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從隋朝開始,海南島成歷史上的貶謫流放之地

公元589年,隋滅陳,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局面,儘管隋朝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但卻在前所未有的範圍內建立了正式的行政區。

隋朝在疆域建置上“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在海南島重新設置行政區”。這要歸功於冼夫人,南朝的梁、陳雖然已在海南島設置了崖州,但實際上並不能有效地控制,而冼夫人對隋朝的效忠,使隋朝順利地行使對海南島的管轄,因而在冼夫人去世後就能在島上設置了珠崖、儋耳、臨振三郡,此後,大陸政權對海南島的行政管轄再也沒有中斷過。即使隋朝覆滅後,其擴大的疆域幾乎全部喪失的情況下,海南島也能成為僅存的碩果。

歷史上的海南|第8集:從隋朝開始,海南島成歷史上的貶謫流放之地

隋文帝

當時隋朝的勢力一時還達不到嶺南。嶺南地區的幾個郡就共舉冼夫人為領袖,號稱聖母,保境安民。這時馮僕已經死了,冼夫人隨即就讓孫子馮魂迎接隋朝派來安撫嶺南的韋洸進廣州,嶺南地區才得以成為隋的統治範圍。為此隋朝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封洗夫人為宋康郡夫人。韋洸到達廣州的第二年,少數民族首領王仲宣起兵反隋,嶺南各族首領大部分響應聚兵圍困廣州。冼夫人即派孫子馮暄帶兵去救援。馮暄與王仲宣軍的將領是好友,拖延不出兵。冼夫人知道了大怒,將把馮暄抓起來,關在獄裡。又派另一個孫子馮盎出兵討伐。馮盎進兵到廣州城郊,同隋朝的軍隊會合,共同打敗了王仲宣。戰後,七十多歲的洗夫人親自騎著高頭大馬,披著鎧甲,打著錦傘,率領騎兵護衛隋朝派來安撫嶺南的官員裴矩巡撫各州。各州的少數民族首領都前來拜見洗夫人和裴矩,俚人地區重又歸附了隋朝。嶺南重新安定下來。為此隋朝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准許開幕府,設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開封建社會女子統領地方軍政的先河。洗夫人八十多歲時,派人到長安去見隋文帝,奏請懲罰隋朝派到番州的地方高級軍政長官趙訥,陳訴趙訥為人貪財暴戾,壓榨百姓,致使俚人活不下去,紛紛反抗逃亡。隋朝立即派人調查,查出趙訥許多貪贓受賄的財物,將他依法處死。在百姓遭受困苦的時候,是洗夫人出面維護了少數民族百姓的利益。

歷史上的海南|第8集:從隋朝開始,海南島成歷史上的貶謫流放之地

也正是有感於冼夫人在包括海南在內的嶺南地區統一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隋文帝將臨振縣(今三亞崖城)一千五百戶賜給冼夫人作為湯沐邑;追贈其子馮僕為崖州總管。冼夫人及其後裔對海南的直接管轄100餘年,其影響長達200多年。直到今天,冼夫人祠廟還遍佈全島,每年二月的“軍坡節”也是祭祀這位傑出的巾幗英雄。

冼夫人一生歷經梁、陳、隋三朝,90歲壽終正寢,被朝廷追諡為誠敬夫人,作為海南歷史發展轉折時期的重要標誌人物,通過她的賢明信義,撫循酬略,使海南行政建置從不穩定的時置時廢轉向了穩定的本土管制,使海南從此穩固處於中央政權的統轄之下。

歷史上的海南|第8集:從隋朝開始,海南島成歷史上的貶謫流放之地

冼夫人

隋朝最初在海南的建置沿襲梁陳,廢珠崖郡,沿置崖州,設崖州總管府,統管全島軍民兩政;到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罷諸州總管府,改州為郡,海南建置也有了顯著突破,將崖州改為珠崖郡;到了610年,全島已重新分置珠崖、儋耳、臨振三郡和十餘縣,其中珠崖郡轄區大致在海南島的北部和東部;儋耳郡轄區在島西,臨振郡轄區則在島南,三郡皆直屬於中央政府。

此次行政區劃地域也是有明確記載的首次將島東南包容進去,且在兩漢勢力退出島南部數百年以後,隋朝首次在南部設郡,終於將中央王朝的管轄勢力再次伸及整個海島南部,隋朝在海南重新建立郡縣制也成為本島建置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事件。

歷史上的海南|第8集:從隋朝開始,海南島成歷史上的貶謫流放之地

在隋朝,還發生了一件影響後世千年的時間。隋煬帝流放宗室鄒國公楊綸到珠崖,開流芳貶官謫臣到海南之先河。

公元605年,黃門侍郎王弘秉承迎合隋煬帝楊廣的意思,誣告楊綸詛咒大隋江山社稷。楊綸遂於當年秋天由邵國公除名為草民,貶謫到始安(今桂林),不久又加重處罰,安置到珠崖。這是海南史載可見的貶官第一人。從海南島的建制和開發的歷史推論,也應該是海南島貶官第一人。

海南歷史上是一個貶謫之地,流放之地,古人有“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鳥飛猶需半年程”之嘆。被流放的名相文士留下的詩作歷代傳頌。如唐相李德裕被貶海南時的詩作《望闕亭》:“獨上江亭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江山只恐人歸去,百匝千迴繞郡城。”

歷史上的海南|第8集:從隋朝開始,海南島成歷史上的貶謫流放之地

古制中國,宦海沉浮。在我國漫長的封建專制社會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因參與朝政遭遇挫折或因觸犯龍顏而被降職、貶逐前往荒遠之地日常行動受到限制,不得擅自離開貶謫之地。餘秋雨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提到:“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為‘貶官文化’。隨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蹟也就是貶官行跡。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裡走走,那裡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樣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的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了名譽。於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後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蹟。”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說的也是此種現象。

也正是從隋朝開始,一代又一代貶謫的飽學之士,來到海南,在一片蠻荒之中,從苦悶開始,將中華文明的精華帶來這海角天涯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