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的淺析

白居易的《長恨歌》,在當時環境下別具一格,因為以李白的《清平調》為首的詩句,只是在單純的描寫楊貴妃的美麗,和以杜甫的《哀江頭》為首,多是以樂襯哀,通過回憶他們極度逸樂的腐朽生活,側面反映是他們將唐朝帝國帶入衰落,頗有紅顏禍水的含義。而《長恨歌》則是以“長恨”為點睛,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他是寄予同情的,並沒有將唐朝的衰落歸咎於楊貴妃,只是描述了一場愛情悲劇。可以這樣說,《長恨歌》在當時算是給楊貴妃平反的一首敘事詩,妖貓正是偷看了《長恨歌》之後,才對白居易這個人物產生好奇。

《長恨歌》除了對楊貴妃遭遇的惋惜和鳴不平之外,對唐明皇的描述也是一分為二,愛江山愛美人的唐明皇是一個對立統一體,這是妖貓認為不對的地方。在妖貓眼中,唐玄宗是罪魁禍首,當然只是妖貓嗔怒造成的一葉障目而已。所以,在《長恨歌》中,妖貓看到了一個後世詩人對楊貴妃少見的正面評價,是妖貓對《長恨歌》以及白居易本人的認可,尤其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放在故事中,與白龍的心境一樣成立。

這部電影是一部披著幻術的皮探討世間的真相與謊言、殘酷與美好的電影。

“幻術”隱喻的是交織著謊言與真相、殘酷與美好的現實世界。“無上密”說的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求平靜的秘訣:即接納謊言、擁抱真相,接納殘酷、擁抱美好。世界並不全然完美,但我們可以珍惜美好的那一部分。

白居易、空海、白龍、丹龍、楊玉環正是這個故事的五個真正的主角,寫的是這五個人的故事。即空海求無上密的故事、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故事、白龍復仇的故事、丹龍為白龍解脫的故事,還有真實的楊玉環被發現的故事。

五個故事同時進行,電影在片尾對五個故事的結局都做了清晰交待:空海求得無上密;白居易定稿長恨歌;白龍放下仇恨;丹龍成功為白龍解脫,為當年的自己贖了罪;

真實的楊玉環最終被發現,她不僅僅是盛唐的象徵、美麗的軀殼,而是一個知道了謊言卻仍然擁抱愛情的活生生的人,這樣的楊玉環在《長恨歌》永遠活著。所以,《長恨歌》裡的楊貴妃在“君王掩面救不得”之後,仍然“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詩中楊玉環對玄宗的害死自己的理解和原諒正是這正是電影中楊玉環死前送香囊給玄宗的心情。

《妖貓傳》的淺析

《妖貓傳》的淺析

《妖貓傳》的淺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