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名字不好聽,就被取消狀元資格,後官居大元帥

人若是倒黴了,喝口涼水都塞牙,特別是在人生許多重要時刻倒黴了,也許就鑄成畢生的遺憾。今天說的這位,就因為名字不好聽,連狀元的資格都被取消了

因為名字不好聽,就被取消狀元資格,後官居大元帥

,這個人就是譚延闓,被稱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而否決他的人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是絕對的統治者,她如果不高興,全天下人都得跟著她遭殃,慈禧從咸豐皇帝駕崩就開始掌權,控制中國長達48年。從誅殺顧命八大臣開始,再到擠掉恭親王,害死慈安太后,慈禧只要看到自己不喜歡的,都會想辦法將其剷除。

譚延闓,出生於1880年,他是湖南茶陵人,和陳三立、譚嗣同並稱為湖湘三傑,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要說起家世,那也是官宦世家,父親譚鍾麟是咸豐六年的進士,官職升到了兩廣總督,總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就這麼一位有才華有家世的公子爺,為什麼偏偏引起慈禧的不喜歡呢?

因為名字不好聽,就被取消狀元資格,後官居大元帥



譚延闓參加了光緒三十四年的科舉考試,這也是最後一屆科舉考試了,本來他的文章寫的好,又是有名的書法家,很有可能中狀元。沒想到慈禧太后圈點名字的時候,發現譚延闓的名字很不討喜,第一是因為譚延闓是湖南人,和之前被處死的譚嗣同是老鄉,而且譚延闓和譚嗣同還是同姓,於是改點劉春霖為狀元,就這樣譚延闓錯失了狀元。

不過他家畢竟世受皇恩,所以譚延闓也沒有做出對不起清王朝的事情,相反慈禧太后晚年主持清末新政的時候,譚延闓在湖南積極呼應,屬於湖南立憲派首領。清朝末年被推舉為湖南都督,曾經被授予民國陸軍大元帥,1928年成為了國民黨主席,行政院長。1930年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

因為名字不好聽,就被取消狀元資格,後官居大元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