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和飽腹感是食物攝入量的決定因素

食慾和飽腹感是食物攝入量的決定因素

食慾:就是人進食的要求和慾望。通俗一點說,就是指胃口。

但“胃口”一詞,其涵義已經引伸到了“吃”以外,如:

對胃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感興趣。

合胃口:比喻與個人的心意或志趣相合。

吊胃口:比喻讓人產生慾望或興趣。

倒胃口:比喻對某事物厭煩或產生牴觸情緒。

由此也反映了另一俗語:

民以食為天。

吃,並不簡單。

什麼是食慾

食慾實際上是一種支配攝食和選擇食物的生理-心理反應。而進食對生命和生長非常關鍵,故機體發展了複雜的生物機制來維持和控制。

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

邊緣系統

負責記憶和情緒的大腦區域,能夠對有關食物的信息進行處理,影響個體對食物的攝入量。

下丘腦

處理胃腸道及脂肪細胞釋放的有關進食行為信號,既有產生愉悅感和促進食慾的激素,也有抑制食慾的激素。

迷走神經

將信號從胃腸道傳遞到下丘腦。

基因

決定了個體有關食慾的激素種類。

分泌飢餓激素,讓人產生飢餓感。

胰腺

分泌胰島素等多種激素,使人產生飽腹感。

十二指腸

分泌多種產生飽腹感的激素。

空迴腸

分泌多種激素,感受飢餓和飽腹感;同時,腸道中的細菌也影響人體對食物的偏好。

脂肪組織

分泌瘦素,減少攝食。

環境

食物的性狀、供應量、種類、促銷手段等都會影響食慾。

人體中的微生物

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

迷宮般的腦腸軸

此軸的關鍵似乎是一群腸道微生物,其作用和威力不可小覷,因為它們——可以掌控大腦!

腸道微生物是生活在我們機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

數量多至10萬億個;

重量高達2kg-3kg。

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人,不過就是一坨走來走去的“菌群”,它們才是真正行走的“荷爾蒙”(hormone)。

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不僅佔據了我們的身體,還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甚至命運。這些細菌大致分為三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中間派)。如果有益菌佔優勢,則處於健康狀態;如果有害菌佔優勢,則處於疾病狀態或疾病的邊緣。

腸道菌群受宿主飲食習慣的影響,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宿主對食物的偏好。調查發現,肥胖人士的朋友圈裡往往不乏同樣“重量級人物”。這可能不是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而是因為他們擁有同一類型的腸道菌群。

可見,這群本身並沒有傳染性的細菌,卻會引起宿主之間出現“食慾傳染”。

食慾≠飢餓

唉!看來,控制食慾不容易。

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

因為,我們暫時對這一群在胃腸道和中樞神經之間“左右逢源”的迷你生物尚在進一步瞭解和認識之中

食慾並不等於飢餓。畢竟後者感覺並不舒服甚至些許痛苦;前者感覺相對平和甚至帶著些許欣慰。當然適當飢餓可以刺激食慾。

食慾不好的原因

食慾不好的原因應該也是複雜多樣的:

• 心理或精神因素緊張、害怕、擔憂、恐懼、追求骨感美等。

• 生理因素過於疲勞、懷孕初期、暴飲暴食後、運動量不足等。

• 疾病因素:

大部分疾病會導致食慾不振,除甲亢、肥胖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外。

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

食慾和飽腹感,是食物攝入調控的“陰”和“陽”,也是食物攝入量的決定因素

思考題

對於肥胖者,如何控制食慾?

對於消瘦者,如何增加食慾?

長按關注,更多育兒餵養知識等著你~

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食欲和饱腹感是食物摄入量的决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