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读池莉作品《化蛹为蝶》

近日读池莉的小说《化蛹为蝶》,感觉无论是作品主题,还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都很有寻找归处的意境。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中坚作家,池莉的作品一直注重对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的真实描述,“从不对生活妄加评论”,“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让读者自己感受无尽琐碎的“烦恼人生”。

《化蛹为蝶》是池莉少有的富有诗意的几篇作品之一。其题目本身就含有诗意,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沧桑的蜕变感。其中不言而喻的是蜕变过程的痛苦和蜕变结果的超脱惊艳——一种执着过后的轻盈平静。

回家的路 ——读池莉作品《化蛹为蝶》

文中的主人公——孤儿小丁,因为孤儿的出身,一直憧憬家庭的美好,一直执着地、甚至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地为自己寻找一个理想的妻子、一个温馨的家。而这一切在实现之后,他却没有感觉到快乐,相反地却感到了沉重。“我这是何苦来哉?”是他对自己,对生活的反问。在长久的自我审视之后,他终于从心灵上蜕变了。承包了孤儿院,给更多像他一样的孤儿创造了一个拥有尊重、爱和自由的家。

回家的路 ——读池莉作品《化蛹为蝶》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说过:“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上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

孤儿小丁一直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在他有钱了之后也丝毫没有减轻。因此他更执着于寻找一个让自己的心灵有所依靠的家。但世俗意义上的家并没能让小丁摆脱孤独。而在他一手创建的,既有现代化的住宿条件,又有原始的荒塘、树林的“小丁孤儿院”,在和孤儿们自由地奔跑时,小丁却感觉自己的人生状态“出奇地好”。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和灵魂可以安放的“家”。

在这广漠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一处地位”又在哪?又有多少人,就像当初的小丁,越是找“家”,离“家”却越远。“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我离家的,是故乡的水;但无论离开多远,最终,我还是要沿着来路,回家。

回家的路 ——读池莉作品《化蛹为蝶》


分享到:


相關文章: