、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形成;

2、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完成;

3、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乡村振兴到底振兴什么?产业(农村产业兴旺)、环境(生态宜居)、文化(乡风文明)、治理(和谐有序)、生活(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提升)。

网络乡村团队通过几年的时间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包括一二三产融合、供给侧改革、信息进村入户、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作品的参考,以及乡村的实地调研、团队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经历、乡村生活经历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乡村的发展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商业问题。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易、情感等的综合体。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另外乡村和城市不一样,城市的人口密度大、消费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所以很多互联网产品只要解决城市中的某一个需求点(痛点)就可以。而乡村则不行,通俗点儿说,痛点太多了,只是解决其中的一个痛点,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生病了要“三分治七分养”,“治”是专业的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养”是病人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的保养。那么如果把乡村比喻成一个庞大的身体,现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很多,就是上面提到的“产业、环境、文化、组织、收入”等。所以要想很好的解决乡村问题,一定要从整体解决考虑项目的设计,通俗点儿说针对各种“病状”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让村民充分的参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问题,让乡村与城市能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生态。

总结一下,通过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对乡村现状的研究和调研,结合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形成了网络乡村项目。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就是为农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参与的,可以提高农民格局的、能帮助农民实现更大目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很强的互联网平台。读到这的时候,大家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问题:网络乡村到底如何提高农民的格局、实现“综合性”服务的呢?

以下内容都是干货了,结合平台产品形态、线下人员构架设计、子产品的整体规划等来阐述网络乡村是怎么做的。首先,网络乡村根据乡村的整体分析和商业模式的综合运用,制定了线下的人员构架、角色、职责,如下图所示。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在构架设计中,我们分为省级、县级、乡镇级、村级等四个层级。

省级,是负责全省范围内的人员开发、关系维护、供应商资源开发及维护、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的管理和经营等。

县级,是负责全县域的人员开发、关系维护、资源整合、项目运营等,每一个县域成立一个独立的运营中心,运营中心主要功能是办公、仓储物流、创业孵化等,具体如何操作和管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如果感兴趣那就加入我们,一边做一边体验一边理解,项目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划和执行方案的设计,只要参与做就行了。县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适合哪些人来做呢,本地外出务工的人员想回家创业、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本地在县城里生活和工作的人员、乡村有理想积极上进的中青年等。

乡镇级,是负责全乡的项目工作,适合本乡居住的中青年、货郎(开着货车走村串户的叫卖人员)等。

村级,负责全村的项目工作,具体点说就三件工作:1、代收、代购、代发;2、信息收集和传递;3、为村民提供线下的服务,适合本村生活的村民。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大家思考一下,每个县有个运营中心(仓储中转),每个乡镇有个负责人(乡镇专员),每个村有一个负责人(信息员:不是销售员),如果这些人已经有了,网络乡村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2019年网络乡村在吉林省德惠市进行试点工作,在试点期间,对县域运营中心的构架的组建、乡和村两级人员的开发、本地资源的整合、本地供应商资源的开发、线下团购的实操、平台的开发和完善、乡村信息的采集、收益的分配、乡村物流等事项进行了实施和优化。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全市13个乡镇的100多个行政村、1000多个自然村的人员开发,服务半径覆盖50万村民,在10几个行政村中的20几个自然村的范围内就完成了每个月近20万元的销售流水,在短短5天内就完成了本地近300个商品的资源整合并上线销售,这就是我们的故事。话不多说,上一组图。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德惠物流基地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工作人员讲解项目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组织乡村便民团购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物流配送人员送货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物流配送人员送货

图先发这么多,在编辑的时候,心情激动,同时也酸酸的。网络乡村人都有为乡村不畏酷暑、不畏严寒、艰苦奋斗的精神。感谢每一位网络乡村人的不懈努力,共同为乡村做出的贡献。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故事还在继续着,本地餐饮、住宿、农家院、工厂、合作社、企业等商业资源的整合、本地村庄的环境、文化、历史、人物、土地、宅基地、自然资源等信息的收集等等。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通过人员构架的优化后,同时设定了角色的分利模式。比如说乡镇专员,负责的区域是一个乡镇的范围,那么项目在整个乡镇获得的收益,一定比例的分配给乡镇专员,如果能满足乡镇专员的收入需求,那乡镇专员就有可能参与。另外,网络乡村通过产品的设计,除了乡村电商以外,还有其他可以创收且具有服务性的产品

进行落地,乡镇专员不仅可以获得收入,同时还能获得口碑和资源,加重了本地村民参与项目的分量。

网络乡村解码:互联网农村在东北一县城扎根,服务着50万村民!

网络乡村产品设计的原则,主要是围绕人员结构和本地资源情况,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应用等进行设计,看上去涉及的面很广,涉及的行业多,但是真正需要人员做的事情并不多,就是将信息

传递给村民或城市用户。所有的产品就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一样,我们都放在网络乡村平台上,用户按照需求选择就行了。在网络乡村人员构架的搭建过程中,顺便就完成了乡村物流、资源整合等,所以说,我们不是专门的电商平台,也无法明确网络乡村如何解决乡村物流的概念,是把服务乡村的事情融合在一起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