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来自唐代的诗词,有山有水,恬静而淡然。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中,各代有各代属于自己的文学氛围。那么,在唐代,人们有着怎样的文学氛围呢?不言而喻,那非诗词莫属。随着诗词的兴起,由于诗人们各自风格的不同,物以类聚,自然而然就有了各个圈子,分起各种诗派。比如,浪漫诗派、山水田园派等。

一首来自唐代的诗词,有山有水,恬静而淡然。

那么,山水田园派有着怎样的风格呢?山水田园派,它是以描绘山水、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其风格恬静淡雅,语言凝练精妙,对创作者的艺术技巧要求较高。

列如,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就是山水田园派圈子里的人。他们通常以描写自然风光、农园田居以及安逸恬淡的生活为主,在继承前人创作山水诗词传统的基础之上,又在艺术技巧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其中,王维便是该派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他的山水诗词,写景如画,写意传神。王维的很多山水诗词在写景同时,饱含浓情,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生活情趣,以及他闲淡恬静的心情。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词风格。其名篇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等。

一首来自唐代的诗词,有山有水,恬静而淡然。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词就像一部影片,把读者带进这样的场景:一个初秋的傍晚,在的空灵寂静的山谷中,下起了一场绵绵细雨,经过雨水的洗涤,大地变得干净而宁朗,空气清新而凉爽。

继而,画面一转,一轮明月悬挂高空,皎洁而美好;一片凝华飘洒在幽静的松林之间,一湾清澈的泉水汩汩地流淌在山石之上……

这时,竹林深处传来了一阵阵的喧声笑语,寻声而望,原来是一群洗完衣服的少女正结伴而回。一旁,丛丛莲叶轻轻地摇曳着,不是风吹,而是那从上游划水而下的渔船带起的。

以上的画面,让人不禁慨叹,尽管那春天的芬芳美景已过,眼前的秋景却足以令人驻足神往,流连而忘返啊。

一首来自唐代的诗词,有山有水,恬静而淡然。

这首诗词为山水田园派中的名篇。它描绘了秋雨后的傍晚,山村的旖旎风光和村民的淳朴生活,诗人寄情于山水,对隐居的生活怡然自得,很是满足,从大自然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恬静知足。

整首诗词,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普照,石上清泉的淙淙以及浣女返回的喧笑,渔船划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祥和而美好。它既像一幅清新隽永的山水图画,又像一支恬静娴雅的舒缓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首联中,雨后的山中,人迹罕至,自然不会知道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展现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空气清新,景色美妙,惬意无比。

颔联中,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卫立。山泉清冽,淙淙流淌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这不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图景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自然而然。

一首来自唐代的诗词,有山有水,恬静而淡然。

颈联中,诗人着笔从“竹喧”到“莲动”,因为竹林遮挡着浣女,不见其人却先闻其声;莲叶遮蔽着渔舟,看到莲叶摇动,才发现莲舟。这样的写法生动而形象,活泼而空灵,由此及彼,精妙无比。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喜欢自然,寄情山水,以及对恬静淡然、悠闲无虑生活的美好向往。

中间两联同是写景,但各有各的侧重。颔联侧重写物,而颈联侧重写人。同时,二者又相互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寓情于景,怡情怡景的呈现。

这首诗以大自然之美来体现诗人所喜爱的一种理想中的山水田园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于景,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一首来自唐代的诗词,有山有水,恬静而淡然。

总之,王维的这首诗词,寄情山水,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尤其诗境中的闲淡悠远,是王维诗词中精妙所在。诗人先从引人入胜的一瞬间,简淡入笔,细致描绘,动静相接,最后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恬静幽隽的山水图景,意境悠远,令人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