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電影《走出非洲》中曾為我們展現過稀樹草原的經典景色,有關非洲的紀錄片裡稀樹草原的狂野與原始是不可避免的畫面。稀樹草原是一個勇敢者的世界,是一個自然、繁茂、激動人心的世界。如今,地球已經成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村落,非洲也不再那麼的遙遠,無數人為了那一片心中的稀樹草原,走進非洲,卻不知道,在北京以北不到30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片稀樹草原。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稀樹草原,顧名思義,點綴著稀疏樹木的草原。稀樹草原還有一個常用的名字“薩瓦納”,來源於英語sawanna,取自航海世紀的西班牙商人對美洲南部草原的描述,意為“樹木很少而草很高”。除了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印度、緬甸和泰國等熱帶地區也有分佈。

這些稀樹草原,雖沒有特別提出,但都是指熱帶稀樹草原。在中國,也有稀樹草原,一是分佈在乾熱河谷中的稀樹草原,一是分佈在海南島西部沿海一帶,同樣是特指熱帶稀樹草原。後來,內蒙古高原上獨特的溫帶稀樹草原也被學者們發現,並引起重視。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而距離內蒙古高原不遠,位於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境內,京北第一草原的壩頭起始處,地處壩上高原與冀北山地交匯處的柳樹溝稀樹草原,同樣也屬於溫帶稀樹草原。柳樹溝稀樹草原因山柳、河柳遍佈而得名,集草原、森林、溼地、溪流、灌木於一體,因為生態多樣,曾經幾度更換名字,而我最愛的,還是這個單單聽到名字,就可以引起無數聯想的稀樹草原。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溫帶稀樹草原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或許沒有熱帶稀樹草原的狂野與原始,卻另有一種風味。它既不是草原,也不是森林,分佈於森林與草原之間,進可攻退可守,隨著環境的變化,變換自己的模樣。而這份多變,更豐富了柳樹溝的生態,為柳樹溝添了幾分靈動,幾許韻味。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草原與森林之間,一顆顆傘狀的樹佇立於大地,看似毫無章法,卻又恰到好處,點綴著草原,也羈絆著森林。似乎,因為這一顆顆稀樹,草原與森林不再為了地盤沒事便在邊界線上來一場你來我往的戰爭,而是默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如果說,眼前所見是一幅畫,一首詩,那麼,那紮根於草原的稀樹,便是點睛之筆,寫下了柳樹溝的與眾不同。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然而,柳樹溝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特別,依舊過著自己的生活。柳樹溝的人們,常年生活在這裡,或種地,或放牧,任遠道而來的旅人來來往往,自巋然不動。他們只關心天氣和路況,關心糧食和蔬菜,不知道,亦或者不在意,他們的生活,正是無數在城市裡掙扎的人們所向往的田園牧歌。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來到柳樹溝時,正值深秋,“塞外珍珠”莜麥已經成熟,風吹麥浪,空氣中都飄散著收穫的味道。莜麥耐寒,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成熟,早已習慣了壩上的氣候,也習慣了壩上的節奏,它們隨著微風,伴著鮮花,歡快的起舞,在收割前,開啟最後的狂歡。而收割莜麥的農民,拿著鐮刀彎著腰,不緊不慢,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感恩與敬意。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壩上氣候寒冷、多風、乾旱,許多農作物在這裡都沒法生存,只有莜麥、土豆這些比較耐寒,活得比較糙的作物才能夠適應;不挑地方的玉米在這裡也結不玉米棒子,只迎風生長,用身軀為牛馬添一份可口的食物;水果,更是沒法生存,需要從外面運進來。於是,與莜麥相鄰的一行行蔬菜,便顯出了珍貴,她們,為柳樹溝的人們添一抹生活的綠意,也將陪著柳樹溝的人們度過寒冷的冬。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夕陽西下,牛群在稀樹邊吃著草,流連忘返,放牛的牧民也並不著急,只是守著牛群,慢慢的等待。馬群,在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地,自由、肆意,陽光漸漸隱退,馬兒們卻捨不得離去,待牧馬人打馬飛奔而來時,才戀戀不捨的跟稀樹告別,相約明天。而我,最後看了一眼打馬而過的牧馬人,也轉身離去。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一個叫馬頭,一個叫馬尾,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隻身打馬過草原。”站在穿過稀樹草原的天路上,望著打馬而來的牧馬人,耳邊突然就響起來海子的《九月》,或許沉重悲壯得不合時宜,卻依舊固執的響起。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作者簡介:覺非行記,自由攝影師,旅遊自媒體。

新浪微博:@覺非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