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销1万,阿里系高管创业“海里小怪兽”,海鲜便利店成新趋势?

核心导读:

1、 海鲜便利店如何在全品类生鲜店杀出重围?

2、 海鲜便利店布局内陆,难点在哪?

3、 如何通过社群运营构建长期价值?


日销1万,阿里系高管创业“海里小怪兽”,海鲜便利店成新趋势?

近日,曾任阿里铁军7年资深销售经理、前阿里系果小美合伙人、UU跑腿COO金平,在内陆城市郑州,一口气开出7家 “海里小怪兽” 海鲜便利店,净利润率50%,复购率达90%,单店单日销售额超过1万,引起广泛关注。

海鲜作为沿海城市日常菜,在内陆家庭餐桌上却严重供给小于需求,属市场蓝海,前景广阔。此背景下,海里小怪兽应运而生。秉着使海鲜市场透明化、品质化、健康化理念,海里小怪兽组合利用“堂食+外卖+零售”三大模式,拓展郑州水产零售市场,打造社区化海鲜蓝海。

日销1万,阿里系高管创业“海里小怪兽”,海鲜便利店成新趋势?

01 海鲜便利店区别于全品类生鲜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海鲜市场生产总量高达6445.33万吨,而2030年中国市场海鲜消费将占到全球消费总量38%。

内陆城市生鲜市场竞争集中于果蔬等传统品类,水产、尤其是鲜活水产市场基本空白。究其根本,海鲜日常化消费并未在内陆消费者中普及,对海鲜认知度不够,海鲜价格高昂、居家烹饪不得其法等问题突出。

海里小怪兽联合创始人张淼认为,盒马、钱大妈布局多数为“全品类生鲜+餐饮”业态经营,而海鲜专卖、尤其是社区点位市场却一片空白。以门店+会员制社群社区团购扩张,产品则包括鱼、虾、贝、蟹等在内40余种活鲜SKU,以及60余款冻品SKU,确保消费便利性和专业性。

双管齐下,使产品贴近用户,解决高中端海鲜价贵、居家烹饪难痛点,同时提供全透明厨房和海鲜大厨加工、套餐自提服务

让海鲜走进社区、走上家庭餐桌。


日销1万,阿里系高管创业“海里小怪兽”,海鲜便利店成新趋势?

中高端水产生鲜专业化、生活化、便利化,是海鲜便利店区别于全品类生鲜店的主要区别。目前,“海里小怪兽” 海鲜便利店,净利润率50%,复购率达90%,单店单日销售额超过1万,数会员单月消费频次在5-8次,客单价为150元,颇为可观。

02 海鲜便利店深入社区仍面临难点

从供求关系来看,内陆家庭餐桌对鲜活海鲜需求,驱动海鲜便利店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将味道鲜美的活鲜从源头直供餐桌,同时保持收益,可持续发展,仍要突破颇多难点。

一是配送。相对于冻品,活海鲜的“活”正是市场竞争优势所在,而如何保证其“活”则对海洋水产内陆零售提出高要求。海鲜养殖基地位于沿海,在内陆运输、配送成本较高。

郑州是内陆水产转运枢纽,海里小怪兽充分发挥货源优势,因地制宜定制了城市仓-门店2小时内配送运输流程,以此保证活海鲜品质。然而,海鲜便利店模式在其他内陆地区是否有可复制性,仍需实操检验。

日销1万,阿里系高管创业“海里小怪兽”,海鲜便利店成新趋势?

二是客流量。内陆居民对海鲜固有印象、饮食口味导致消费群体受众面较窄。活海鲜烹饪没有普及到家庭,海鲜客单价相对其他社区生鲜零售更高,也进一步限制客流。海鲜细分市场对消费人群有要求,以海底小怪兽为代表海鲜便利店瞄准社区商圈点位,居民密度大高档居民区是首选。由此可见,海鲜便利店模式对线下拓展点位条件筛选较严格,对精细化运营要求较高。

三是活鲜损耗。专业人士指出,生鲜行业高损耗、低回报是许多生鲜连锁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难以突破盈利瓶颈最大难题。采购、养殖向来是鲜活水产零售盈利关键。越是细分行业,越考验专业技术能力,海鲜专卖店主打活鲜零售,处理好损耗,保证产品质量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03 社群化运营将至关重要

打造社区生态,能否持续为海鲜专卖店提供推力?业内人士就社群运营是柄双刃剑看法达成共识。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通过

社群手段获客势在必行。借助小程序社群、基于微信社交关系网进行社交化运营成为生鲜零售趋势。

海鲜便利店通常采用活鲜赠送,免费品尝方式打开内陆家庭烹饪市场。而拉来了用户,如何提升用户粘性,保证老客户忠诚度,减少褥羊毛虚假繁荣?除了社群运营,每日优鲜、盒马、以及海鲜便利店都选择了付费会员制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客源、高效触达各类消费者,海鲜便利店可发挥产品优势,拓展业务覆盖范围、推出烧烤等深加工业务,进一步加速海鲜本土化。

日销1万,阿里系高管创业“海里小怪兽”,海鲜便利店成新趋势?

企业要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就必须超越同质化竞争,开创全新市场。海鲜便利店抓住填补产业空白,积极深入社区探索,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