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电影《走出非洲》中曾为我们展现过稀树草原的经典景色,有关非洲的纪录片里稀树草原的狂野与原始是不可避免的画面。稀树草原是一个勇敢者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繁茂、激动人心的世界。如今,地球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村落,非洲也不再那么的遥远,无数人为了那一片心中的稀树草原,走进非洲,却不知道,在北京以北不到30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片稀树草原。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稀树草原,顾名思义,点缀着稀疏树木的草原。稀树草原还有一个常用的名字“萨瓦纳”,来源于英语sawanna,取自航海世纪的西班牙商人对美洲南部草原的描述,意为“树木很少而草很高”。除了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缅甸和泰国等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这些稀树草原,虽没有特别提出,但都是指热带稀树草原。在中国,也有稀树草原,一是分布在干热河谷中的稀树草原,一是分布在海南岛西部沿海一带,同样是特指热带稀树草原。后来,内蒙古高原上独特的温带稀树草原也被学者们发现,并引起重视。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而距离内蒙古高原不远,位于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境内,京北第一草原的坝头起始处,地处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汇处的柳树沟稀树草原,同样也属于温带稀树草原。柳树沟稀树草原因山柳、河柳遍布而得名,集草原、森林、湿地、溪流、灌木于一体,因为生态多样,曾经几度更换名字,而我最爱的,还是这个单单听到名字,就可以引起无数联想的稀树草原。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温带稀树草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或许没有热带稀树草原的狂野与原始,却另有一种风味。它既不是草原,也不是森林,分布于森林与草原之间,进可攻退可守,随着环境的变化,变换自己的模样。而这份多变,更丰富了柳树沟的生态,为柳树沟添了几分灵动,几许韵味。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草原与森林之间,一颗颗伞状的树伫立于大地,看似毫无章法,却又恰到好处,点缀着草原,也羁绊着森林。似乎,因为这一颗颗稀树,草原与森林不再为了地盘没事便在边界线上来一场你来我往的战争,而是默认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如果说,眼前所见是一幅画,一首诗,那么,那扎根于草原的稀树,便是点睛之笔,写下了柳树沟的与众不同。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然而,柳树沟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特别,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柳树沟的人们,常年生活在这里,或种地,或放牧,任远道而来的旅人来来往往,自岿然不动。他们只关心天气和路况,关心粮食和蔬菜,不知道,亦或者不在意,他们的生活,正是无数在城市里挣扎的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牧歌。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来到柳树沟时,正值深秋,“塞外珍珠”莜麦已经成熟,风吹麦浪,空气中都飘散着收获的味道。莜麦耐寒,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熟,早已习惯了坝上的气候,也习惯了坝上的节奏,它们随着微风,伴着鲜花,欢快的起舞,在收割前,开启最后的狂欢。而收割莜麦的农民,拿着镰刀弯着腰,不紧不慢,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恩与敬意。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坝上气候寒冷、多风、干旱,许多农作物在这里都没法生存,只有莜麦、土豆这些比较耐寒,活得比较糙的作物才能够适应;不挑地方的玉米在这里也结不玉米棒子,只迎风生长,用身躯为牛马添一份可口的食物;水果,更是没法生存,需要从外面运进来。于是,与莜麦相邻的一行行蔬菜,便显出了珍贵,她们,为柳树沟的人们添一抹生活的绿意,也将陪着柳树沟的人们度过寒冷的冬。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夕阳西下,牛群在稀树边吃着草,流连忘返,放牛的牧民也并不着急,只是守着牛群,慢慢的等待。马群,在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自由、肆意,阳光渐渐隐退,马儿们却舍不得离去,待牧马人打马飞奔而来时,才恋恋不舍的跟稀树告别,相约明天。而我,最后看了一眼打马而过的牧马人,也转身离去。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站在穿过稀树草原的天路上,望着打马而来的牧马人,耳边突然就响起来海子的《九月》,或许沉重悲壮得不合时宜,却依旧固执的响起。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还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这片的稀树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时候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自由摄影师,旅游自媒体。

新浪微博:@觉非行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